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秋音
摘?要:ASP是一種基于瀏覽器的網絡數據庫編程技術。筆者以“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自創了“揚長避短”和“飲水思源”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ASP編程教學?中職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中職信息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ASP編程學科是一門望而卻步的課程。鑒于中職學生的特點,筆者以“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并結合多年在ASP網頁編程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自創了“揚長避短”和“飲水思源”的教學方法,并在所教兩個班級的《ASP動態網頁編程》課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一、在編程入門教學時應用“揚長避短”的方法
中職學生入學時的數學、語文和英語等基礎知識水平較低,他們的數學邏輯能力、英語和語文的記讀能力相對薄弱,但中職學生比較擅長且樂于實際的動手操作,因而教師可以在入門教學時展示現有網絡中實際系統的例子去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利用DW專業網頁工具自動生成程序代碼。這就是所謂的“揚長避短”。
1.教師上好起始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是展示現有網絡中實際系統的例子,即以身邊的例子讓學生在其生動的情景中產生想去自己制作動力,同時也逐步明白本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如讓學生了解校園網中新聞發布系統、成績管理系統等來引導學生了解ASP動態網頁編程技術,尤其要突出何為ASP的動態概念,要與以前靜態網頁中的動態圖像區別開來,使學生對靜態和動態有所區分。
二是以社會的需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可以從已畢業學生的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和年薪為例來講解這門課程所帶給學生現實的實惠,從而激發學生迫切學好這門課程的興趣。
2.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動生成程序代碼
例:制作一個用戶登錄的系統。
前期準備:在DW軟件中制作好靜態網頁和access數據庫。
步驟一:網頁與數據庫連接代碼產生,在站點下新建擴展名為.udl的連接文件(圖1);然后雙擊打開這個文件,設定打開對話框(圖2)中“提供程序”、“連接”等相應選項設置后,會自動生成一段連接數據庫的代碼;最后以文本方式打開.udl文件,代碼如后所示。
圖1
圖2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F:wang8chatchatchat.mdb;Mode=ReadWrite|Share Deny None;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
接下來可以在DW軟件中單擊應用程序面板中“數據庫”——“自定義連接字符串”,在對話框(圖3)中復制剛才生成的這代碼就可實現DW與數據庫的連接。
圖3
步驟二:在DW環境中單擊應用程序面板中“服務器行為”——“服務器身份驗證”——“用戶登錄”,在打開的對話框(圖4)中設置相應的一系列參數后,會自動生成用戶登錄的一段代碼。
圖4
自動生成的代碼有38行,如下所示。
<%
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
If Request.QueryString<>"" Then MM_LoginAction = MM_LoginAction + "?" + Request.QueryString
MM_valUsername=CStr(Request.Form("um"))
If MM_valUsername <> "" Then
MM_fldUserAuthorization=""
……
……
……
End If
%>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基本完成了本例子的功能,代碼有近120條,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所有代碼的產生都是由DW專業網頁制作軟件自動來產生(不同版本的軟件產生的代碼有所不同),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在編程提高教學時應用“飲水思源”的方法
通過入門教學中的自動生成程序代碼,雖然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技能,但很難承擔實際項目的開發,不利于學生學會了解語言的語法、理解代碼的功能、分析程序的結構等。所以教師得用“飲水思源”,回到學生學習理論中來掌握代碼的語法功能、程序結構等等知識?!帮嬎荚础钡姆椒ㄖ饕w現在代碼分析和修改上。
1.分析數據庫連接代碼
如果我們在站點中更改了數據庫的位置或文件夾,那么我們需要修改代碼,首先來了解每一行代碼的功能。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數據庫連接驅動程序
Data Source=F:wang8chatchatchat.mdb;數據源的位置
Mode=ReadWrite|Share Deny None;數據庫數據的讀寫權限
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數據庫讀寫時有無安全密碼,false是無
分析好代碼后教師可安排學生根據程序需要修改代碼。
例:把網站放在internet網上時,需要修改數據庫位置為網絡空間上網站的相對地址,同時我們要求數據庫只能讀不能寫。修改之后代碼為: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Data Source=……;
Mode=Read|Share Deny None;
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
2.分析用戶登錄程序結構
(1)以下一段程序為變量初始化,把變量賦值為表單的值。
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
If Request.QueryString<>"" Then MM_LoginAction = MM_LoginAction + "?" + Request.QueryString
