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迪
摘 要:隨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的熱議,作為互聯網金融重要發展趨勢的P2P網絡借貸為中小民營性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新的途徑。本文試圖從P2P網絡借貸的定義出發,首先,在P2P網絡借貸模型內部細分為借款方、出借方和P2P網絡借貸平臺三個角度。從導致交易成功的因素方面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歸納出借款方、出借方應具備的具體特點,并結合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具體實例總結出其平臺的具體特點。其次結合借款方、出借方和P2P網絡借貸平臺分析其所面臨的風險。最后從外部學習和內部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措施。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借款方;出借方;平臺;風險;應對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然而至今學者都還沒有一致的認識或界定。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時代的一種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互聯網金融是依托現代信息科技進行的金融活動,具有融資、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依托一定的模式和趨勢來演進,可以分為三種模式: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正規金融機構常常按照新古典市場的基本原則,基于一次性博弈和匿名交易等假設,要求中小企業提供抵押品或擔保。但擁有軟信息且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業常常遭遇金融排斥。P2P網絡借貸無疑為中小企業者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然而目前的研究相對比較分散,沒有成型的理論體系。
二、P2P網絡借貸的定義
P2P網絡借貸是互聯網金融最大的亮點,也稱為人人貸。簡單地說,就是擁有資金并且有理財投資意愿的個人,通過中介機構牽線搭橋,使用信用貸款的方式將資金貸給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P2P網絡借貸來源于P2P小額借貸,是一種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商業模型,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滿足個人資金需求、發展個人信用體系和提高社會閑散資金利用率三方面。
1.P2P網絡借貸與傳統銀行信貸的區別
比起傳統的銀行苛刻的貸款申請條件、繁復的材料準備以及冗長的等待過程, P2P網絡借貸交易快捷而便利,成熟的P2P借貸平臺運作,更是具有低風險和流動性強等優勢。P2P網絡借貸會給傳統的銀行也造成威脅,同時銀行也也逐步發展與電商的合作,將網絡金融等與銀行的網上具體業務相結合。因而在一定程度上,P2P網絡借貸可以看做傳統銀行業務的補充,為小企業提供一個商業銀行所不在乎的可信的融資平臺。P2P網絡借貸的出現有利于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擴寬其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的平臺,同時更好地搭建民間資本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橋梁,使其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新平臺,通過提供自助交易模式、無抵押擔保、拉近交易空間和提供新型理財選擇等方式,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推動金融市場繁榮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2.P2P網絡借貸與日薪貸款的區別
P2P網絡借貸不同于日薪貸。日薪貸以短期、高利率、無抵押為特點,其借款人集中于非貧困的中等收入、學歷和年齡的人群,他們使用日薪貸是因為日薪貸能率先表現出貸款惡化所產生的現金流問題。然而日薪貸滾動貸款的壓力也使得很多貸款這處于惡性循環中。相比于日薪貸,P2P網絡借貸則具有大額、長期、分期支付和利潤較低的特點。P2P網絡借貸具有在線進行;借貸門檻低;出借人單筆投資金額小,風險分散的特點。適用于收入較低的借款者。因此,P2P網絡借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日薪貸款的不足,但是需要在FICO得分上、獲得資金的時間、減少競價時間、平臺的凈化與效率等方面加以提高。
三、P2P網絡借貸的特點
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中借貸雙方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借款方要列示貸款的目的和現有的財務狀況(收入、信用),出借方根據給定的信息提供貸款。對于借款方而言,P2P網絡借貸無中介的決策過程,比銀行貸款更好的狀況;出借方則視為其為投資模型,用于分散投資風險。
1.借款方特點
借款者提供由外部機構提供的財務信息、人口統計信息、社會信息等,會影響借款者成功的借款和得到所期望的利率。借款人的信用評級對借款利率的影響最大。其中,更多的財務信息會增加獲得投資的幾率。在社會信息中,將柔性信用信息定義為產生于P2P網絡借貸集團個人的社會網絡的借款者風險的信息,包括朋友、照片和貸款小組。當在借款人和出借人中有朋友的,提供了間接的信任,使得中標的幾率更大,貸款違約的概率更低。人口統計信息對成功的借款和得到所期望的利率的影響并不一致。有研究顯示,種族、年齡、性別、體重,外貌美麗和種族明顯地對借款成功及借款利率有影響,黑人借款成本也很高,現黑人違約概率比白種人高;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以較低的利率借錢;而當借款人帶有照片時,種族、性別與借款人的金融實力及對借款的努力方面對獲得貸款影響則較小。
2.出借方特點
貸款人缺乏匿名網絡環境下貸款的經驗,使貸款風險更高。在出借者的投資回報和低延期率的條件下,決定出借者的成功的變量。出借人參與意愿是網絡信貸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信貸平臺信任和借款人信任都會顯著影響出借人的出借意愿。信貸平臺的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等情景因素會顯著影響出借人對信貸平臺的信任;而安全保障、信任傾向和借款人的聲譽則會影響出借人對借款人的信任。
3.P2P網絡借貸平臺分類與特點
