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軍偉
上海銘泰·銘觀營銷咨詢有限公司
對于企業來說,價格戰是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當,可以開疆拓土,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如果運用不當,就會把企業拖入泥潭,一蹶不振。既然是商業戰爭,就會有主動和被動之分。有時候企業為戰略發展需要,而采取主動的價格戰,有時候企業是被動的接受價格戰。
一般情況下,通過價格戰直接打垮競爭對手是不可能的。企業通過制定價格戰略,利用組合的價格策略,有可能拖垮競爭對手,但很多企業誤把一次、兩次的價格戰當成戰略,這是遠遠不夠的。價格戰的結果,可以分為4 種情況。
企業進行價格戰的核心目的是打擊競爭對手,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甚至是打垮競爭對手。如果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則可以認為是一次成功的價格戰。但沒有一個競爭對手是任由攻擊的,除非是即將垮臺的企業。
企業采用價格戰打擊競爭對手,也應該是階段性的成果,即所謂的預期目的。
案例:東北A企業新上市一款單杯裝的酸奶,180 克/杯,售價2 元,由于口感獨特,價位適中,上市后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日均銷售量達到300 杯以上,連續數周在商超內銷量排名第一。此產品引起了當地最大的乳品企業B的關注,于是B企業迅速組織研發、生產,在短期內,B企業同類型的產品也進入超市。
B企業在策劃該產品時,已經確定價格戰的策略,具體分為兩步:
第一步:上市價格低于競爭對手,搶奪消費者。
B企業的單杯裝酸奶160 克(容量低于競爭對手,形成價格優勢),售價1.8 元/杯,從產品的絕對單價來看,B企業低于A企業;從消費者購買習慣來看,B企業品牌影響力大于A企業,而產品的價格又低于A企業,消費者習慣性的選擇B企業的產品。B企業同類產品上市后,在導購員的推薦下,銷量節節攀升,半月后,其日銷量也達到200 杯左右,同期,A企業杯裝酸奶的日銷售量下降到200 杯左右。
第二步:迅速降到心理價位區,打擊競爭對手。
A企業看到產品銷量下滑,采取買五贈一活動,單杯平均價格降至1.7 元。開展買贈活動后,A企業產品的銷量開始上升,日均銷量恢復到300 杯左右,同時B企業產品的銷量開始下滑,日均銷量僅有180 杯左右。在A企業開展買贈活動的第3 天,B企業迅速采取特價銷售策略,零售單價降至1.5 元。隨著特價措施的實施,B企業產品的銷量開始迅速恢復,當日即達到330 杯左右,3 天后日銷量達到350 杯左右,同期,A企業產品的日銷量下降到200 杯左右。
B企業在進行產品策劃時,就已經設想到與A企業間會有價格戰,并把產品價格的最低心理價位定到1.5 元/杯,所以在A企業采取降價措施后,B企業迅速將產品價格降到最低點,以保證企業產品的銷售,打擊競爭對手,并獲取市場份額。
因為價格戰而兩敗俱傷的案例數不勝數。此類型情況多是兩個企業規模類似、營銷手段類似,為爭奪市場份額或渠道,上演慘烈的市場競爭。兩敗俱傷,無論是對于價格戰的主動者還是被動者,都是最不理想的結果。
案例:為爭奪市場終端,華北某地區的天甜乳業和華采乳業(兩個企業均為化名)采取了價格戰(或變相的價格戰),最終導致兩敗俱傷。
事件一:雙方本來在A超市的堆頭、貨架都不相上下,但某年中秋前,天甜乳業決定打擊華采乳業,于是,買斷了A超市乳品區將近二分之一的堆頭位置。由于中秋節期間,是超市內月餅等禮品的銷售旺季,乳品區的地堆位置已經有所縮小,天甜乳業的先發制人,導致華采的堆頭位置只有乳品區的四分之一。由于占據有利位置,整個中秋天甜在A超市賣斷貨3 次。當然,天甜占據這么大的位置,所投入的費用是平時的1.8 倍,但也值得。
由于華采和天甜的品牌影響力不相上下,在天甜占據有利位置的情況下,華采所采取的措施就是雇用2 倍于天甜的導購員,同時,所有產品的價格比天甜低,因此,中秋節期間,華采并沒有因為終端所占位置少而出現銷售下降的現象。
