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蘇丹丹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五年制高職教育(以下簡稱五年制高職)是適應經濟發展對培養高級應用性技術人才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的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特色在于將中職和高職相貫通,既能保證高等教育的規格要求,又能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數學作為高職教育一門文化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繼專業課的學習和思維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生源、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因素與良好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探索五年制高職數學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五年制高職生源是初中畢業生,而且大都基礎薄弱,數學素質較差,沒有形成好的學習方法和數學思維。如何采取措施,把五年制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大專畢業生,是每一個高職學院面臨的難題。筆者結合自己從事高職數學教學的體會和思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和措施。
以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五年制高職學生實行“2+3”培養模式,高職數學在第三年起和三年制學生所學習內容基本沒有區別,選用同一本教材,安排相同的學時,采用同類教法以及單一的考核方式。筆者初步調查了解了五年制數學老師的教學效果,再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與其他教師有同感——五年制學生基礎較差,高等數學學起來非常吃力,導致學生喪失信心,不愿聽課,甚至放棄學習,教學較難開展,效果不佳。現實學情擺在面前,老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差,而應該深入思考,積極采取措施改變現狀,爭取在現有基礎上取得最好的成效。
我們都知道三年制學生基礎和五年制學生基礎差別較大,卻要求在相同時間學習相同的內容,這顯然不合理。首先,要打破由全校制訂統一的教學計劃學習要求,由專業課教師提出專業課對數學知識的要求,數學教學內容的順序和難度要求,然后由數學教師根據專業課教師的要求來制訂本專業的學習計劃、學習要求和考試內容。其次,我們應該選用更貼近這一特殊群體的教材。目前,只有呂懷、侯新華編著的《五年制高職數學》這一教材。在沒有更好、更完善的新教材推出之前,高職數學教師有必要針對這一現狀,在現有教材基礎上根據各自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和認知水平,提出與學生認知基礎相適應的能力要求,結合專業特點和需求,從難易程度、模塊順序和內容補充等多方面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高職學校培養人才的要求。
在高職數學課程教學中大都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教師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只強調知識的傳授功能,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只充當學習知識的“接收器”,忽視學生的個性、興趣、才能的發揮。學生聽課時常常出現發呆、表情茫然、打瞌睡以及做與數學學習無關的事情等狀態。五年制高職數學教學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的問題,這一點已達成共識,教學模式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筆者認為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可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使學生在與現實生活相類似的情境中學習,其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師需要提供必需的學習資源,使學生了解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和學習目標。教師把解決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作為教學目標,在創設與真實任務相類似的情境中,呈現數學問題。教學過程通過創設情境、啟發思考、自主探究、協作交流、總結提高五個環節實施。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要適當,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創新性,同時應給學生機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敢于質疑的品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各種顧慮,有些問題可點撥延伸,有些問題可讓學生共同討論,有些問題可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尋找答案,有些問題可暫時不做答案,留給學生課后思考,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搜集實用的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是教學領域的參與式活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主,共同參與”的理念,強調教學雙邊、學習群體的互動合作的重要作用,是以實現學習者主動發展、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師生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雙邊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式教學方法與探究式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又各有側重。參與式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全員性和合作性,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常用的參與式教學方法活動歸納為: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示范和指導練習、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游戲和模擬教學、案例分析等。該方法是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融合和統一,引導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從機械地聽和記,變為自覺地探索與思考,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高職院校許多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低下的現狀,促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提高。
范例式教學模式是職業學院立足校本、社會、職業特色,以有感染力的真實實踐活動范例為基礎的教學。范例式教學模式通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范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弄清其來龍去脈,并歸納總結其觀點和方法,從而指導今后的學習。老師通過選擇來源于生活典型有趣的數學范例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范例式方法一般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操作、評價反饋三個環節。課前學生先查找問題,課堂上老師講解學生準備好的范例中用到的數學理論知識,然后根據教學目標,讓學生們相互交流、探討、辨析,教師再通過使用課本的定義、概念、原理、法則等知識示范分析、解決范例中的實際問題。最后,老師當場總結評價。老師的評價應在對學生的討論、分析作中肯、簡練的評價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升華、拓展。
目前,高職院校考核方式多沿用傳統方法筆試,就是在統一的時間內,以閉卷的形式進行。這是一種最省事的考核方法,但絕不是最科學的方法。從考試內容上來看,基本上是老師講什么就考什么,題目也只是課本上例題或課后作業的原題或是翻版,類型主要是填空、選擇和綜合計算題。考試僅僅是對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考核,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仍得不到驗證。這種考核形式導致學生為了通過考試而出現一些“投機學習”現象。比如,平時不努力,考前突擊,挖信息,密切關注教師考前復習,背題、猜題、押題,學生已總結出經驗,只要做好這些工作,考試就能過關。因此,五年制高職教育想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學生成績的考核方式應面向綜合能力的考核進行有效改革,提倡考核方式多樣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做到全面、綜合地考核學生,可采用“平時考核+基本知識考核+應用能力測評”的方式進行考核。基本知識考核主要以“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為考試內容,仍然要采用閉卷考核,成績占總評分的50%。平時考核主要通過作業、課堂討論、實踐性操作、撰寫數學小論文、上課回答問題情況、口試等進行測定,成績占總評分的30%,既考核知識的掌握水平,又考核應變能力和知識運用的綜合能力。應用能力測評則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采取開卷考核,選擇專業中用到的且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題或設計一種方案,成績占總評分的20%。考核時不但要注意考查學生對數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更要重視他們在不同問題背景下對所學數學知識與技能的靈活運用能力。提高考核的效度和評價標準,將大大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1]葉惠英.關于五年制高職數學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思考[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6).
[2]顧沈靖,李琳.五年制高職數學改革方向之我見[J].中國西部科技,2009(13).
[3]高竹蓮,尤飛.“五年制高職”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改革探討[J].榆林學院學報,2008(4).
[4]劉杰.學分制下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5.
[5]王雅麗.高職高等數學考核方法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