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萍
【摘 要】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中,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報告有多達72次的“改革”一詞,這表明新時期下的發展將以“改革”為核心,唱響改革發展的新篇章。本文立足于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現狀,契合十八大精神,緊隨“十二五規劃”,就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何打造為國際化城市型綜合產業園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以及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新時期;轉型發展;現狀;應對措施
一、引言
2013年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精神,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又是平湖經濟開發區成功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第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開發區經過十八年的發展,實現了經濟的起步和騰飛,呈現出無限活力,在新形勢下,如何將開發區建設成國際化園區,對所依托的平湖整個城市有著重要影響。
二、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現狀——活力“四”射
1.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域總面積63.59平方公里,本地居民4.5萬,外來人口超10萬, 2013年實現工業產值 313 億,約占全市[平湖市(縣域)]四分之一;出口創匯 18億美元,約占全市二分之一;財政收入16.1億,約占全市四分之一,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63億,全區經濟已在全市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份額。一些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看好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和各種優勢,擬進區投資建廠,如與中國楓葉教育集團已達成合作意向,日本新佐公司已開業投產。這些大企業、大項目加快了開發區的發展,增強了開發區的經濟實力,樹立了開發區的對外良好形象,為開發區帶來了勃勃生機,使開發區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2.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開發區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安排、集中建設、周邊輻射、多元投資、滾動發展”的原則,堅持以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備、標準一流、環境優美的國際化城市型綜合產業園區為目標,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到2013年底累計完成投資總額達25億元,完成征地16.19平方公里,開發土地面積15.4平方公里。先后完成道路、橋梁及給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建成各類租賃廠房建筑面積26.94萬平方米,職工公寓房建筑面積5.62萬平方米。目前,區內實現“六通一平”,具備了承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能力。
3.招商引資顯成效。緊緊抓住平湖距離上海市中心、蘇州市中心和杭州市中心都在100公里以內,具備承接三地產業功能的區位條件,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南資北上的有利機遇,把引進資金、引進項目作為加快開發區建設和發展的生命線。主動出擊,廣泛與國內外客商聯系,瞄準大企業、大集團,實施大項目高位推進戰略,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在2013中國.平湖投資貿易洽談會暨西瓜燈文化節經貿簽約儀式上,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共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近30億。開發區發揮了全市招商引資窗口、載體、輻射和帶動作用。
4.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始終把服務作為第一投資理念,不斷健全服務機制,提高服務質量,營造開發區寬松發展環境。制定了開發區投資企業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客商來投資創業。在企業入駐開發區后,從項目的審批、供地、規劃、建設、投產等產前、產中、產后,實施“一站式”管理、“一條龍”服務,幫助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入區項目在第一時間投產達效,企業在最優良的平臺發展。
如今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平湖市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發展的龍頭,科技進步的先導,輻射帶動的基地,城市化建設的亮點。同時,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政治效益,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迅猛發展,為“城鎮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一,改善了城市特別是郊區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增強了城市的綜合功能;第二,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第二、三產業創造了條件,從而改變了經濟結構。
三、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未來發展趨勢——打造國際化城市型綜合產業園區
1.從國際化視角加強開發區自身建設
平臺建設日新月異,功能形象日益改善。2013年8月,成立市政園林處,下設市政管理所、綠化養護所和市政園林工程公司,從一包了之到專人管理、專人經營。完成了興平三路、新華北路延伸段和興平四路的大修工程;校車提升工程聯豐公路已完成竣工驗收;永興路改造工程已開工進場;福嘉公路、獨黎路、興平一路等17條道路的綠化和亮化工程正穩步推進。昌盛路等10條平成路以南區塊的道路改造工程、綠化補植和亮化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開發區養老服務中心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開發區又一所幼兒園已通過驗收,今年招收新幼兒入園。
良好的投資環境不僅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健全的經濟管理截體為之提供運行和保障。加強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各種優惠政策,在制度上為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亮綠燈”以吸引國內外資本投資和保證開發區的運作,促進開發區的產業發展和經濟騰飛。
2.國際化發展目標定位
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關鍵在于“升級”、“拓展”、“疊加”。依托產業升級轉型,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打造現代化城市型綜合產業園區,立足平湖市,依托大上海,承接中心區,始于服務核,追求大跨越。具體分為三部分:一是要聯動東湖新城區,積極承接平湖市中心城區的城市服務功能,從而提升中心城區的集聚力,打造平湖市對外連接的城市功能新平臺;二是要完善園區生產企業的生產服務支援配套功能,吸引服務于平湖產業升級轉型所需的專業化生產性服務功能,打造促進平湖市產業升級轉型的新重心;三是要立足開發區整體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功能集聚,探索產業培育和成長促進的發展模式,實現先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雙輪驅動、協調發展,支撐未來開發區的產業新引擎。
立足國際化,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能夠始終堅持招大引強,始終堅持圍繞主導產業全鏈式招商,始終堅持用好每一寸土地,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建立一支國際化的招商團隊
用國際化視野、打造國際化的平臺、建設國際化的開發區,就必須要有一支國際化的招商團隊。面對開發區“二次創業”中招商重點轉向歐美的實際,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出,在實現招商員和翻譯員一體化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懂英語、日語、德語的招商員的招聘和培養力度,目前開發區從分管領導到招商員都熟悉外語。
國際化的招商團隊,帶來的是外資的紛至沓來和開發區國際化程度的日益提升,招商引資強勢突破,目標任務超額完成。據統計,2013年,開發區共審批外資項目27個,總投資28144萬美元,注冊資本 22353萬美元,合同外資22353萬美元;實到外資22564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0.08%。共審批服務業外資項目3個,合同外資3390萬美元,實到外資1365萬美元。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急先鋒”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對依托城市有著重要的意義。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不但要從發展中吸收經驗,學習借鑒蘇南以及老牌國家級開發區在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創新機制體制,又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一條適合自身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努力提升競爭力,爭創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勇.轉型期開發區特色的城市文化研究[J].中央美術學院學報,2012(05):102-106
[2]買靜.開發區向綜合新城區轉型的空間路徑研究——以無錫新區為例[J].規劃師,2011(08):33
[3]章晴晴.長沙城市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D].中南大學,2010(05):64-67
[4]王雅靜.依托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打造國際化貿易城市[J].大陸橋視野,2012(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