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朝洲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4)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不斷的深入,尤其是滲透了素質教育,這種教學觀念也給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能夠有效的提升整個學校的體育教學水平。由于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就導致每個學生所喜歡的體育項目與對體育的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而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很難實施針對性的教育,也影響了學生的發展。但是隨著分層教學法的提出,便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與心理機能,采取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方式,給學生制定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體育項目,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學之前,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這樣才能夠使體育教師對班級所有學生具體的興趣愛好、體育能力以及個性差異等都有一些實際的了解。進行學生摸底調查的方法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調查問卷、信息反饋、訪談等多種方法,真正的弄清楚學生對于體育不同的個性差異。在摸底調查之后,應該把每個學生的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最后應該把這些資料進行歸檔保存。教師可以按照分析的結果給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與小組,可以分為上組、中組、提高組等學習小組,這樣就能夠讓教師對學生在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進步與退步都能夠心中有數。但是由于現代學生的個性差異較大,所以教師在分層教學之中需要充分的發揮主導作用,在充分的把握了學生的體育基礎、體育能力、體育需求、心理特征等方面之后,才能夠開展分層教學。而教師的教學安排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加以區別,并且能夠做到及時且靈活的調控,這樣才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都能夠得到提高,并體會到進步的快樂[1]。
體育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一定要先設定好教學目標,堅決杜絕“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針對體育基礎和體育綜合能力偏低的學生,體育教師需要采用先慢后快與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給他們制定合適的體育學習內容,設定一個學生能夠達到的總目標,并且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既要具有連貫性,又要具有梯度性,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他們原有的體育水平與體育基礎的情況之下,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高,逐步的實現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體育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更加符合學生體育的水平差異,使學生在體育學習與體育鍛煉上都能夠達到要求,既起到鍛煉的效果,又不會讓學生感到過于吃力。現代的體育健康課程應該按照課程實施標準與素質教育的理念,劃分好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育能力和體育層次,為學生制定出適合其本人的一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例如,對于一些經常鍛煉的學生來說,其綜合體育能力就比較高,教師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就可以適當的給這些學生加大難度;而對于缺乏體育鍛煉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適時的降低體育訓練強度,否則會讓學生感到筋疲力盡,適得其反。
大專院校作為一個場地較為寬闊的教育場所,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學生的操場、廣場、課余活動等,為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練習與體育鍛煉,通過這種形式多樣的體育練習,能夠非常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在進行體育鍛煉之前,教師應該先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在體育運動中讓高年級的學生當裁判,教會低年級學生裁判的方法與規則。
對于有田徑、籃球、足球或者其他興趣愛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上課時讓學生進行自由的選擇,但是需要在運動與娛樂之后記錄本堂課中自己出現的問題、發現的問題、自己在運動中不了解的問題、解決措施等都進行認真的總結。
同時,僅僅靠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的達到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還需要學生在課外加強體育鍛煉。首先,應該讓大專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體育運動觀念,盡可能的能夠多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其次,體育教師也要進行細致的引導,多幫助學生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2-3]。
在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體育練習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讓學生在課內與課外都開展一些體育練習。在進行體育練習之前,體育教師應該摸清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和水平為學生設置不同的練習目標,同時需要把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劃分成為不同的練習小組,根據學生實際的練習情況做出精心的指導,并給學生提出一些建議。而假如學生在實際的聯系過程中,不能夠達到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的與教學要求,教師就需要做出適當的反思,根據學生實際的情況在教學目標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夠僅僅因為教學內容的枯燥,而機械的教學而造成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漸漸喪失,所以教師應該適當的做一些有趣的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評價的過程當中,除了需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做出評價之外,也需要根據學生的練習小組、整體情況進行評價。當學生在練習中遇到困難,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之后,教師應該多加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通過這種分組練習與教師的鼓勵、表揚,能夠非常有效的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與體育鍛煉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養成終身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
大專體育教師在使用分層教學法時,一方面需要嚴格的遵循教學規律,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使不同等級的學生都能夠學會體育運動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努力做到優等生能全部消化體育知識,中等生基本掌握體育知識,差等生能夠基本達到體育要求,不至于過于費力。鑒于每節課的上課時間非常有限,教師在一節課中不僅需要教授新內容還需要帶領學生復習舊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需要讓學生的上肢、下肢、力量、耐力、速度等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鍛煉,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的設計時,一定要做好時間上的安排,適時的增加或者減少體育練習的次數,確定難度適合的體育訓練,也需要適當的調整教學手段,適當的關注差等生,但不能夠一味的照顧,而忽視了對其他學生的關注。另一方面,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定位之后,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考核,對于學生的分組做出適當的調整,使分組更加符合教學的要求,也能夠使該組的學生更加的團結,提升每個層次學生的興趣,根據本層次的學生比較來給出運動成績。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層次做出適時的調整,才能夠使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更加具有動力,轉變學習的心態,提高對于體育練習的熱情。
總而言之,在大專院校的體育教學之中應用分層教學,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較好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術與體育技能,也能夠有效的提高身體素質較差學生的體質,充分的轉變學生的體育運動觀念,通過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但是,教師也需要不斷的學習與改變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分組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夠不斷的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提高今后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1]魏霞.體育教學中關注差異,實施分層教學[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24):132.
[2]蘇麗娟.分層教學在高職體育三自主選修課教學中的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96-97.
[3]王義祥.實施分組分層教學,提高體育課合作學習的效率[J].考試周刊,2013(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