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婷
摘 要: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背景下,在藝術作品層出不窮,藝術形式不斷出新的現代藝術環境現狀中,一個成功的動畫角色,只有被賦予了博大而深厚的本土文化的藝術理念和思想,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不被人們所遺忘。本文將從國內外優秀案例的比較中總結出現今我國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中存在的亟待突破的難點,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將本土文化通過解構與重構的方法運用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當中。
關鍵詞:本土文化 動畫角色概念設計 藝術表現 解構與重構
動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其創作和表現手法必然遵循著藝術創作的規律和審美價值。而一個優秀的動畫角色不僅能奠定一部動畫作品經典卓越的藝術價值,更能為其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動畫還是一門綜合藝術,動畫角色概念設計所需求的不僅限于賦予人物嚴謹的服飾與準確的性格特征,更需要從角色身上所傳達與折射出來的藝術特征與文化精神,這些更有助于促使動畫角色被大眾廣泛接受并保持長久的生命力。由此可見,本土文化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過程中的運用極其重要。但是,從文化中尋求創作根源并不代表著一成不變和生搬硬套,如果只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很容易使受眾產生厭倦感和被欺騙感,只有在對本土文化有著正確解讀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解構與重構,才能更好地運用于藝術創作上。
一、國內外本土文化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中的運用分析
關于本土文化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中的運用,國內外都不乏許多經典的成功案例。美國與日本的動畫事業可以說是引領了國際動畫創作的發展潮流,下文將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諸多優秀案例總結出目前我國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中尚存的問題。
1.美國動畫角色概念設計分析
家喻戶曉的美國經典動畫《貓和老鼠》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多的一部動畫片,當然其動畫形象也成為美國動畫史上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由于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大批藝術家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貓和老鼠》的創作者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最初將喜劇中的小丑角色意念植入到湯姆和杰瑞的角色概念設計當中, 所以我們不難感受到在笨貓對機靈鼠的追逐間隱現出些許小丑文化的影子,而這種小丑式的啞劇形式恰恰正中美國民眾當時的欣賞喜好
無獨有偶,類似的文化借鑒還成功地被運用于另一部經典的美國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的角色概念設計當中。它的創作者沃特·迪斯尼通過簡單的幾何圖形塑造了米老鼠和唐老鴨機智、勇敢、樂觀的動畫形象。
“上個世紀的20年代,是美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萌芽時期,美國少數設計家已經通過歐洲的報刊雜志認識到正在歐洲發生的現代設計運動,因此,他們開始學習和模仿探索,造成美國早期的現代主義設計的嘗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米老鼠的動畫造型也具有美國早期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簡約、永恒。其造型特點就是用生動而充滿力量的幾何造型及流暢的線條將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所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永恒的主題。而這種造型特點在當今美國動畫片依然清晰可見”。①可以說,米老鼠和唐老鴨的造型完全符合當代動畫角色造型的特點:簡化、夸張、富有幽默感。這也是這部動畫片風靡全球的主要原因。
2.日本動畫角色概念設計分析
日本的民族與文化擁有其獨特的個性,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學習,他們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并進行加工汲取,去掉不實用的部分,再結合本國國情發展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化體系,這同時也造就了日本民族強烈的實用主義的價值標準。同時他們追求唯美的寫實主義,所以日本動畫中的人物形象不乏美麗高挑的帥哥美女。日本知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創作了許多被人們喜愛的經典動畫作品,那些鮮活美好的動畫角色同樣深入人心。宮崎駿的畫風多體現為唯美的寫實主義,他所創作出來的《千與千尋》中的女主角千尋無論從外貌還是性格特點上分析都是一個典型的日本少女形象。她有著平凡普通的外貌和衣著,身上卻折射出勇敢、善良的美好光輝,這同時也反映出日本民族勇于拼搏的精神,宮崎駿在人物造型設計上融合了許多日本浮世繪中的裝飾性畫風,使得人物更具有生命力。
3.中國動畫角色概念設計分析
《大鬧天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孫悟空這一角色的概念設計,這一成功的動畫形象更多地吸收了京劇藝術中的臉譜造型藝術,但又不是采用完全復制的手段。其最終的形象既具有猴機靈活潑的特征,又具有人所不能有的通形變身的神的特點,并且其面部還可展現人的喜怒哀樂的豐富情感,完美地融合了這三種特征。于是,這個“開朗坦率、光明磊落、神通廣大、英勇不屈”的孫悟空形象至今仍被人們所喜愛與懷念。
