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 高青春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8-0078-01
自控力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沖動、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學習自控力是指一個人在學習意志行動中善于控制自己的學習情緒,約束自己的學習言行。沒有學習自控力,就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學習自控力不要妄談成功。學習自控力它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卻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控能力: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要充分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機制和工作方法,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動機。比如啟發學生的自覺性;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幫助學生通過直觀或實踐活動形成穩定的學習興趣;對于缺乏學習動力的學生,還可以利用其愛好游戲或問題活動等原有動機,通過必須掌握知識才能完成的游戲或體育活動造成動機的轉移,以形成學習的需要。當學生已經有了種種學習需要之后,為了使他們得到維持、加強或進一步發展,還必須做好動機的激發工作,如采取新穎而生動的教法、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適當開展學習競賽等等。給予恰當評定對學習動機具有激發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
二、培養和維持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要善于言傳身教,創設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對孩子多說一些鼓勵的話,成人肯定與堅信的態度使孩子更有自信心。多贊許,少責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就會缺乏自信。因此,作為老師,切忌用尖刻的語言,諷刺挖苦孩子,不濫施權威,以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感而喪失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關心。如對膽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家里或班級上擔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其大膽、自信。
三、培養和加強學生的責任心
正如其他非智力因素一樣,責任心影響著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發展,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自控力。但責任心基于學生的自主、自覺、自愿的配合才有實效。老師一廂情愿式的外壓命令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效果的。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一切激勵其學業責任心的手段必需先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我們將不斷探索增強學生學業責任心的策略,使我們的教育對象沿著智力與非智力齊頭并進、認知與人格協調發展的良性軌道健康成長。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
1.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孩子何時起床、何時就餐、何時上學、何時娛樂等都應有要求、有規矩。在這種規范的約束下,孩子就會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實現目標。然后,由這些日常小事進而擴大到社會道德、社會責任感的強化。特別是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學生的日常行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師可以主動和家長及其孩子商量,制定“雙休日、節假日和寒暑假作息時間表”,在家長的監督下,讓孩子認真執行,使其在學校培養的學習自控力得以鞏固和加強。
2.對孩子不要溺愛
溺愛,只能使孩子變得任性、自私、意志薄弱、不善于克制自己。在這方面,成人的態度要統一,對孩子的要求要前后一致,該堅持的就要堅持,不管孩子如何哭鬧,都不要遷就其不合理的要求。同時,我們應幫助孩子進行行為識別,讓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行為對自己有利,對別人有害;哪些行為對自己可能有害,但對別人卻有好處;在一定的場合哪些話可以說,但換了地方同樣的話就不能說。通過生活中一些可感可知的事例,進行簡單的判斷和分析,促進其對美丑善惡的認識。這種教育久了,孩子心中的道德“天平”也就逐漸地形成了,他們就不會任由自己的性子去行事,在行動之前就會有所考慮,有所節制。
3.家長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必須先善于控制自己,要為孩子做出表率。比如,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放任自己隨便發脾氣;不要只顧玩,不顧工作、不顧家,否則,由于我們的言傳和身教之間的矛盾,就很難培養出孩子的自控力??傊⒆拥膶W習自控力是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中,在孩子參與的相關活動中逐漸形成的。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