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為全社會所關注。本文著重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對策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2014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經濟轉型時期擴大就業的策略研究》階段成果(課題編號:2014030730)。
就業難問題已不是新鮮話題。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教育”后,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就已初現端倪。201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再度成為熱點話題?!笆飞献铍y就業季” 挑戰了社會,考驗了市場,同時也拷問了我國高等教育制度。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在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會上表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99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就業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從個人就業意愿分析,可以分為自愿失業和非自愿失業。前者是指畢業生在臨近畢業時自愿選擇不就業,他們對去向另有選擇,如準備出國留學、考研、自主創業等等。而非自愿失業,則是指愿意就業的畢業生由于種種原因不能順利就業,如性別歧視、專業限制、工資水平。很明顯,后者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文要加以闡述的。
1 非自愿失業的結構分析
1.1 是社會經濟結構性失業
在大學期間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畢業生和他們的專長,知識,技能,區域分布等不適合經濟結構,導致畢業后不能順利就業,這是不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造成的。
1.2 是雇傭雙方摩擦性失業
工資,地點,工作環境等發展是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期望,專業技能、成績、個人素質等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要求,如果雙方要求不一致就會導致導致畢業生不能就業。
1.3 是周期性失業
周期性失業原意是失業由于經濟衰退,造成的總需求不足。目前中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并沒有出現經濟衰退,但由于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滯后增長的畢業生人數畢業生需求的增長速度,導致沒有足夠有效的需求,目前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包含一些周期性因素的失業。
2 非自愿失業的成因分析
2.1“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通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肮┣竺堋钡谋憩F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2.2 市場缺陷
市場化程度低,發育不充分、不完善;圍繞高校,地區,行業,也有很多的就業市場,但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市場,也沒有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中起到基礎性地位。市場規則不統一,甚至部分市場秩序混亂。導致的結果是就業市場競爭不均衡,信息不全,不能促進就業。當前買方市場主導的競爭會導致兩種現象:第一,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二是一些畢業生被迫退出市場,周期性失業、摩擦性或結構性的失業形成。市場準入和經營成本上升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周期性失業。市場不完善,難以形成暢通的信息通道。畢業生難以就業,單位難以招收滿意生源,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搜索導致更高的成本。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改革戶籍制度的滯后,制約了充足的人力資源的流動。雖然這種現象與中介服務機構人員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恐怕還會持續幾年。
3 對策與建議
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和社會融合,增強畢業生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
3.1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合格建設者的重要陣地,高等教育的發展應面向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
加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根據社會需要來打造專業,課程開發,創新教學形式和內容,才能使高等學校更好地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無視社會大眾,盲目培訓,大學畢業生會導致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在就業市場需求不足,結構性失業就會形成。高校要樹立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服務于社會的各個層面需要開發各種人才。在文化方面,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根據就業市場的實時變化社會環境決策專業發展,有效地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基本思路。
3.2 大學教學改革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市場的需求是多樣的畢業生,不同的位置是不一樣的質量要求。如果高校培養學生相同模式,或是心理素質差,或是實踐能力差,或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就業市場上的結果是必然缺乏競爭力。教育強調發揮個人素質,如果能夠開發出更多和更好的畢業生,擁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能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畢業生在就業市場就會提升競爭力,減少摩擦性失業。
3.3 提高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增強畢業生的擇業技能
在就業市場上,畢業生缺乏必要的職業技能是就業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就業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要充分發揮職能,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努力提高服務的質量水平。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科學地分析市場,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認識,有效地消除了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通過就業指導和服務,幫助畢業生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毛遂自薦,在就業市場上實現就業。
3.4 加快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
重視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市場實現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營銷成本,提高效率,實現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目的。目前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信息不充分突出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和用人單位選人用人,所以,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完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重點問題。國家、地方和高校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和促進充分就業的市場信息,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而且要制定相關法規,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目前還有一些就業市場秩序混亂,缺乏監督,就業市場不利于人力資源合理配置,應該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并引進有關管理辦法和規章條例,提供標準化的畢業生就業市場,以保證市場秩序。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都在多渠道完善幫助畢業生就業的社會保障體系,例如通過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舉辦的大型招聘會;鼓勵大學生到西部或者到基層當村官,國家優惠政策旨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就業的有效結合;轉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
3.5 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
在新世紀戰略機遇期,大中專畢業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會發現我們正面臨著快速變化的時代。變化的新形勢面前,我們的頭腦,創新的思路都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積極引導畢業生突破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展望就業前景,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樹立自主創業觀念,基層大有可為,積極到基層工作。努力實現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創業。
參考文獻
[1].陳徽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J].人民論壇,2009(9).
[2].王興權.大學生就業難的十大原因.新浪博客.
作者簡介
李付青(1975-),女,在職研究生,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