MM_valUsername=CStr(Request.Form("um"))
(2)以下程序段是通過IF語句的嵌套對用戶名和密碼的表單值進行判斷。
如條件判斷正確則跳轉到正確的頁面,如錯誤則跳轉到錯誤提示信息頁面。在此段程序中我們分析了其中關鍵的一些語句功能,分析IF語句的嵌套結構,通過這些分析使學生掌握修改程序的方法。
If MM_valUsername <> "" Then
MM_redirectLoginSuccess="files/main.asp"
MM_redirectLoginFailed="files/errors.asp"變量賦值為不同的跳轉頁面
……
MM_rsUser.Source = "SELECT 在線用戶,密碼"用SQL語句查詢
……
Session("MM_Username") = MM_valUsername獲取session變量中的用戶名
MM_rsUser.Close關閉數據庫查詢記錄
Response.Redirect(MM_redirectLoginSuccess)用戶和密碼正確則跳轉的頁面
……
Response.Redirect(MM_redirectLoginFailed)用戶和密碼錯誤則跳轉的頁面
End If
(3)動態代碼與靜態HTML語句的結合。動態代碼往往寫在靜態HTML語句的前面,程序的運行經常需要表單中按鈕來提交或觸發動態代碼中的動作。所以靜態表單按鈕的行為動作都與動態代碼有著關聯,當多次自動代碼之后往往會產生很多冗余的代碼,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教會學生去分析每段代碼的結構和功能,以便在程序出錯時修改代碼。如本例中的用戶登錄代碼結構中第一句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此語句中的變量MM_LoginAction與靜態表單中語句中變量是一致的。
三、應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與實際的項目任務相結合效果會更好。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或多或少都為企業開發過動態網站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勺尳處熕袚木W站建設引入教學,以項目任務中的實例來教學,引導學生共同開發項目,由此“教、學、做”合一。承擔小型動態網站建設項目,每個項目完成后所帶來的成功后的愉悅和滿足感,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用于教學的實際案例難度要適中。教師選擇時既要精心考慮案例對教學目標所起的作用,又要顧及學的方面的各種因素,即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行性教學案例難度的選擇要適中。講授的兩個案例之間的知識點要有關聯和層層遞進,案例不能過難,盡量一個案例安排一周的課時數。
重視預備知識的講授。在講解ASP動態網頁編程課程之前,要求學生已了解VB語法的基礎知識、數據庫知識和靜態網頁基礎知識。
參考文獻:
[1]鄭益群.ASP網頁制作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8).
[2]范勁松,黃友初.案例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的系統應用[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5(3).
(作者單位: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
endprint
摘?要:ASP是一種基于瀏覽器的網絡數據庫編程技術。筆者以“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自創了“揚長避短”和“飲水思源”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ASP編程教學?中職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中職信息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ASP編程學科是一門望而卻步的課程。鑒于中職學生的特點,筆者以“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并結合多年在ASP網頁編程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自創了“揚長避短”和“飲水思源”的教學方法,并在所教兩個班級的《ASP動態網頁編程》課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一、在編程入門教學時應用“揚長避短”的方法
中職學生入學時的數學、語文和英語等基礎知識水平較低,他們的數學邏輯能力、英語和語文的記讀能力相對薄弱,但中職學生比較擅長且樂于實際的動手操作,因而教師可以在入門教學時展示現有網絡中實際系統的例子去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利用DW專業網頁工具自動生成程序代碼。這就是所謂的“揚長避短”。
1.教師上好起始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是展示現有網絡中實際系統的例子,即以身邊的例子讓學生在其生動的情景中產生想去自己制作動力,同時也逐步明白本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如讓學生了解校園網中新聞發布系統、成績管理系統等來引導學生了解ASP動態網頁編程技術,尤其要突出何為ASP的動態概念,要與以前靜態網頁中的動態圖像區別開來,使學生對靜態和動態有所區分。
二是以社會的需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可以從已畢業學生的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和年薪為例來講解這門課程所帶給學生現實的實惠,從而激發學生迫切學好這門課程的興趣。
2.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動生成程序代碼
例:制作一個用戶登錄的系統。
前期準備:在DW軟件中制作好靜態網頁和access數據庫。
步驟一:網頁與數據庫連接代碼產生,在站點下新建擴展名為.udl的連接文件(圖1);然后雙擊打開這個文件,設定打開對話框(圖2)中“提供程序”、“連接”等相應選項設置后,會自動生成一段連接數據庫的代碼;最后以文本方式打開.udl文件,代碼如后所示。
圖1