事件二:在中秋節期間的疏忽讓華采在終端的表現弱于天甜,元旦是下一個重要的節日。中秋過后,華采就開始進行公關,由于提前行動,華采如愿以償在元旦期間占據了超市的有利位置。對此,天甜采取的應對措施是所有產品都實施大力度買贈活動,雖然華采占據了超市的有利位置,但經不住天甜的變相降價行為,不得不也降低價格應戰。最后的結果是雙方都投入巨大的市場費用,盡管銷售額都上去了,但從費銷比和市場長遠發展來看,得不償失。
企業本想通過價格戰獲取最大利益,但遇到的競爭對手也是如此想法。如果采取價格戰的產品是企業的生命線,則價格戰將成為持久戰,本想打一場價格戰就離場的,結果進入價格戰泥潭,再也不能離場。
在乳品的所有類別中,普通純牛奶的價格戰持續的時間最長。當伊利、蒙牛通過純牛奶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之后,更多的區域型乳品企業開始跟進,并且采取低于伊利、蒙牛的價格策略。由于純牛奶是基礎性產品,對于伊利、蒙牛等全國型乳品企業來說,是眾多產品中的一個類別,而對于很多區域型乳品企業來說,這是其核心產品。一線品牌降價銷售,直接沖擊了區域型乳業,為了生存,區域型乳品企業不得不降價應戰。到目前為止,百利包類純奶的價格戰依然很激烈。
采用價格戰的競爭雙方,有主動進攻的,有被動應戰的,當價格戰告一段落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品牌影響力、消費者信任度等,某些企業在價格戰中銷售量提升,價格戰后銷量開始下滑,甚至跌入低谷。
案例:華中地區某乳品企業,年銷售額為8000萬元左右,所生產的產品以百利包類純奶和果酸乳為主,其產品價格略低于一線品牌,在三四線市場銷售尚可,但無法突破一線品牌所占領的市場,特別是在一二線市場,消費者不認可其品牌,無論是終端鋪貨還是終端銷售,都不理想。企業希望與一線品牌進行競爭,但其銷售團隊、渠道建設、品牌定位、產品差異化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而價格戰是最直接的方式,于是企業制定了以下策略:
策略一:渠道政策。對終端采取進貨獎勵,采取五搭一的方式。由于力度較大,終端進貨都很積極,初步達到產品到終端的目的。
策略二:消費者促銷措施。產品以比競爭對手低5~10 元的單箱價格進行銷售,加上其包裝充滿節日氣氛,在三四線市場,其產品在節日期間的銷售非常良好。由于有利潤,終端愿意向消費者推薦;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價格便宜,愿意購買。
通過這2個策略的實施,該企業在節日期間的銷售非常良好,但節日過后,其銷量大幅下滑,甚至不及節日期間的一半,企業通過價格戰和一線品牌競爭的初衷并沒有達到。
乳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競爭而引發的價格戰,已經不斷地“清洗”著行業的弱小者,而那些艱難生存下來的企業,為了獲得競爭優勢,紛紛采取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當企業無限度地降低成本之后,行業的危機就開始不斷出現,隨之而來的還有行業的信任度不斷降低。目前的中國乳業,在大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的情況下,質量安全問題依然嚴峻。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業在研發和技術上的投入不足,應該是關鍵。雖然產品的價格是影響企業盈利的關鍵因素,但是很多乳品企業僅僅關注營銷環節,關注價格,而忽視企業的基礎工作,一味地縮減成本,導致了當前市場問題的發生。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區域型乳品企業必須從價格戰的泥潭中拔腿而出,否則將會越陷越深,最后企業的發展基礎也將不會存在。從產品結構上來看,領先企業目前所進行價格戰的產品,正是區域型乳品企業的核心產品,而領先企業的核心產品已經向上轉移,在高附加值的產品類別中,形成了強勢的品類基礎。大部分區域型乳品業企還執迷不悟,沒有真正發掘自身的優勢,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來應對領先企業的小部分力量。