P2P網絡借貸平臺起源于2005年英國的Zopa。目前名氣最大的個人借貸網站是美國2006 年上線的Prosper。我國的P2P 網絡借貸網站,其模板來自歐美國家,第一家P2P借貸網站拍拍貸成立于2007年8月。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盈利模式是向成功交易的借貸雙方都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其核心作用是作為中介,通過一定的交易制度設計,為借貸雙方提供相應的信息發布、資質判定、撮合等中介服務。簡言之,P2P 網絡借貸平臺本質是網絡化、公開化的民間借貸。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endprint
(1)對象細化更有針對性。如拍拍貸服務于任何有小額資金,需求的市場主體;Wokai 網站,服務于農戶;宜信,服務于白領階層、小業主;紅嶺創投,服務于創業者和投資者;51give網站,齊放網,服務于學生。(2)更加注重交易安全。突出表現為兩點:首先是線上模式向線下模式的轉變。其次是中介無擔保責任向有擔保責任的轉變。
四、P2P網絡借貸的模式、風險及其應對
1.P2P網絡借貸模式
P2P網絡借貸模式是C2C模式主要是指資金供需信息不需經銀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而直接通過網絡中介公司在網上發布并匹配,供需雙方直接聯系和匹配的網絡融資模式。我國P2P網絡借貸C2C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中介公司只提供線上服務,其網站作為中介平臺,借款人和出借人通過其網站直接競拍交易,中介公司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另外一種模式是借款人和出借人并不能直接通過網上進行交易。借款人網上向中介公司提交借款申請,中介公司通過對網上資料審核或結合實際考察,然后選擇合適的出借人與借款人簽署協議。
2.P2P網絡借貸的風險
(1)借款方的風險:一些風險是P2P網絡借貸的借款方,與傳統交易一樣固有的風險,如誤解的貸款期限、借貸決定方面的歧視和掠奪性、濫用的收款流程,也有一些風險是P2P網絡借貸所特有的風險,如私人信息被賣出的風險,借款者與信用信息相對應的風險,暴露原本不應公開的信息的風險,身份被盜用的風險。另外實名認證可能導致借款人重要信息泄露的情況,網絡安全等風險。
(2)出借方的風險:在P2P網絡借貸中,出借方比借款方面臨更多的風險,因為P2P網絡借貸平臺與出借方之間的錯配刺激,這種錯配刺激來源于P2P網絡借貸平臺不像傳統的銀行業一樣,它不調整借貸風險,按照借款者所示的利率付款,P2P網絡借貸平臺在貸款的歸還方面幾乎沒有直接的風險。喪失借款者的信心和訴訟風險能減少刺激的錯配,相反,借款者將處于風險之中。風險包括面臨P2P網絡借貸平臺傳遞宣傳回報來增加貸款的來源和費用的風險,面臨借款者欺詐的風險,依賴于P2P網絡借貸平臺來收集拖欠的債務,P2P網絡借貸平臺延期和破產的風險。此外,針對中國國情,出借方在P2P網絡借貸中還面臨著法律規范缺失,業務風險難以控制,冒用巨頭名義集資,非法集資資金真實用途無法檢測,善意借款等風險。
3.P2P網絡借貸的風險的應對措施
(1)外部學習效應—向P2P網絡借貸監管成熟的國家學習。美國模式是以證券法為監管原則而建立的P2P網絡借貸監管體系。監管機關對于網絡貸款的法律性質給予了明確界定:借出人和借款人自由交易,是一種直接融資方式。美國P2P網絡借貸模式有清晰的定位,并獲得了合法經營的基礎,并將其納入監管軌道,防范金融風險,保護投資者。英國模式是雙重與單重監管并存的管理體制的漸進型監管模式。2011年,英國P2P金融協會成立,對初始成員Zopa等三家對借款人的保護設立最低標準要求,并促進P2P市場的有效監管。
(2)內部改革效應—從P2P網絡借貸模式自身尋找不足。在借款人方面,社會網絡揭露的借款人的軟信息有利于補償硬信息的缺乏,有社會網絡資源的人更易獲得更低利率的借款并且違約概率更低, 三方無關聯的聯組借貸獲得貸款比單獨申請貸款更易獲得資金支柱,考慮到社會網絡的作用,可以采用網絡聯保的形式對借款方進行約束,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和違約現象。在出借人方面,P2P網絡借貸快速增長的原因是整個社會資金快速增長和滿足幫助別人的想法,通過網絡直接捐贈,可以減少慈善機構的信用危機事件的頻繁發生。出借人方面特點的研究欠缺,從出借人的角度為風險管理提供更多可借鑒的風險管理措施,比如增強出借人的投資風險意識,保證出借人一定程度的投資回報,對出借人與P2P網絡借貸平臺之間的關系給予更清晰的界定,減少因拖欠而給出借方造成的損失。在平臺方面,更多的借鑒英美的模式,使得監管體系更加法制化、規范化。將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站界定為民間借貸中介組織,將網絡借貸納入監管體系。建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實名制、反洗錢機制、信用評級體系、安全技術與指標體系。提高財務數據的透明度,合理界定P2P平臺的業務范圍,加強投資者風險說明工作,提高信息的對稱性,培養具有風險識別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合格投資者。
參考文獻:
[1]Bachmann A, Becker A, Buerckner D, et al.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A Literature[J]. 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 16(2).
[2]Duarte J, Siegel S, Young L. Trust and Credit: The Role of Appearance in Peer-to-Peer Lending[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2, 25(8): 2455-2484.
[3]Peter Bartram,Peer-to-peer lending networks offer a new source of capital for smaller businesses[J].Financial Management,2011,(11):33-34.
[4]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5]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10).
[6]莫易嫻.P2P網絡借貸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12).
[7]王紫薇,袁中華,鐘鑫.中國P2P 網絡小額信貸運營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貸”、“宜農貸”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2(2).
[8]游春,張緒新.網絡借貸—中小企業融資新平臺[J].武漢金融,2012(2).
[9]吳曉光,曹一.論加強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J].南方金融,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