傅麗
【摘要】 本文圍繞傳輸網的四個考量對本地傳輸網的需求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傳輸網優化的必要性。并以網絡結構、傳輸設備、光纜線路三大要素對本地傳輸網的優化內容進行探討,并對網絡拓撲、傳輸設備優化的部分細節問題具體展開。
【關鍵詞】 網絡結構 通路組織 同步 MSTP
一、概述
隨著通信網絡的飛速發展,在網絡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擴展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和隱患。因此對傳輸網進行優化是非常必要的。傳輸網的優化內容其組成的三要素:網絡結構、傳輸設備、光纜線路。本文主要結合這三個要素針對本地傳輸網的優化來展開淺顯分析。
二、網絡結構的優化
網絡結構的優化包括結構拓樸的優化、通路組織的優化、同步方案的優化等。
1、結構拓撲的優化
一般傳輸網結構是采用分層、分區、分割的概念進行規劃,例如本地傳輸網可分成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3層。(1)核心層網絡的核心節點通常不會很多,特別是在中小城市,根據需求情況,大多尚未設這一層。在組網保護方式上基本都是復用段保護環。(2)匯聚層節點的數量不宜太多,以2.5G速率環而言,一般為4~6個比較合適; 匯聚層可以采用2纖或4纖的復用段保護環或通道保護環。如果是有匯聚型的業務,一般是要匯聚到中心局站。(3)接入層涉及站點數量多,結構也復雜,是網絡優化中工作量最大的層面。
2、通路組織的優化
通路組織優化應在充分分析現網上通路組織情況及新增電路需求的基礎上,對本區內業務電路的流量、流向進行歸納,做出通道安排的遠期規劃,而后按規劃通路調整通路組織和運營電路。
3、同步方案的優化
主要指根據同步時鐘的傳送要求,對網絡主、備用同步鏈路時鐘信號的傳送、倒換等進行優化,設定SSM字節,避免出現同步環路。另外應減小同步鏈路長度尤其是主用情況下的鏈路長度,保證同步定時傳送的可靠、精準。同步鏈路節點應控制在20個以內,盡量不超過16個。
三、傳輸設備的優化
1、設備的選擇
為降低工程造價,一個本地傳輸網上應用的設備可以選擇不同廠家,但也不宜過多,一般限制在1~2個廠家。多廠家設備的應用環境通常有兩種配置情況:一個是橫向劃分,即分區域應用多廠家設備;另一個是縱向劃分,即分層面應用多廠家設備。
2、核心點落地的方式
一般核心節點傳輸設備有大量的電路需要落地,目前多數廠家已經可以提供對支路板件的1:N保護,但從負荷、風險分擔的角度講,在核心節點的傳輸設備一般采用光、電分離的方式配置,即主子架完成群路、支路等光接口接入和核心控制、交叉功能,E1支路等電接口采用專用的擴展子架來完成上下。
從安全運行角度來講,設備本身的1+1、1:n保護已經比較完善,對設備的優化,主要是考慮網絡可控性和資源利用率。
四、 光纜線路的優化
光纜線路是光傳輸網絡的最基礎的傳輸媒質,為傳輸系統提供物理上的光通路。所以光纜線路優化要求根據網絡組織的優化,以通路規劃的思路,以業務為導向,考慮經濟、工程實施性等因素,進行光纖線路的優化。對不合理的纖芯配置進行調整,以提高光纖的利用率。
五、出入局單路由改造
1、所謂環網,不應當只是邏輯上的,還應該是物理上的,因此一定要盡量實現光纜出入局雙路由。另外在不可能實現的時候,就盡量采用組網上的便利來可以達到最短時間內保障搶通恢復業務。
2、市區光纜的優化應考慮依托現有管道資源更換大芯數光纜,建議以96芯為主,另外選取適當的位置設置室外光纜交接箱。3、對于數據業務比較集中,又是有很多數據接入點匯聚的節點基站,應將原分期分批建設入局的4芯、8芯等小芯數光纜的使用情況進行整理,整合更換為大芯數光纜。一是節約入局管道管孔占用,二是美觀、方便管理。
總之,傳輸網優化應以分析業務電路的需求為切入點,針對傳輸網絡的四個考量,對現網指標進行評估。然后根據現網存在問題和業務需求確定網絡優化目標,根據目標針對傳輸網的組成三要素分別進行優化,使傳輸網絡更加安全穩定,使資源潛力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