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朱有才 廖海鷹
(云南熱帶作物職業學院人文科學與基礎應用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年)》明確指出,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與國外合作辦學不僅能夠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加速教育體制的改革,而且能通過吸納國外先進的教育與教學管理經驗、方法,創造出既與國際接軌,又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1997 年提出“大力發展入境旅游,積極發展國內旅游,適度發展出境旅游”的基本方針。從那以后,中國的出入境旅游均得到了蓬勃發展。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 年,入境過夜游客將達到1.37 億人次,成為世界第一入境游目的國,而中國公民出境游將超過1 億人次。但由于旅游成本和交通便利等因素,與遠赴歐洲和美國相比,中國人目前更青睞周邊國家游,而泰國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據泰國開泰研究中心預計,2014 年赴泰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將不低于410 萬人次,可為泰國帶來1600 億泰銖的旅游收入。
然而,與涉外旅游蓬勃發展相反,外語導游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吨袊糜谓y計年鑒:2002 年》預計,到2008 年我國英語導游需求數為20874 人,比2002 年實際英語導游數增加9961 人,增幅為91%,小語種涉外旅游的人次更是緊缺。在現有的涉外旅游人才中,能真正懂得出境旅游線路策劃的人則少之又少。在這一宏觀大形勢和云南實施“橋頭堡”戰略的背景,對我院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培養出具備扎實的旅游管理知識、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一定泰語交流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從2010 年起,我院與泰國博樂大學、泰國博仁大學、泰國農業大學等泰國高校建立了“2 +2”合作辦學模式,即在我院學習滿2 年后,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意愿選擇在國內就業、專升本繼續深造或到合作辦學的泰國高校學習2 年,完成學業后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學生可以同時獲得我院的??莆膽{和泰國高校的學士學位。因此,本專業與國內普通旅游英語專業相比具有更多優勢:不僅注重培養學生掌握我國旅游管理的知識,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取得國內相關證書,而且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大量的雙語專業課程,使其具備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泰語交流能力,并對泰國旅游的旅游政策法規、人文風情和旅游景區、旅游路線有一定的了解,并獲得泰國同等學力水平。
除此之外,引進泰國外教和派遣旅游英語專業組教師到泰國合作高校交流學習等方式,有利于專業組教師學習泰國高校優秀的教學理念,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泰國高校在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國內的教學則更加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兩種教學模式的融合,不但有助于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對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莫大好處。另外,通過中泰合作辦學可以集中雙方的優勢課程,取長補短,使課程體系得到優化,使培養的人才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雖然旅游英語專業在與泰國高校合作培養人才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沒有完全考慮到學生的需求。由于受語言能力或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選擇畢業后留在國內就業或深造學習,只有少部分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因此,旅游英語專業學生中存在三種學習目標:就業、專升本和出國留學。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太過于傾向出國留學需求的學生,在課程設置中加入了大量的泰語課程,使那些不打算出國的學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泰語,而那些他們相對更加需要的專升本課程和一些其它課程則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因此,如何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考慮到他們的不同需求,將直接影響到我院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2)從泰國高校引進的先進教學理念缺乏實踐。雖然通過教師互派,專業組教師對泰國高校教師的先進教學理念有一定的了解和體會,但由于雙方的合作辦學仍處于摸索階段,國內的教育仍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滿堂灌”的現象仍然非常普遍,學生對應于英語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英語和泰語聽、說、讀、寫和譯的能力較差。且現目前的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有效考核方式,未能將課堂教學與學生崗位能力培養很好地結合起來。
中外合作辦學之所以能夠產生吸引力,關鍵在于其人才培養模式相比傳統培養模式而言,更加科學合理,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優質教育資源,使廣大學生充分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谖以郝糜斡⒄Z專業與泰國高校的合作平臺,本文對構建我院旅游英語專業“國內+國外”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基于對涉外旅游行業的調研結果和“國內+國外”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掌握國際、國內旅行社業務所需的先進經營理念、較強專業知識技能,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熟練的語言交流能力和一定的泰語交流能力,具備國內和涉外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講解和飯店管理等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專業+語言”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3.2.1 能力目標
為滿足學生畢業后繼續深造、就業、留學的需求,我院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1)專業核心能力。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普通話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泰語交流能力。通過學習《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飯店服務與管理》和《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課程的學習,具備較強的導游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2)專業拓展能力。由于涉外導游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民族歌舞和民族樂器的賞析能力。同時,為適應現代信息社會,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處理能力。
(3)職業核心能力。本專業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即通過公共課程和專業課(尤其是按照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教學設計的專業核心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工作方法、組織管理程序、思維方式、溝通知識、團隊知識、法律知識、社會心理、公共關系、公共禮儀等,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社會意識和社會公德等。
3.2.2 綜合素質目標
職業素養是學生將來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在校期間,我們將努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心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和學習創新素質,使他們成為敬業樂業、認真負責、善于合作、身心健康、懂科技、有文化品位、懂美、會美、善于溝通、善于學習和勇于創新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以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構建“國內+國外”和注重實踐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我院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須整合中泰雙方的培養計劃,盡量做到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要進一步優化以下三點:
(1)加強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加強理論實踐一體教學,增加校內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要與校外綜合實踐、頂崗實習相結合,充分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安排學生到旅游景區、旅行社和酒店兼職。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涉外導游工作流程、崗位職責和工作過程中的應變能力。
(2)加強我院旅游英語專業與泰國合作高校的融合。積極引入泰國高校的優秀教師、教材和教學方法等,加強學生的英語和泰語表達能力。采用泰方原版的英語教材,與泰國高校的選用教材保持一致。
(3)提高學生的“三證書”畢業率。即學生在畢業能同時獲得中文導游證、英語導游證和相關英語等級證書,使其兼具專業優勢和外語優勢,幫助學生拓寬就業渠道。
(4)在教學方法上,利用泰方高校常用的講演法(presentation),小組作業(group work)等,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將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和譯這個方面同步起來,在課堂上同時抓、同步教學,使學生在這五個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同時訓練和提高。
中外合作辦學課程體系由合作雙方共同制定,保留我院有較大優勢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引進泰方具有優勢的專業課程,并根據合作辦學雙方的要求,合理設定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公共選修課的比例,使課程體系設置體現出國際性、教學內的前沿性、學習方式的自主性和教學過程的實踐性等特點。同時,根據學生今后發展的不同需要,在經過一年的學習以后,將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分為國內就業方向班和出國留學方向班,并按不同的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國內就業方向班的學生注重英語語言能力、旅游管理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出國留學班則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注重與泰國高校的銜接,加大英語聽說讀寫課程,適量增加泰語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泰語會話能力。
采用我院教師、英語外教和泰國高校教師聯合授課的方式,確保學生在掌握旅游管理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具備流利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一定的泰語交流能力。另外,鼓勵教師到涉外旅游部門和企業掛職、兼職鍛煉,熟悉涉外旅游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崗位要求,同時掌握涉外旅游行業最前沿的信息。同時,聘請有一定的學歷背景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到校任教外,提升旅游英語專業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優化教師隊伍結構。
[1]人民出版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莊莉,房紅.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10):11 -12.
[3]魏勝強.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2012.
[4]張曉如,程科.中外合作辦學課程體系的本土化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09,(11):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