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身處大數據時代,也可以稱為眼球時代,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平面設計在外延和內容上都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如何適應大背景下的商業模式以及設計模式,成為每個設計師應該追尋的問題。隨著設計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設計本土化回歸正經歷著一個上升的趨勢。把握趨勢,順應潮流,成為設計成功的基礎。本文通過對傳統元素進行分析,進而闡述在當下如何有效利用傳統元素進行平面設計創作。
關鍵詞:傳統元素;平面設計;創新
1 日漸明晰的設計本土化趨勢
設計的指向是人類本身,它反映的是人類在不同的時代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感知和體會。因此,當人類在不斷探索設計的走向時,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答案出現就顯得十分的正常。畢竟,我們的未來充滿太多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有些是可以預料的,但更多的是人類無法做出預料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未來如何,設計的指向始終是人類自身,并且這種指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內涵。平面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它同時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稱平面設計是意識形態毫不過分。平面設計是最貼近人類真實生活的,同時它也是最貼近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設計類型。平面設計用二維的方式給觀者呈現現實生活,它有活生生、直觀的一面,同時它也有其象征、隱喻的一面。這種雙面性,賦予平面設計以生機,也使得無數的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挖掘生活、體驗情感、觸碰靈魂。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國的平面設計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以前,我們的設計總是跟隨著國外的節奏在發展,眼光總是盯著國外,各種標準也以國外為準。而如今,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提升,世界的目光開始投向中國。古老的東方大地再次吸取著來至世界的目光。
設計的本土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平面設計同樣面臨著這樣的一個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平面設計師來講,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新時代的設計師來講,應該緊跟時代腳步,把握時代脈搏,善于改善思路,調整姿態,做好應對。在平面設計領域,英國工藝美術運動設計師威廉?莫里斯的思路,可以為我們當下的平面設計開啟新的思路。威廉?莫里斯是工藝美術運動的杰出領導人,在當時能夠突破常規,敢于和時代潮流說不,從設計創新的角度來講,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盡管其設計思想和工業化趨勢相違背。再看看他的平面設計作品,如他的書籍裝幀設計,染織品設計、壁毯掛毯設計、墻紙設計等等,都借鑒了本土的一些元素,特別是哥特式的風格。當然,在他的設計當中還更多地運用了自然的元素,但是其在運用自然元素的同時,其形態仍然是受到英國乃至歐洲的傳統影響的。時至今日,我們回頭去了解莫里斯的作品的時候,仍然大受啟發。
2 傳統元素在設計本土化進程中凸顯重要性
在討論運用傳統元素的必然性的時候,有必要對其必要性進行仔細的梳理。在設計本土化趨勢愈演愈烈的當今,對傳統元素的重視和挖掘顯得非常的重要。從國內民眾的情感認知來看,傳統元素具有很高的識別性和親和力,如果能夠準確運用這些元素,就會起到很好的識別作用。從國外觀者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元素在設計中的巧妙運用,不僅展示的是中國設計的實力和自信,同時也是在向外國觀者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歷史。當然,從設計師的角度而言,合理恰當地使用中國傳統元素進行設計,能夠展示自己的設計才能,同時能夠將自己的觀念和價值進行抒寫和傳遞,這是一件極其驕傲的事情,他能夠提升設計師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因此,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講,在平面設計過程中合理的運用中國傳統元素,是有其必要性的。
3 傳承——創新,傳統元素的運用新模式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明之一,并且因其強大的包容性和納構力,使得其延續幾千年而不中斷,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優勢所在。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炎黃子孫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像一顆顆珍珠放出璀璨的光芒,照耀世界。因此,擷取其中的精華進行創新性的運用,對設計來說是大有好處的。在平面設計中,傳統元素的運用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傳統的裝飾紋樣、傳統圖案、傳統色彩、中國漢字、傳統工藝美術等等,都可以作為擷取的對象。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絢爛多姿的商業社會,高速的生活工作節奏和高效的生產模式,帶來的是設計閱讀的膚淺和直白,很多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往往追求的是一種短暫性的觀賞效果,沒有進行拓展分析。也正是如此,這些設計作品沒有太長的生命,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寬度。而事實上,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該在滿足作品的商業功能的同時,賦予作品生命和靈氣,讓這些作品具有文化的歸屬性和情感上的感染力。事實上,在國內的一些作品中,我們是可以領略到這些魅力的,這些應該歸功于這些出色的設計師,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這些作品才能夠在眾多的設計作品當中脫穎而出,具有代表性。如陳紹華、韓家英、畢學峰等等,他們的很多作品均源于傳統元素,但同時又不僅囿于傳統,能夠做出嘗試,做出創新,在設計領域來說,這種意識是很具有啟發性的。
中國傳統元素的類別很多,設計師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專長進行合理選用,能夠很好地進行創造。中國的傳統紋樣是所用傳統元素當中最耀眼的,因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所以經常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如傳統幾何紋樣,有些是從原始社會的圖騰演化而來,歷經創造而最終定型,這類紋樣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歷史性和代表性,它能夠讓你的作品呈現一種沉淀的美。但是僅僅對這類紋樣進行簡單的再利用就顯得很膚淺,而是應該運用新時代的手法,添加新時代的色彩,合理有效地進行變幻,最終以作品的形式呈現,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設計、火炬設計,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設計等等,都很好地利用了中國傳統元素,但同時又很好地進行了再創造。只有如此,設計師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作品才具有本土化,才能有理有據的走向世界,成為真正的自我的作品。
總之,在平面設計本土化趨勢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合理的利用中國傳統元素進行設計,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只有順應時代發展,不斷創新,才能引領設計,贏得未來。
參考文獻:
[1] 趙江洪.設計藝術的含義[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
[2] 虞海良.新理念包裝[M].黑龍江美術工業出版社,2001.
[3] 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4] 李硯祖.造物之美——產品設計的藝術與文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5] 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王佳慧,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