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珊珊
摘 要:動畫,是一門科學技術,能夠作為一種產業,追求經濟效益;更是一種文化片段的表達,或者說是一種民族文化要素的凝聚。中國動畫,需要凝結多樣的民族文化藝術元素,將中國皮影藝術的元素融入動畫創作,追求動畫中的民族文化特點,才能使中國的動畫作品具備獨特的風格特色,成為國際動畫舞臺上一道不可替代的風景。本文研究中國皮影藝術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皮影藝術元素;動畫創作;應用研究
近年來,中國動畫事業發展迅速,程蓬勃發展的上升趨勢。中國動畫起步較晚,雖然中國動畫事業的發展備受社會各界的重視,但它的發展,仍然受到多種社會、時代、歷史因素的制約。可以說,中國動畫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目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問題是如何將動畫的國家化發展要求與民主化發展特點相結合,追求動畫作品民族風中的國際潮流。動畫產業的民族化風格追求,可以從中國民間藝術中汲取養分。中國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來自于勞動人民最為平凡的勞動生活,是千年來老百姓內心淳樸的對于生命和生活的體悟和認知。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涵蓋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中國皮影藝術,可以說是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的融合。
1 皮影藝術在動畫創作中的審美特點
中國皮影的歷史悠久,見于歷史記載的關于皮影的記錄有《搜神記》《漢書》《事物紀原?影戲》等等。皮影中國民間藝術眾多門類中的一種,它用驢皮或者牛皮為原料,做出人物、動物、植物等眾生形象,并借助于舞臺布景和道具,形成一種影像藝術。觀眾在觀看皮影的時候,通過面前的白色幕布,能夠欣賞到成為“影”的平面的人偶式的形象。為了增加皮影形象的視覺豐富性,皮影戲中的人物形象和場景通常經過豐富的藝術加工,有手工雕刻,或者彩繪等方式。這也便是“皮影戲”名稱的由來。中國的皮影藝術不僅是一種流傳自久遠歷史中的技藝,更是融會中國文化元素的藝術表達。現今的皮影藝術常被用于動畫創作,流暢精致的數字手段和古老的文化技藝相結合,具有獨特的審美特點。
(1)影像藝術的新生。皮影戲,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在皮影的表演過程中,皮影的影響產生離不開白色幕布作為介質。皮影表演者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縱皮影形象,使形象產生豐富的動態,形成美的節奏與韻律。為了形成豐富的視聽印象,表演者還為皮影表演配上插曲,用民俗的曲調邊唱邊講,同時用淳樸的打擊樂器和絲弦樂器作為背景節奏的渲染。這樣,形成了這種樸素的影響藝術。
將皮影的藝術元素用于動畫的創作,是中國古老的影響藝術在現代文明中的新生。皮影藝術蘊含著中國文化中最為悠遠和深厚的歷史印痕,具有深刻的中華民族文明的意蘊。它將我國的傳統戲曲、戲劇表演藝術方式與民間手工藝結合,形成這樣一門具有獨特藝術效果的中華文化瑰寶。這種融合隨著歷史潮流的發展而演進、變革。在社會文明、現代工業的發展中,皮影藝術的傳承面臨很多挑戰。現代社會,浮躁的后工業時代,人們的視聽覺接受著來自各種光影色彩的沖刷。人們煩躁的心緒難以欣賞古老藝術淳樸、簡單的藝術百姓表現方式。于是,質樸成為枯燥,本真成為無趣……近年來,皮影藝術難以承繼的現象得到改觀。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門藝術。在一些地區的民俗表演中,皮影戲常常成為主角,風頭獨享。皮影動畫的出現為這個古老的影響藝術贏得了新的生命。近年來,新媒體藝術與皮影藝術的結合成為學者研究的主題。我們在電視、電影、網絡中能夠經常看到皮影表演或者帶有皮影藝術元素的藝術形象表演。皮影元素也成為數字影響藝術創作的重要手法。例如,皮影人物群舞《俏夕陽》曾登上春晚的舞臺,給眾多觀眾留下很深的藝術印象。在這個舞蹈中,一群上了年紀的大媽將皮影形象特點融入她們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平面式的人物側面形象加上仿皮影特點的人物衣飾、造型特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舞蹈,讓更多的人理解了皮影藝術的美,也使我們受到啟發,皮影藝術是一門能夠與其他藝術門類相融合的藝術。正是由于這樣的特點,皮影藝術才能市場煥發勃勃生機,不被歷史發展的潮流所淹沒。