案例:2005年,隨著蒙牛和超級女聲的合作,其酸酸乳系列產品銷量達到25 億元,同時也帶動了企業其它產品的銷售提升,年度總銷量達到108 億元。當酸酸乳風靡全國市場的時候,各類廠家開始跟進酸酸乳類產品,蒙牛酸酸乳的價格也由2.2 元/盒降到現在的1.5 元/盒,其百利包裝的酸酸乳也由1.5 元/袋降到現在的1 元/袋。
近年來,蒙牛開始對酸酸乳進行大規模的促銷活動。作為一線品牌,蒙牛的促銷活動直接打擊了中小型乳品企業同類產品的銷售,很多企業的此類產品逐漸成為雞肋,并開始出現滯銷。
對于蒙牛來說,酸酸乳只是眾多產品中的一個,蒙牛還有很多的創新型產品;而對于區域型乳品企業來說,酸酸乳可能是其重要的主力產品,這類產品銷售量下降,利潤下降,將會把企業拖向失敗的境地。
案例:百利包裝的純牛奶是中小型乳品企業的支柱產品之一,但此類產品也是伊利、蒙牛等企業的支柱產品之一。當伊利、蒙牛的百利包純奶開始降價時,區域型乳品企業的純奶銷售就會受到立竿見影的影響。2014年上半年,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區,市場上伊利、蒙牛等一線品牌的百利包類產品開始出現降價,導致很多區域型乳品企業的百利包類的常溫白奶銷量出現嚴重下滑,企業不得不采取跟隨降價行為,其結果是區域型乳品企業整體利潤下滑達60%以上,而一線品牌利潤依然堅挺。比如,從伊利2014年上半年年報來看,其企業整體業績依然高漲,利潤達到22.9 億元,同比增長32%。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一線品牌采取價格戰是戰略行為,而區域型乳品企業則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領先品牌率先采用價格戰,會直接影響區域型乳品企業的銷售,這實際上是領先品牌的戰略。當市場上某類產品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時,必定有很多企業跟進;當市場進入成熟階段時,領先企業必然會采取價格戰,打擊中小型企業。對于領先企業來說,此類型產品只是企業眾多產品中的一個類別,即使這些產品由于采取價格戰而沒有盈利,也不會對企業整體利潤產生影響,而對于區域型乳品企業來說,這些產品則是其主力產品,如果這些產品不能夠盈利,企業就會處于虧損的邊緣。目前乳業的價格戰,基本都是由領先企業發起的定向“清洗”戰,目的是不斷打擊區域型乳品企業。因此,整個市場就進入了惡性循環,處于弱勢的企業,由于沒有產品創新、營銷創新,處處受到領先企業的打壓。
區域型乳品企業要從價格戰中走出,必須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市場新的發展需求。隨著對乳品認知的深入,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當前,常溫產品的機會已經很小,此類產品的市場已經被伊利、蒙牛占領;而低溫乳品市場,目前并沒有比較大的品牌出現,新希望乳業在全國布局了9 家乳品企業,已經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未來是否會成為全國型的低溫乳品企業,還需要時間來考驗。對于區域型乳品企業來說,其自身的優勢是當地品牌、產品新鮮,如果能夠抓住“新鮮”的產品優勢,則會在競爭中走出一條路來。目前,部分區域型乳品企業已經開始實施“新鮮”戰略,正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優勢。
如果區域型乳品企業能夠從行業中切分出“新鮮”這一品類特征,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就可以避免價格戰,而進入到價值戰的競爭中。未來,誰能為消費者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誰就會在競爭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