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華
摘?要:傳統的機械課程教學以口授為主,輔以黑板掛圖,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感到單調、枯燥,沒有學習興趣。本文探討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感性認識,化靜為動,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為教學提供逼真的表現效果,擴大學生的感知空間。
關鍵詞: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能力培養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第十四章液壓傳動是技校高級工專業學生的必修的章節,這一章節實用性、專業性、實踐性都很強。由于技校學生文化底子薄、知識結構差、動態機械思維能力不足,如果在教學上僅靠傳統的幾支粉筆、幾張掛圖,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得到的是“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滿堂睡覺”的結果。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自主地學習,筆者探討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做了一些調整。
一、教學目標的調整
教學目標主要是能力目標的培養,課程改革要求改變以往的整個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教師要從傳道、授業轉變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探索,以此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注重教師的幫助、指導和促進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思考
以“任務驅動法”作為學習和研究的主線,將過去提出的“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 的教學方法,改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創設相關有具體意義的情況,將信息化技術與完成任務有機地結合。
案例一?在§14-2液壓傳動系統的壓力與流量中,講授壓力的形成與傳遞課之前,筆者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讓學生利用學校網絡查找液壓傳動的資料,資料可以是圖片,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視頻。然后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以分組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從收集資料中發現,基本每個組都收集了千斤頂的工作圖片,這時筆者提出問題,為什么小小千斤頂能頂起汽車幾噸重的重物。做了這個鋪墊后,為教師在講授“靜壓傳遞原理在液壓傳動中的運用”這一節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讓學生自主搜索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并研究形成初步的解決策略,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案例二?以小組的形式做小球注水試驗,對照靜止油液壓力的三個特性。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和對現象的觀察,在頭腦中產生“為什么會這樣”的疑問,這就是他們進行思考和學習的動力。
項目完成后的評價分為組內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和老師點評三個環節,通過組內自評,以評促學;通過小組互評,以促進團隊意識。最后,老師從鞏固知識和規范操作技能方面進行點評,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案例三?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 在講授“液壓系統壓力的建立”時采用Flash動畫課件,課件一,負載阻力為零時;課件二,負載阻力為F時;課件三,負載阻力為無窮大時。動畫課件形象、直觀、刺激、興奮,便于視聽和接受,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在密封容器內油液的壓力取決于負載,負載越大,壓力越大的道理。
三、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促教、興學雙豐收
1.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在充滿信息社會的今天,采用信息化技術教學是現代教學手段下的一種輔助教學,教師要用好多媒體技術,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
第一,教師要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理念,能運用職業教育教學原則收集、組織、編輯教學內容,合理選用多媒體的呈現方式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
第二,在專業知識方面,教師平時要不斷地關注行業的發展,自覺學習新技術,大量收集新技術的文本、圖片、視頻及相關網站等資料,儲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制件課件素材,制作出教學內容豐富的優秀課件,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建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提供有力的教學工具。
第三,增強創新意識,勇于探索,不斷創新,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形成既符合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技術發展,又促進本學科教學方法改革的新的教學思路。
2.促進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校園內建立教學資源庫,將教師的電子教案、課程圖片、課件、視頻及課程的新技術和發展動態傳到網上,供學生查閱和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總之,采用信息化教學為機械專業教學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作為專業課教師,把專業知識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展示出來,把新知識、新理念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迅速、準確地表達出來,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以及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