到了20世紀90年代時期,我國的動畫形象正處于以動物為主要角色的鼎盛時期,然而這些大批量的動物原型中以貓和老鼠最為廣泛,如《小貓釣魚》、《黑貓警長》、《藍皮鼠和大臉貓》以及近期的《虹貓藍兔七俠傳》等等,當然不僅僅中國,貓鼠在世界范圍內也是較容易被觀眾所接受的動物動畫形象。然而由于我國的動畫偏重于形式上的說教目的,從而導致我們動畫史中“貓”的形象缺乏藝術的想象力與創造性,而是總體呈現中規中矩的擬人化貓的幼稚形象,并大都相似沒有獨特性。與美國動畫《貓和老鼠》中兇悍滑稽夸張的湯姆和日本動畫中憨態可掬的龍貓形象比起來顯得平淡呆板,缺乏鮮活的個性。
總體來說,現今的中國動畫形象整體呈現出兩種極端的態勢,即或體現為缺乏個性,風格不突出的模式化趨勢,或體現為盲目追求模仿動畫史上已有的經典成功案例卻喪失了獨立精神的惡性循環。
二、本土文化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中的運用與表達
所謂“概念”指的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 ”, 是“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其特有屬性概括而成”的。人對世界的認識、人類的全部文化、科學知識以及思想,都是由概念組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概念,就沒有人類的歷史,就沒有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因此,“概念設計”從本質上說, 提供的是“思想”。②關于動畫角色的概念設計,是作為一個概念藝術家對理想的幻想形象的一個概念化的藝術體現。概念的設想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體現,概念藝術是一種追求理想化的藝術創造和表現的一種形式。文化是藝術的根源,藝術又常常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將本土文化運用在動畫角色概念設計中的過程擁有諸多表現方式。
1.具象與抽象
動畫角色是通過一定的點、線、面以及色彩等視覺元素呈現給觀眾的,這些線條與顏色構成了看得見的實際的動畫影像,它們是以具象形式存在的,這些具象的元素組成了實的部分,使得形象的外在特征和鮮明特點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些具象的元素還能夠引發觀眾更加豐富的想象力,例如中國觀眾看見綠色的元素往往會認為是正義的象征或是聯想到生生不息的希望以及和諧的理想世界,日本觀眾看見紅色的元素就能引發他們強烈的民族熱忱和骨子里的好斗情懷,這些都來自于觀眾的想象力和本土文化習慣相結合所獲得的抽象式效果。如果相結合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就能使得本土文化在動畫角色概念中得到最傳神的運用。
2.微觀與宏觀
創作者在設計一個動畫角色之前往往需要先從宏觀的角度設想出一個完全想象的虛擬世界,其中包括它的社會形態、文化背景、宗教環境、種族分類等內容。而這個世界的宏觀特點需要通過人物展現在觀眾視野前的具體微觀,卻決定了角色的形象、樣貌、衣著、社會關系甚至佩戴怎樣的裝飾物品。它們能夠反映出創作本土的文化環境和民族精髓,這就是動畫角色概念設計所需要的創作理念和思想。不要小看那些從本土文化中提煉出來的視覺造型元素,它們不但從民族親切感上輕而易舉地贏得了本土觀眾的青睞,還為動畫角色注入了鮮活的藝術血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之在新式樣層出不窮的藝術之林中立足根基。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創作理念,就是概念藝術的一種思考方式,創作本來沒有的,全新的觀念和表現用以說明創作者的種種意圖。
三、解構與重構
文化作為一種大集合是一個國家經過長期沉淀,人們經過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當我們將文化運用在動畫角色概念創作當中時,必須要先將豐富多元的本土文化進行必要的解構,再選取其中的相關元素。“重構也是方法之一,即在外在的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內在的把握,捕捉并提取最佳的造型元素,加強思考、促發靈感,找到最佳的組合方式,從而獲得最佳的造型。重構就是將從客觀物象中分解或抽象出來的基本元素按照不同的方式重新組合和建構,使之成為一個嶄新的形態”。③
從某種角度上說,動畫角色藝術是集各時尚元素為一體、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表現藝術。從各國的動畫作品中,我們可以尋覓到來自各地域人文風采、文化元素的深刻印記;從各種動畫衍生產品中,我們能夠感悟到那一時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消費取向。目前,世界格局的逐步開放使得文化之間也相互影響,對于中國動畫也是如此,越來越多地與外來文化接觸與交流。動畫創作者們也更樂于將多種文化進行對比,最終選擇更加清新的文化來實現其價值理念,抒發其內心情感。總之多元文化的碰撞使現代動畫角色的受眾人群更容易通過對比來評價什么是優秀作品。④
但如果只靠簡單的拿來主義不加以重新提煉和整合,很難設計出一個成功的動畫角色。例如中國動畫《寶蓮燈》的主角形象因復制了太多先前經典作品如《葫蘆兄弟》、《哪吒鬧海》等動畫形象的特征而使得觀眾易對其產生厭倦心理。這些動畫角色的藝術特征都是取自于中國傳統藝術年畫中的人物特征,《寶蓮燈》在借鑒的同時卻沒有加以創新,就很難在藝術作品層出不窮,藝術形式不斷出新的現代社會中博得觀眾的青睞。
結語
中國動畫藝術欲找到發展的突破,必定要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汲取精華,只有將本土藝術文化加以分析理解,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傳承其文化精髓,并加之以符合時代發展進程的新鮮元素,再進行重新組合形成富有創造性的獨有的概念與思想,將其理念賦予的動畫角色才能成為經典富有生命力的動畫藝術。
注釋:
①王大偉.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②李丹丹.中國傳統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運用與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1.
③江明.圖形創意基礎[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④羅亮剛.論概念設計[J].現代商貿工業,2007(11).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