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思思
摘要:
美術教育在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的美術教育,不單單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作為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手段。兒童時期是發展思維的關鍵期。美術教育則是發掘創造潛能、發展創造思維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學習美術、完善孩子的品格,引導她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育;培養兒童;教師
現代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美育就是要培養兒童對大自然、社會生活的欣賞力和表現力;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發展她們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手腦的協調與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簡單的美術知識及用法;運用已學的知識和技能自由地表現對生活的感受,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感受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但是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需要后天培養的,不少習慣是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形成的。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幼兒階段的美術活動包括折、剪、貼、捏、畫、點、拼等形式。這些作品不僅可以提升孩子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就拿我給學生上過的一堂課來說吧。當時上課的內容是用課前學生自己準備好的樹葉貼一幅畫。她們在做剪貼畫時,首先需要我講解剪貼的內容,并示范作畫的過程,然后再去思考自已所要貼的對象該如何去剪撕,撕好外形以后,還要比劃撕好的的圖案往什么地方粘合適,再學習用膠水粘的方法,最后在完成一張完整的作品后,給同伴和我展示并講述自己作品的內容。在這一活動中,孩子的觀察力、模仿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創造力、記憶力貫穿始終。手、眼、口、腦等各器官協調并用。同時智力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二、美術教育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懂美術的人應該知道,從畫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個性品質,就好比說有些孩子,無論老師怎么啟發,畫面就是畫不大,這就說明這些孩子生性膽小,而這這就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種。非智力因素是指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等方面。那么,在美術活動中應該怎樣培養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在欣賞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審美趨向
幼兒的心靈就是一張白紙,她們的審美趨向,取決于我們的引導。我認為欣賞是提高幼兒審美教育的最好的方法。選擇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幼兒欣賞,可以提高她們審美趨向的積極性。然而,幼兒的思維絕大部分受動畫片,連環畫的影響。所以,連環畫對幼兒來說是很有欣賞價值的。如在連環畫《葫蘆娃》的欣賞中,葫蘆娃的可愛正直,讓他們喜歡至極,這些美好的形象伴隨著孩子們的童心快樂地成長著。同時,這些積極的審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還會上升為最初的人生觀、道德觀。民間工藝品的欣賞也是很有意義的。民間工藝品內容非常豐富,并且非常生活化。如剪紙、蠟染、布藝、陶藝、木雕等等,欣賞這些作品,有利于幼兒理解美來源于生活,又還原于生活的道理。再有就是建筑作品的欣賞,建筑作品的欣賞有利于幼兒拓寬心胸,如:讓孩子們欣賞《長城》時,她們剛開始對毫不起眼的城墻不太感興趣,但在讓她們了解了長城建筑的歷史及艱辛后,孩子們頓時為長城感到驕傲起來,為我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小小的心胸立刻蕩起熱愛祖國的激情。
(二)創設適宜的美術氛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可以是集體的,也可以是小組的。讓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相互溝通,交流情感。如進行《熱鬧的星期天》的繪畫活動,需要全班合作完成。這樣大家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欣賞著共同完成的作品,她們會產生一種強有力地自豪感。這個時候,老師在適時的評價:“少了哪個小朋友的畫,這張大畫都是不夠熱鬧的”,她們的自信心就得到了更大的滿足?;顒訁^的美術分組活動,也是很好的活動形式,這樣的活動環境,更有利于幼兒自由發揮,較好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活動的人少,也更能充分得到教師對自己的鼓勵和關懷。
三、美術教育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以審美教學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的教學體系。畫畫也不單單是涂涂畫畫,更在于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及動手的能力。畫畫和算算術一樣,也是有步驟的。就好比說畫一個小動物,我們也需要分步驟來組織教學:第一步,兒童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動物的成長的過程。教師講述觀察順序、并要求學生觀察越仔細越好。如眼睛由眼皮、眼球、眼球、眼毛組成,眼皮有幾層,眼球有什么影子,眼和嘴的形狀有什么不同等。第二步,可以運用頭腦風暴法讓孩子們討論動物的生活習性,比如它喜歡吃什么,什么時候睡覺等。使孩子們對課題產生興趣的同時又對課題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三步,兒童可以照著照片臨摹小動物,或者照著真的動物寫生。在邊看邊畫的過程中,通過對比與分析,可以了解到繪畫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同時使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鍛煉。第四步,讓兒童抓住動物的基本特征,畫出它們的各種動作,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創造,誘導兒童畫出自己對于動物的不同感受。第五步討論創作。根據兒童對動物的認識、感受和各種動作的創作,讓學生講述一件關于動物的故事,使兒童產生各種情景,然后考慮創作題材。第六步評價作品的優缺點。由師生共同討論,這樣逐步培養兒童的欣賞水平。通過一系列的教學過程,達到了教育目的。而更重要的是兒童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培養。
四、結語
總之,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素質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參考文獻】
[1]尹小淳.美術及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
[2]邱明正.審美心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
[3]南國曉.淺談兒童時期美術教育的價值及規律[J].集寧師專學報,2003(06)
[4]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