圖2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F:wang8chatchatchat.mdb;Mode=ReadWrite|Share Deny None;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
接下來可以在DW軟件中單擊應用程序面板中“數據庫”——“自定義連接字符串”,在對話框(圖3)中復制剛才生成的這代碼就可實現DW與數據庫的連接。
圖3
步驟二:在DW環境中單擊應用程序面板中“服務器行為”——“服務器身份驗證”——“用戶登錄”,在打開的對話框(圖4)中設置相應的一系列參數后,會自動生成用戶登錄的一段代碼。
圖4
自動生成的代碼有38行,如下所示。
<%
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
If Request.QueryString<>"" Then MM_LoginAction = MM_LoginAction + "?" + Request.QueryString
MM_valUsername=CStr(Request.Form("um"))
If MM_valUsername <> "" Then
MM_fldUserAuthorization=""
……
……
……
End If
%>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基本完成了本例子的功能,代碼有近120條,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所有代碼的產生都是由DW專業網頁制作軟件自動來產生(不同版本的軟件產生的代碼有所不同),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在編程提高教學時應用“飲水思源”的方法
通過入門教學中的自動生成程序代碼,雖然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技能,但很難承擔實際項目的開發,不利于學生學會了解語言的語法、理解代碼的功能、分析程序的結構等。所以教師得用“飲水思源”,回到學生學習理論中來掌握代碼的語法功能、程序結構等等知識。“飲水思源”的方法主要體現在代碼分析和修改上。
1.分析數據庫連接代碼
如果我們在站點中更改了數據庫的位置或文件夾,那么我們需要修改代碼,首先來了解每一行代碼的功能。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數據庫連接驅動程序
Data Source=F:wang8chatchatchat.mdb;數據源的位置
Mode=ReadWrite|Share Deny None;數據庫數據的讀寫權限
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數據庫讀寫時有無安全密碼,false是無
分析好代碼后教師可安排學生根據程序需要修改代碼。
例:把網站放在internet網上時,需要修改數據庫位置為網絡空間上網站的相對地址,同時我們要求數據庫只能讀不能寫。修改之后代碼為: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Data Source=……;
Mode=Read|Share Deny None;
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
2.分析用戶登錄程序結構
(1)以下一段程序為變量初始化,把變量賦值為表單的值。
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
If Request.QueryString<>"" Then MM_LoginAction = MM_LoginAction + "?" + Request.QueryString
MM_valUsername=CStr(Request.Form("um"))
(2)以下程序段是通過IF語句的嵌套對用戶名和密碼的表單值進行判斷。
如條件判斷正確則跳轉到正確的頁面,如錯誤則跳轉到錯誤提示信息頁面。在此段程序中我們分析了其中關鍵的一些語句功能,分析IF語句的嵌套結構,通過這些分析使學生掌握修改程序的方法。
If MM_valUsername <> "" Then
MM_redirectLoginSuccess="files/main.asp"
MM_redirectLoginFailed="files/errors.asp"變量賦值為不同的跳轉頁面
……
MM_rsUser.Source = "SELECT 在線用戶,密碼"用SQL語句查詢
……
Session("MM_Username") = MM_valUsername獲取session變量中的用戶名
MM_rsUser.Close關閉數據庫查詢記錄
Response.Redirect(MM_redirectLoginSuccess)用戶和密碼正確則跳轉的頁面
……
Response.Redirect(MM_redirectLoginFailed)用戶和密碼錯誤則跳轉的頁面
End If
(3)動態代碼與靜態HTML語句的結合。動態代碼往往寫在靜態HTML語句的前面,程序的運行經常需要表單中按鈕來提交或觸發動態代碼中的動作。所以靜態表單按鈕的行為動作都與動態代碼有著關聯,當多次自動代碼之后往往會產生很多冗余的代碼,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教會學生去分析每段代碼的結構和功能,以便在程序出錯時修改代碼。如本例中的用戶登錄代碼結構中第一句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此語句中的變量MM_LoginAction與靜態表單中語句中變量是一致的。
三、應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與實際的項目任務相結合效果會更好。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或多或少都為企業開發過動態網站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勺尳處熕袚木W站建設引入教學,以項目任務中的實例來教學,引導學生共同開發項目,由此“教、學、做”合一。承擔小型動態網站建設項目,每個項目完成后所帶來的成功后的愉悅和滿足感,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用于教學的實際案例難度要適中。教師選擇時既要精心考慮案例對教學目標所起的作用,又要顧及學的方面的各種因素,即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行性教學案例難度的選擇要適中。講授的兩個案例之間的知識點要有關聯和層層遞進,案例不能過難,盡量一個案例安排一周的課時數。
重視預備知識的講授。在講解ASP動態網頁編程課程之前,要求學生已了解VB語法的基礎知識、數據庫知識和靜態網頁基礎知識。
參考文獻:
[1]鄭益群.ASP網頁制作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8).
