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高燕
隨著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手段、測試方式、教材建設等諸多方面均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為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仍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許多學生忽略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重要性。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較弱,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英語的學習和運用能力,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無法升入高中或者連初中都沒有畢業就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他們大部分英語基礎知識很差,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熱情,沒有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他們對英語課由聽不懂到不想聽再到聽不進去,最后對英語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
另外,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和生活有所脫節,英語教學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偏差,忽略了學習語言的真正意義,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材由于文理通用,側重于語言基礎,專業性和交際性都不強,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而且現行英語教材內容偏難、偏深、內容偏多,強調英語詞匯、知識和語法結構,注重的是記憶和機械操練,忽視了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實際意義。
造成專業技術課與英語基礎課之間認識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英語基礎課學科的價值認識不足。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英語基礎差,能教多少算多少的思想,導致了英語教學質量不高,教師缺乏教學熱情?!秶鴦赵宏P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適應學生終身學習實際需求,”并要求“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英語課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還關系到學生能否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提高對中等職業學校英語基礎課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將英語基礎課的教學安排放入整個人才培養方案和整體課程結構中,使英語基礎課真正體現其學科的價值。
一些學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復雜,能力參差不齊,可采用分層教學法,兼顧學生個體差異,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教師應以課堂教學為依托,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安排具體任務,采用體現實用性的任務教學法。無論是分層教學法,還是任務教學法,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具體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應側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必須把語言訓練與使用語言環境密切結合起來,使教學活動盡量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鼓勵學生積極使用英語,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有積極學習的動力。
英語教材的選取及教學計劃的制定,應根據不同職業學校的特點而定,培養方案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例如,醫學護理類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把英語課堂活動規定在醫學類專業術語的學習及醫院環境下的交流用語的使用范圍內。這樣一來,不但使學生能夠提前進入職業狀態,還能找到語言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其他類職業學校也一樣,英語課堂的組織應當與學校整體教學內容相一致。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應與以升學為目的的普通初高中的英語課堂有所差別。
教學評價機制的有效建立,對于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質量,提高英語學科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有很重要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評價應包含英語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兩部分,建立能促進學生應用能力提高為目的的教學評價制度。要做到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并重,要借鑒和采用多種能力的測試,除了客觀測試外,可以安排一些更加靈活的主觀性測試,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從而有助于充分評估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完善的英語教學評價機制,有助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使學生有更加明確的學習目的,同時體現學習語言的交流性和實用性。
要想改變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現狀,首先需調整態度,充分認識在中等職業學校開設英語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對學生的要求,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語言來學習,而不是作為任務來完成。提高了思想認識,才能更好地完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除此之外,針對不同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內容可以做適當調整,以滿足學生需求。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關鍵,只有機制完善,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在相應策略的指導下,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現狀的改善,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