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提 要]良好的禮儀行為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教育、日常生活中強化而來的,那么幼兒的禮儀的提高是在老師、家長的榜樣影響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一次次的實踐活動鍛煉下形成的。
[關鍵詞]幼兒園 一日生活 禮儀教育 策略
幼兒禮儀教育是當前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提要,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總體素質的提升;禮儀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標志,也是個體思想覺悟道德素質、文化教養的外在表現,良好的個人禮儀形象是我們自尊、自愛、自立之本。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對兒童的終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禮儀行為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進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幼兒園是基礎教育機構,如何培養幼兒從小就成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禮貌,是幼兒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達成共識 形成合力
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崩蠋熓呛⒆觽兂绨莺湍7碌膶ο螅⒆訜o時無刻不在模仿老師的思想和行為。在幼兒禮儀教育中老師不僅僅是實施者、教授者,更應該是學習者和實踐者。所以我們需要把幼師隊伍當做首要的任務來抓,抓幼師理論學習,思路決定出路,思想決定行動。禮儀不只是外在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內在的履行,品德也是決定禮儀成敗的重要因素。為了讓老師成為禮儀的垂范,修煉內在的功底,我們開展了讀書活動,組織老師們閱讀《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感悟人生》等書籍啟迪啟發老師的心靈,使老師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樣行為才是符合禮儀的行為,幼師言行對孩子的態度及自身素質,都對幼兒行為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對幼師進行有效指導,只有幼師具備了一定素質,才能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
二、重視環境創設 營造禮儀氛圍
為了加強幼師、家長、幼兒的禮儀教育,把禮儀教育深入到一日生活中,使禮儀教育真正發揮其作用。針對幼兒特點開展各種禮儀區角活動,如茶道禮儀讓幼兒在濃厚的中國的茶道文化中得到熏陶;插花區角活動:目的是花卉藝術能再現大自然和生活之美,插花不僅能凈化心靈,美化環境,而且還能培養幼兒創造美、欣賞美,通過插花區角讓幼兒懂得插花也有禮儀講究的,如胸花、新娘捧花、禮儀花束、花籃、禮品包裝花。又如娃娃家里,有小沙發、桌椅、家具。爸爸、媽媽的服裝道具、娃娃等物品,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使用禮貌用語。
環境是無聲的老師,借助物質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禮儀的學習與習慣的培養在時間與空間上得以延續,脫離了純粹的教與學的單一模式。在幼兒餐廳設計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標語,餐前、餐后禮儀、值日生禮儀,樹立愿意為他人服務的品格。我們還預設了題為“悄悄話”的活動,并和幼兒共同設計“悄悄講話的標志”,投放于各活動角落,提醒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影響他人,在活動室的四周我們張貼著各種兒歌,如“寶寶有個家,玩具也有家,你有家,我有家,游戲結束都回家”,等等。我們還設置了“誰最棒”專欄。老師將幼兒在一日常規中表現最棒的進行積分并反饋到欄目上,有效引導孩子行為習慣規范。
幼兒園對環境進行了精心布置和主題化營造,不僅凸現了幼兒園的個性和品位,而且也成為了幼兒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價值引導。班級主題墻的創設,每個班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段創設禮儀主題墻面。每月老師將禮儀教育的內容上主題墻,滲透幼兒對禮儀內容的理解。家長收集的禮儀圖片或是在園、在家的禮儀行為照片、幼兒自己創作的作品。孩子時時都能看到,有關禮儀的教育內容。除了區域、墻壁等環境可以讓幼兒對禮儀教育有滲透,禮貌待人的氛圍對禮儀教育也是必不可缺的。
三、禮儀課程化,在幼兒一日常規中體現
幼兒教育課程是對幼兒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將幼兒禮儀教育納入幼兒教育課程化、生活化,旨在將幼兒禮儀教育作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實施幼兒素質啟蒙教育的一種手段。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及教學計劃,每周兩次向幼兒展開禮儀教育。我們從三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深入故事、兒歌,把禮儀教育的內容設計成讓幼兒容易接受的教學內容,使孩子們知道了哪些是禮儀,禮儀都有哪些行為。如:《小熊做客》讓幼兒知道到了別人家做客時應該輕敲門,有禮貌和客人打招呼,在別人家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等?!侗本?+1》課本讓幼兒全面了解禮儀日常用語在什么場合使用,如:“請”“對不起”“別客氣”“沒關系”“謝謝你”等。在分享閱讀《拔蘿卜》中,老師一般會在教室里創設了一個故事情景,在一個大籃子里放了一個大蘿卜,準備了故事中所需的頭飾,讓幼兒扮演老爺爺、老奶奶、小花貓、小狗、小老鼠。