[2]范勁松,黃友初.案例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的系統應用[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5(3).
(作者單位: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
endprint
摘?要:ASP是一種基于瀏覽器的網絡數據庫編程技術。筆者以“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自創了“揚長避短”和“飲水思源”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ASP編程教學?中職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中職信息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ASP編程學科是一門望而卻步的課程。鑒于中職學生的特點,筆者以“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并結合多年在ASP網頁編程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自創了“揚長避短”和“飲水思源”的教學方法,并在所教兩個班級的《ASP動態網頁編程》課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一、在編程入門教學時應用“揚長避短”的方法
中職學生入學時的數學、語文和英語等基礎知識水平較低,他們的數學邏輯能力、英語和語文的記讀能力相對薄弱,但中職學生比較擅長且樂于實際的動手操作,因而教師可以在入門教學時展示現有網絡中實際系統的例子去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利用DW專業網頁工具自動生成程序代碼。這就是所謂的“揚長避短”。
1.教師上好起始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是展示現有網絡中實際系統的例子,即以身邊的例子讓學生在其生動的情景中產生想去自己制作動力,同時也逐步明白本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如讓學生了解校園網中新聞發布系統、成績管理系統等來引導學生了解ASP動態網頁編程技術,尤其要突出何為ASP的動態概念,要與以前靜態網頁中的動態圖像區別開來,使學生對靜態和動態有所區分。
二是以社會的需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可以從已畢業學生的工作崗位、工作性質和年薪為例來講解這門課程所帶給學生現實的實惠,從而激發學生迫切學好這門課程的興趣。
2.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動生成程序代碼
例:制作一個用戶登錄的系統。
前期準備:在DW軟件中制作好靜態網頁和access數據庫。
步驟一:網頁與數據庫連接代碼產生,在站點下新建擴展名為.udl的連接文件(圖1);然后雙擊打開這個文件,設定打開對話框(圖2)中“提供程序”、“連接”等相應選項設置后,會自動生成一段連接數據庫的代碼;最后以文本方式打開.udl文件,代碼如后所示。
圖1
圖2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F:wang8chatchatchat.mdb;Mode=ReadWrite|Share Deny None;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
接下來可以在DW軟件中單擊應用程序面板中“數據庫”——“自定義連接字符串”,在對話框(圖3)中復制剛才生成的這代碼就可實現DW與數據庫的連接。
圖3
步驟二:在DW環境中單擊應用程序面板中“服務器行為”——“服務器身份驗證”——“用戶登錄”,在打開的對話框(圖4)中設置相應的一系列參數后,會自動生成用戶登錄的一段代碼。
圖4
自動生成的代碼有38行,如下所示。
<%
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
If Request.QueryString<>"" Then MM_LoginAction = MM_LoginAction + "?" + Request.QueryString
MM_valUsername=CStr(Request.Form("um"))
If MM_valUsername <> "" Then
MM_fldUserAuthorization=""
……
……
……
End If
%>
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基本完成了本例子的功能,代碼有近120條,但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所有代碼的產生都是由DW專業網頁制作軟件自動來產生(不同版本的軟件產生的代碼有所不同),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在編程提高教學時應用“飲水思源”的方法
