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著啟發性以及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在很多學科教學過程當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會計教學來說,使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因而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本文首先介紹案例教學法的含義,然后分析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當中應用的必要性以及原則,最后探討具體措施來實現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過程當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會計教學;案例教學法;知能并重;啟發誘導
會計有著很強的應用性特點,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跟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是學校會計教學改革需要解決的主要方向,這就要求革新會計教學的方法。會計教學當中應用案例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案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出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根據教學指標以及目標方面的有關要求,選擇合適案例作為授課的基本素材,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以及學生之間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將所學理論運用到具體案例當中,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案例教學法并不同于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舉例說明,傳統教學過程當中的舉例說明,往往是用來作為例證,即用來證明教師講授知識是正確合理的,也就是為教師教授理論知識而服務的。與之相反的是,案例教學法從一開始就將學習的起點設置于實踐,從具體的案例當中來提出問題,然后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分析來發現問題,然后用所學的會計理論來解決問題。因此,通過應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推動學校會計教育的改革與轉變。
一、會計教學的現狀
目前學校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論性教學,另一部分是實踐性教學。其中理論性教學通過對會計理論知識的教授,確保學生了解熟悉基本會計原理以及會計實務的常用操作步驟。實踐性教學則將他們學到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同實際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在會計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在課堂上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會計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死記硬背來完成,從而致使他們的學習思維受到嚴重的束縛。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會計教學帶來不利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會計教學的質量,阻礙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因此會計教學改革要求學校在會計教學當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夠好,就容易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弱,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后不會記賬甚至是填憑證等基本的會計工作。因此會計教學可以考慮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法并不意味著理論教授是沒用的,會計知識的理論教學能夠為案例教學來提供基礎以及框架,同時案例教學則能夠加深學生對會計理論教學的掌握與理解,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教師教學應當始終圍繞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及運用能力而展開。由于會計課程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別的學科有很大不同,并不能夠通過對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制度的套用就可以實現學習目的。會計教學可以說是結合了方法性、理論性以及業務性的一門學科,尤其是隨著我國就業壓力的日益上升,教育需要以推動學生的就業為目的,從而培養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而幫助他們順利實現就業。目前我國會計教學的過程中側重于對會計理論以及會計方法的教授,但是在如何運用所學的會計知識來指導工作同時處理具體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很多學生往往顯得束手無策。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通過分析會計教學的課程特點來使用案例教學法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培養和提高他們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說是提高會計教學水平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理論學習對學生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而案例教學則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案例教學法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案例教學法作為互動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師生共同參與,從而改變理論教學的說教特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同時激發他們會計學習的興趣。
1、案例教學有著高度的實用性,能夠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問題,通過案例教學法將會計理論知識運用于具體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推動他們主動思考并做出決策,讓學生從被動聽課變為主動思考,是一種科學的啟發式教育。
2、案例教學有著典型性特點,能夠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會計工作的規律,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分析,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而提高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同時,案例教學有著針對性的特點,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聚焦于解決案例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夠激發他們的開拓能力,案例往往涉及到會計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因而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會計理論的具體應用。
3、案例教學有著現實性的特點,能夠讓會計教學貼近生活,改變傳統課堂枯燥的學習方式,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應用會計知識的能力以及對各種案例進行快速反應的應變能力。最終通過實踐、理解、記憶與消化過程,達到學生掌握會計知識的目的。
三、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原則
案例教學法能夠適用于會計課程的特點,提高會計教學的水平,不過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結合以下原則進行:
1、是知能并重的原則。這是因為案例教學法會要求傳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列舉案例并對案例進行講評,讓學生掌握會計工作的操作方法,然后通過對案例的討論,來提高他們發現問題以及運用會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是聯系實際的原則。會計教學有著很強的實用性特征,這就要求在案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緊密結合當代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在傳授會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案例來將教學與實際相聯系,從而學以致用,讓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過程當中理解并掌握會計知識,進而為其綜合運用打下基礎。
3、是啟發誘導的原則。在會計教學的案例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啟發指導學生,引導他們分析具體案例,從案例中發現問題同時運用會計知識加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意識,真正讓學生實現對知識的靈活掌握。
四、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運用于會計教學有著諸多優點,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合適的步驟和措施,來實現對案例教學法的合理應用。
1、精選會計案例。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從而將會計理論融合進選取的案例當中,選取的案例應當盡可能是學生熟悉或者關心的。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要挑選出那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案例,不但要能夠體現出最基本的會計知識,而且還應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加以啟發。同時會計案例還應當有實用性,這樣才能借助案例分析來解決生活中的相應問題。同時案例還應當體現出會計理論的新知識以及新觀點,從而深化學生對基本會計理論的認知。在案例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精選的案例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他們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而從不同的方面來解析案例并尋找答案,提高對會計知識的應用能力。
2、做好課堂設計。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來分析案例,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作用,從分析以及討論方法來說,教師往往會采取以下方法來進行案例教學。首先是加強個人思考。要是案例的內容不多,同時還能夠容易顯示出相關的會計知識和規律,或者是學生在生活常見的會計案例,那么就應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實現案例教學,通過這種方法來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是開展小組討論,針對那些有著復雜內容的會計案例,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同時分析其中的蘊含的財務知識以及在實際操作中處理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合作,訓練他們在研討過程當中的團隊合作精神。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案例的辯論工作,從而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對會計知識的理解。
舉例來說,在《企業財務會計》中有各種結算方式的具體程序以及各方面注意事項,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對這些內容進行逐條的講解,那么教學過程就會非??菰?,學生往往很不耐煩,也難以真正領會掌握。如果使用案例教學法,那么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四組,扮演收款單位、付款單位、收款單位開戶行以及付款單位開戶行,從而模擬結算的過程,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互換角色,幫助學生熟悉各個環節的操作程序,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一方面學生熟練掌握結算方式操作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在具體操作的過程當中發現教材上沒有的問題,通過對結算方式的操作還可以掌握別的結算方式的步驟。
3、明確教學目標。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會計教學目的是通過案例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會計能力以及水平,同時還應當對學生進行測試并確定測試標準。因此教師可以一步步分解教學目標,一方面分析案例適合用來講解哪一方面的會計問題,從而通過案例來調動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應用。教學目標一方面要盡量培養學生學習的態度以及能力,另一方面還應當改善他們的對會計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提高他們對會計知識的理解水平。在學生討論完教師提出的案例之后,教師應當使用有關課件來加以點評同時進行系統的總結。點評的過程能夠發揮出教師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體現出教師的會計理論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聯系之后,形成系統,便于以后在工作中靈活處理。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在案例討論當中的表現,客觀評價他們的討論情況,一方面要贊揚他們的優異表現,另一方面還要指出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不過重點在于分析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水平。
綜上所述,在案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主要用來指導推動,進而控制案例教學的總體過程,而學生才是案例教學的中心和主體。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可以給會計教育方法帶來沖擊,從而培養那些擁有著創新意識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明珠,《探究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視角》,《科教文匯》,2014年2期
[2]龔麗萍,《淺談財務會計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年第11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