小朋友輪流上來表演,寓教于樂,在故事中表演,在表演中幼兒理解了故事內容,懂得了禮貌待人、助人為樂的道理。在這過程中,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學科中,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展。在兒童藝術創造課中,我們同樣可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口香糖創意貼畫》在操作的過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兒借東西用,象不同顏色的材料、剪刀、膠水等。我們就要求幼兒在借東西的時候要講禮貌,要和別人說“請”“謝謝““不用謝”等等。幼兒不但在操作活動中得到了鍛煉,還懂得了一些禮儀方面知識的運用,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例如: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跑、跳的時候撞到別人了,老師可以隨機教育,讓幼兒向別人說“對不起”。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比較頻繁,我們就將禮儀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隨人、隨事、隨時、隨地、隨境地進行隨機教育。如我們非常重視每周一的幼兒升旗儀式上的“禮儀三分鐘”,禮儀小天使們穿著整齊的服裝,帶上禮儀小飄帶,與全園的師生互動式地來學習禮儀,收到的效果非常好!還充分利用每天點心、午餐等環節對幼兒進行感恩就餐、謝謝老師禮儀教育。我們還會在平時滲透打電話、做客、玩玩具等等的禮儀。通過日常滲透的方式,孩子們對禮儀教育的內容有了現實的經驗,非常貼近自己的生活,所以很自然的就把學到的禮儀知識運用到日常的交往當中,提升小朋友講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endprint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日常生活中幼師的指導是息息相關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出現一些不愛護公物、亂扔垃圾等不良現象,幼師可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如:我發現幼兒對自己的行為不是很清楚,為了更好的教育幼兒,我用攝像機將幼兒的點點滴滴錄下來,播放給幼兒看,通過銀幕讓幼兒自己比較對于錯。以情境表演“我的家”,讓幼兒感受亂扔垃圾的場面是可恥的,并開展“我愛幼兒園” 教育活動,帶領幼兒參加撿垃圾等勞動活動,讓幼兒體驗環境整潔的好處,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并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引導家長群體 鞏固禮儀習慣
家庭是幼兒禮儀教育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深刻的影響,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教育效果,所以,有人說:幼兒園教育,要拿出60﹪的精力引導家長,要拿出40﹪的精力來教育孩子。要做好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禮儀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要求父母“身教勝于言教”,畢竟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導,第一路標,家長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
幼兒園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我們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通過家園聯系冊、家教園地來達成家園互動,家訪、電訪促進家園交流,家長會、家長學校則是通過專家、園長、老師給家長灌輸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在幼兒園時期,家庭教育應該給孩子什么?一般都會以 “引導家長走出教育誤區”為主題,教給家長方法讓家長配合我們。
定期開展親子活動,加強與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同時還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和對幼兒教育目標。促使家長能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教育,及時交流幼兒在家和在園的思想、行為和表現,采取配合措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糾正,更利于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我們的禮儀品格教育要獲得成功,必須家園互動、持之以恒。使禮儀品格教育延伸了教育的空間,切實鞏固了教育成果。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要讓每一位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任重而道遠,需要幼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總之,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顯然還有很多方法。但我們必須在知行合一、知行協同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持之以恒,抓好幼兒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育的任務是復雜艱巨的,其形成過程是長期、反復、不斷提高的過程。只要我們和家庭攜手共同努力,堅持從正面塑造幼兒良好的品質,啟迪幼兒幼小的心靈,相信我們的禮儀教育會取得卓見成效的。
(責任編輯:曉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