通過入門教學中的自動生成程序代碼,雖然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技能,但很難承擔實際項目的開發,不利于學生學會了解語言的語法、理解代碼的功能、分析程序的結構等。所以教師得用“飲水思源”,回到學生學習理論中來掌握代碼的語法功能、程序結構等等知識?!帮嬎荚础钡姆椒ㄖ饕w現在代碼分析和修改上。
1.分析數據庫連接代碼
如果我們在站點中更改了數據庫的位置或文件夾,那么我們需要修改代碼,首先來了解每一行代碼的功能。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數據庫連接驅動程序
Data Source=F:wang8chatchatchat.mdb;數據源的位置
Mode=ReadWrite|Share Deny None;數據庫數據的讀寫權限
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數據庫讀寫時有無安全密碼,false是無
分析好代碼后教師可安排學生根據程序需要修改代碼。
例:把網站放在internet網上時,需要修改數據庫位置為網絡空間上網站的相對地址,同時我們要求數據庫只能讀不能寫。修改之后代碼為: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
Data Source=……;
Mode=Read|Share Deny None;
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
2.分析用戶登錄程序結構
(1)以下一段程序為變量初始化,把變量賦值為表單的值。
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
If Request.QueryString<>"" Then MM_LoginAction = MM_LoginAction + "?" + Request.QueryString
MM_valUsername=CStr(Request.Form("um"))
(2)以下程序段是通過IF語句的嵌套對用戶名和密碼的表單值進行判斷。
如條件判斷正確則跳轉到正確的頁面,如錯誤則跳轉到錯誤提示信息頁面。在此段程序中我們分析了其中關鍵的一些語句功能,分析IF語句的嵌套結構,通過這些分析使學生掌握修改程序的方法。
If MM_valUsername <> "" Then
MM_redirectLoginSuccess="files/main.asp"
MM_redirectLoginFailed="files/errors.asp"變量賦值為不同的跳轉頁面
……
MM_rsUser.Source = "SELECT 在線用戶,密碼"用SQL語句查詢
……
Session("MM_Username") = MM_valUsername獲取session變量中的用戶名
MM_rsUser.Close關閉數據庫查詢記錄
Response.Redirect(MM_redirectLoginSuccess)用戶和密碼正確則跳轉的頁面
……
Response.Redirect(MM_redirectLoginFailed)用戶和密碼錯誤則跳轉的頁面
End If
(3)動態代碼與靜態HTML語句的結合。動態代碼往往寫在靜態HTML語句的前面,程序的運行經常需要表單中按鈕來提交或觸發動態代碼中的動作。所以靜態表單按鈕的行為動作都與動態代碼有著關聯,當多次自動代碼之后往往會產生很多冗余的代碼,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教會學生去分析每段代碼的結構和功能,以便在程序出錯時修改代碼。如本例中的用戶登錄代碼結構中第一句MM_LoginAction = Request.ServerVariables("URL"),此語句中的變量MM_LoginAction與靜態表單中語句中變量是一致的。
三、應用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與實際的項目任務相結合效果會更好。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或多或少都為企業開發過動態網站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可讓教師所承擔的網站建設引入教學,以項目任務中的實例來教學,引導學生共同開發項目,由此“教、學、做”合一。承擔小型動態網站建設項目,每個項目完成后所帶來的成功后的愉悅和滿足感,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用于教學的實際案例難度要適中。教師選擇時既要精心考慮案例對教學目標所起的作用,又要顧及學的方面的各種因素,即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可行性教學案例難度的選擇要適中。講授的兩個案例之間的知識點要有關聯和層層遞進,案例不能過難,盡量一個案例安排一周的課時數。
重視預備知識的講授。在講解ASP動態網頁編程課程之前,要求學生已了解VB語法的基礎知識、數據庫知識和靜態網頁基礎知識。
參考文獻:
[1]鄭益群.ASP網頁制作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8).
[2]范勁松,黃友初.案例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的系統應用[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5(3).
(作者單位:紹興市職業教育中心)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