(2)傳統文化的新形態。影響藝術的新生形成了皮影動畫這樣一個新的藝術形式,是其最具中國藝術特色的動畫創作形式。在新的影視媒體出現之前,皮影戲是一項重要的民間娛樂方式。可以說,我們的祖輩父輩們伴隨著皮影戲中的唱腔長大。皮影戲的藝術元素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點滴,成為中國人心里一層不可拋卻的民族潛意識。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新媒體藝術發展迅速,皮影戲的藝術元素自然的成為新影響藝術中的新的形態。動畫是技藝和文化的融合,中國特色的動畫創作,不僅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質要素,更要將這種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遠播。俗話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民間藝術博大精深,其深厚的、富有內涵的文化底蘊為中國動畫提供豐富多樣的素材與形式。利用皮影藝術這一具備民族文化精華的藝術造型、表達方式,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國外先進的動漫產業發展模式相結合;尋覓傳統文化表達的新形態,在發揚中堅守民族文化的精華,這是皮影動畫藝術的重要歷史使命。傳統的皮影戲表演形式單一,敘事手法和人物性格表現也不顧豐富。而皮影動畫,可以運用電影敘述中的特寫、定格、蒙太奇及鏡頭推進等新媒體藝術手法充分地表現皮影戲中的個體人物表情變化,實現性格塑造的豐富性;在敘事上,也可以運用倒敘、插敘等等豐富的電影敘事手法,而不是像傳統皮影戲那樣,只是簡單的單線式的一條線講故事。
2 皮影藝術在動畫創作中的意境創設
中國美學中這樣界定“意境”:意境是一種動靜相生,虛實相融的審美境界。可以說,皮影動畫具備這種審美意境的設定。
(1)動靜相生。皮影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可以分為兩種:道具皮影與皮影戲。道具皮影是靜態的皮影形象的展現。皮影戲是將靜態的皮影形象融入時間的動態流動中。可以說道具是“靜”,戲劇皮影是“動”。這種動靜相生,使皮影戲成為一門集結雕刻、繪畫、舞蹈、音樂、文學、表演于一身的綜合性的民間藝術。法國喬治薩杜爾在著作《電影通史》稱中國的皮影為“電影的先驅”,皮影使用的是投影技術,電影通過的是透鏡成像技術,電影的這種投射效果與皮影具有相似性。而動畫,是運用“視覺暫留”原理,將造型藝術形象符號進行運動過程和形態的分解,之后再進行創造性的還原,使靜態的畫面變成動感的畫面,也就是連續的畫面在眼睛里留下的視覺殘存。由“靜”生成“動”。皮影和動畫都具備動靜相生的藝術特質,因此,它們的結合所產生的皮影動畫使皮影戲的動靜相生的特點更為突出。動畫電影是利用一種透明度極高的繪畫材料,逐格拍攝,通過光投射到屏幕上,運動過程的不同瞬間產生運動的圖像效果。“戲”是情節推進的簡稱,“戲”讓皮影動起來,“動畫”的“動”的特質又使皮影動的美麗、完美。可以說,動畫的起源總是離不開技術與藝術的結伴而行,皮影與動畫同時具有這種特性,它們創造的基礎都是光學原理的運用和繪畫手法制作影像。“動靜相生”是動畫皮影最為基本的審美本質,也生成了皮影動畫中獨特的審美意境。
(2)虛實相融。皮影與動畫的結合,還能產生虛實相融的審美意境。皮影人物形象的設定,往往突顯其夸張化、卡通化、戲曲化的效果,進而突出人物造型的特色,將人物形象的設定與劇情的發展結合,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找到最完美的契合點。傳統皮影戲表演是一種“虛”化的演出,其抽象性大于其寫實性,在表演的過程中,不追求完全寫實的表達,追求的是高于真實的更為本真的敘述。例如,曾榮獲中國動畫“金猴獎”最佳短片獎的皮影動畫作品《桃花源記》就是這樣一個將虛實意境完美融合的皮影動畫作品。這個作品的故事取材于陶淵明的經典作品《桃花源記》,以中國的水墨山水畫為背景渲染,民樂作品為背景音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采用皮影人物特點,畫面精美,意境優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