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粉蘭
摘 要: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是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廣和使用,了解拓展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并采取相應的策略,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內容
(1)拓展閱讀內容。小學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遠遠達不到素質教育中對小學六年各學段要求的閱讀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以語文教材為基本依據,積極拓展與語文教材橫向相關、向縱向深入的閱讀內容,有效地將小學語文教材閱讀和拓展閱讀緊密結合起來,使課堂閱讀教學得到及時補充和延伸。
(2)拓展閱讀空間。拓展閱讀空間,是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充分開發和利用拓展閱讀資源,拓展深厚和廣博的閱讀空間,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聯系實際生活,積極開展課外閱讀,使閱讀更加廣泛,提高閱讀效率。
(3)拓展閱讀方式。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泛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此,在拓展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拓展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使閱讀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和具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調動學生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
二、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
(1)立足語文教材,拓展閱讀內容。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知識底蘊不豐富,閱歷和經驗較少,造成學生理解能力較差。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語文教材出發,盡量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閱讀,加深學生對語文教材背景材料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學生再閱讀語文教材時,就可以主動地利用已有經驗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進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識。通過語文教材對閱讀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拓展性閱讀訓練,進而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更深的理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拓展閱讀內容時注意選取一些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閱讀的大海里遨游,認識大自然的美好,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熱血澎湃的戰爭,在拓展閱讀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創設閱讀情境,營造閱讀氛圍。創設一定的閱讀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如在學習《二泉映月》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生動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述,創設這樣的閱讀情境:在某一年的中秋節的晚上,阿炳在鄰居家一個少年的攙扶下,終于來到了著名的二泉,阿炳雖然看不到到皎潔的月光,但卻能感覺到月光灑滿了大地;雖然看不到美麗的小溪,但卻能聽到小溪淙淙的流水。在這美好的夜晚,阿炳想起了自己心酸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知道該向誰訴說。于是,他想到了用自己的琴聲向世人訴說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語文教師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很自然地引出了課文的內容,給學生營造閱讀氛圍,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很容易進入閱讀的世界,體會閱讀的精彩。
(3)建立各種學生閱讀交流平臺。小學語文教師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建立各種學生閱讀交流平臺,讓學生能夠及時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互相交流閱讀心得,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樂讀書,鼓勵他們以閱讀會友,享受閱讀帶來的無限樂趣,掌握有效的閱讀規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可以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可以對自己的閱讀內容進行生動地復述,也可以介紹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還可以將自己的閱讀內容改編成小品或話劇,進行表演。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教育、提升和進步。學生不但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開拓閱讀的熱情。
總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是素質教育要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紅專.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淺談[J].當代教育論壇,2009(8).
[2]曾瑞琴.小學語文拓展閱讀[J].廣東教育,2008(1).
[3]張弘.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實踐與探索[J].時代教育,200(2).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