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劉鳳娟
[摘要] 隨著微課的出現與運用,作為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熱點話題之一的翻轉課堂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尤其對新課改的順利實施以及促進新媒體新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本文通過分析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試圖為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 微課;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分析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是2011年在美國各地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如今,它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的熱點話題之一。微時代的到來必將為教育教學帶來根本性的變革,微課的出現與運用也為課堂的翻轉提供了支點。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新課改的順利實施以及促進新媒體新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一、微課與翻轉課堂
1.微課的定義和特點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1]微課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⑴內容少,重點突出。微課是通過視頻反映系統教學內容中的某個知識點或展示課堂中的片段教學活動,相對于傳統的課堂,它的教學內容更加精煉且突出重點。
⑵時間短,形式多樣。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內容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微課”可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2]。
⑶存儲小,傳播方便。微課的大小在幾十兆左右,其視頻的格式一般是流媒體格式(如*.flv,*.wmv等),學生可以在線流暢地觀看視頻,或隨時隨地將其下載保存到自己的終端學習設備(如平板電腦、手機等)。因此,微課具有良好的傳播性。
⑷平臺多,制作簡單。微課以實用為宗旨,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目標。新媒體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制作者可選的實現方式趨向多樣化:比如手機拍攝、屏幕錄制軟件制作以及一些公司專門研發的微課制作系統等。并且開發平臺對技術要求不高,操作較簡單,微課制作就變得更加容易。
2.翻轉課堂
傳統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然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家學習文化知識,課堂變成了教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無論是答疑解惑還是知識的開發拓展,都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3]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課堂的“翻轉”變成了現實。翻轉課堂環境下,學生知識的來源不再僅限于教師的講課,而是可以通過網絡首先完成知識的自學。
二、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分析
有研究表明,學生專心學習一項知識,只有5-10分鐘的思想最集中。微課的時長就限制在這個范圍之內,可以保證學生集中最大的注意力來學習微課中的內容。[4]微課的內容少,重點突出,一般為某個知識點的講解、一個難點的突破或某個問題的解決等。這就減輕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認知負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自主選擇要學習的微課,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自我的發展。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可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是:構建優質微課教學資源庫,微課資源既包括國家、省、市以及區域層面組織征集的優秀微課,也包括教師通過網絡搜集的已經開發好的相關微課,還包括學科教學團隊或教師根據實踐教學經驗,自己選擇方便的開發平臺(比如:手機拍攝、PowerPoint自帶的錄制旁白功能等)設計制作的校本微課等。微課支持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活動過程如下圖所示。
課堂活動開始之前,學生首先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然后進入微課教學資源庫搜索相關微課教學視頻。由于微課占用空間小、傳播方便,學生可以選擇進行在線自主學習,或下載保存到自己的移動學習終端隨時隨地進行移動泛在學習。微課在此階段扮演的是教師的角色,是主要的學習資源,主要發揮了其知識傳遞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生成性學習策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經驗背景主動選擇信息、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并從中做出推論。生成性學習重視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相互聯系,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以及他與學習環境的相互作用。與此同時,在意義建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并記錄問題。
課堂內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會提出課前記錄好的學習問題,并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學習,小組成員開始對各自提出的未理解或存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探討和交流。教師則提供個別化的指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評價與反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內化所學的知識。在此階段,微課變成了學生進行正式學習的輔助型資源和認知性工具,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最有效的幫助。教師在課堂中主要采用的是非指導性教學策略,在非指導性教學中,教師扮演著促進者的角色,與學生建立個人關系[5],正確引導并幫助學生真實地表達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讓學生愿意主動表達和分享自己的見解,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在相互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格,并促進其個性發展。
課堂活動開始之后,學生主要完成對知識的鞏固和遷移。學生可通過微課對知識進行復習,也可通過微課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拓展,還可以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下通過合作學習尤其是CSCL(計算機支持的協作學習)的形式完成課后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由于微課的形式多樣化,以問題解決為目的,此階段微課扮演的是學習伙伴的角色,可以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補充或提供問題解決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對問題進行評價和反思的能力,是一次很好的知識遷移。學生在課后主要采用的是元認知策略(即對自己的認知過程進行認知),通過評估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計劃、學習效果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等,反思自己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由此可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方式也呈現多樣化。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綜合運用了微學習、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等非正式學習的方式與正式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完成了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內化和遷移,從而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養,提高了自己的信息化學習能力。
三、總結與展望
優質的微課教學資源無疑能為課堂注入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微課雖然對學生的學習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取代教師,只能說教師對促進學生學習展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及在學生學習中的引導和幫助作用變得更加重要。我們也不能把重點只放在微課的設計與開發上,因為全面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應當把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與教師適時的引導與點撥相結合,信息化教學的學習條件以及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等是共同保證翻轉課堂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還要繼續系統地研究微課支撐下的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和新媒體新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會逐步優化并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2]微課[EB/OL].[2014-4-3].http://baike.baidu.com/view/5982553.htm.
[3]翻轉課堂[EB/OL].[2014-4-3].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5501.htm.
[4]高佳樂.淺析微課程支撐下的翻轉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93-94.
[5]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本文作者李君單位為陜西省漢中市漢臺中學,作者劉鳳娟單位為陜西理工學院教育科學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