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笑梅,李貴春
(天津師范大學 管理學院,天津 300387)
職業認知是人們在生活、學習、交往中所形成的對某種具體職業的認識和評價。帕森斯的人格特性與職業因索匹配以及霍蘭德的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匹配等職業生涯規劃經典理論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在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的基礎上,將個人主客觀條件與職業崗位相對照,選擇出與個人特長相匹配的職業發展目標,并制定出相應的職業發展計劃的過程。職業認知是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與否起著重要作用。
國內外經驗表明,高校作為面向大學生群體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最核心場所,在大學生職業認知形成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通過開展豐富和深入的職業認知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水平,增強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培養理性的就業觀念,最終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剛剛起步,職業生涯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畢業階段的求職教育環節,職業認知教育環節的工作還相當薄弱。職業認知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課程和講座。課程方面,以全校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為主,任課教師一般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擔任,教學內容以介紹一般性的職業概念與分類、職業選擇理論等為主,深入性和專業的針對性不強。講座方面,主要集中在入學專業教育講座和求學期間的校外職場人士講座上,但講座整體數量偏少,內容隨意性大,系統性不強。
具體到物流專業,由于物流專業在我國屬于新興專業,發展歷史較短,且物流行業發展不夠成熟等,學生很難獲得針對本專業的職業認知教育。這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對物流領域職業的特點、知識與技能要求等不清楚,學習目標不明確,無法形成清晰的職業規劃和理性就業觀。畢業求職時又往往因物流入門工作條件較為艱苦而不安心工作,紛紛跳槽,對職業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做好物流專業的職業認知教育十分必要。
美國是高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發源地,物流本科專業也最早在美國設立。美國高校物流本科專業的職業認知教育發展相對成熟,有很多經驗可供我國高校借鑒。
在市場化高度發達的美國,高校之間競爭激烈,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和職業適應力決定著學校能否吸引到更多的優質生源,以及能否得到更多的校友和企業的贊助和支持,從而促進學校整體工作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各高校均十分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同時,受帕森斯人格特性與職業因索匹配以及霍蘭德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匹配等理論的影響,職業認知教育作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一環,在美國高校得到高度重視。
美國各高校都設有專門的職業生涯服務常設機構,稱為“職業生涯服務中心”、“職業管理辦公室”等,由這些機構負責組織與開展包括職業認知教育在內的職業生涯教育服務。在這些機構中,通常會設立為學生系統介紹各種職業和提供職業咨詢服務的職業辦公室、為學生提供職業實習服務的實習辦公室以及查詢專業與職業信息的資料室與機房,學生可通過這些渠道獲得職業認知教育。
不同學校職業生涯服務機構的設置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物流、供應鏈管理本科教育領先的大學中,密歇根州立大學、馬里蘭大學、田納西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均設在學校層面,學校為包括物流、供應鏈管理專業在內的全校學生提供服務。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學校層面和物流專業所在的Fisher商學院層面均設有職業生涯服務機構,物流專業學生可以同時得到學校職業生涯服務中心以及商學院職業管理辦公室提供的服務。賓州州立大學除了學校層面的職業生涯服務機構外,還在供應鏈管理專業所在的Smeal商學院和供應鏈與信息系統系(Supply Chain & Information Systems,SC&IS)分別設立了職業生涯服務辦公室,供應鏈管理專業學生可同時獲得上述三個層面機構的服務。與設置在學校層面的機構不同,設置在各學院系層面的機構可為學生提供專業性和針對性更強的職業認知指導。如賓州州立大學供應鏈與信息系統系為本系學生建立了供應鏈領域全職工作數據庫供其查閱,并提供本系近年畢業學生的薪水、就業地點分布以及主要就職的公司等情況。
美國高校物流專業的職業認知教育形式十分豐富。如提供各種職業信息資料供學生自行查閱學習,開設專門的職業探索類課程,提供面對面或在線的職業信息咨詢服務,提供豐富的實習機會與介紹實習經驗等。
很多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紙質或網絡職業信息資源,信息廣泛來源于本校、政府機構或社會組織。學生可通過自行查閱各種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信息,了解該職業的就業方向、與該職業所匹配的勞動者所應該具備的能力要求、職業薪酬、就業前景等。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學商學院制作了專門的網頁和PPT 文件,為學生介紹本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未來職業方向、招聘公司以及畢業生起薪情況等。另外,該校商學院網站上還提供《職業指南》下載以及雇主的介紹資料。密歇根州立大學、賓州州立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均在其職業生涯服務機構網站中提供了“what can I do in this major”公司的鏈接,學生可通過該鏈接查看其中的物流、供應鏈專業相關的就業領域、職業技能要求等信息。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賓州州立大學等在其職業生涯中心網站上還提供美國勞工統計局《職業前景手冊》(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的鏈接以及勞工部資助的O*Net Online、Career One Stop 等職業信息網站的鏈接,學生可在這些網絡資源中查閱到物流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如何成為物流從業者、薪酬、職業展望等信息。
課程方面,很多學校在學校或學院層面開設了專門的職業探索類選修或必修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收集職業信息,分析職業抉擇的各種影響因素,確定符合自身條件的專業與職業,制定職業規劃策略等。如田納西大學開設了兩門職業探索課程。一是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名為“專業與職業探索”(Exploring Majors and Careers:CE 205)的課程,供學生學習了解田納西大學的各種專業和不同學院,學習尋找實習與兼職工作的基本策略等。二是針對三年級學生開設了名為“文理生職業生涯策略(Career Strategies for the Arts & Sciences:CE404)”的課程,該課程主要幫助文理學院學生分析所在專業未來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學習獲得工作需采取的行動與工具。馬里蘭大學商學院也開設了類似的“職業生涯策略(Career Strategies:BMGT 367)”課程,為包括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生在內的該校商科學生提供職業認知與選擇策略的學習。
職業咨詢服務方面,學生可獲得來自不同群體的面對面或網絡職業咨詢服務。例如,學校各層級職業生涯機構都設有專職人員,為學生提供面對面的或郵件職業認知咨詢服務。學校還鼓勵學生訪談親戚、所在系的教師、校友或雇主,了解職業認知方面的信息。一些學校還組織職業咨詢會,邀請校友或雇主為學生提供面對面或在線的職業信息與職業選擇咨詢服務。
實習方面,美國高校都十分重視學生通過實習獲得關于職業的直接認知。很多學校的職業生涯服務中心積極發展與雇主和校友的長期聯系,鼓勵雇主、校友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兼職機會,在網站上介紹開展職業實習的各種途徑和往屆同學的成功實習經驗,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多種與職業嘗試有關的活動。
美國高校參與職業認知教育的人員具有多元化特點。除職業生涯服務機構的專職人員外,還包括講授職業探索課程的專職教師、各院系的專業課教師、聘請的校外專家、雇主、校友、學生組織等。
職業生涯服務機構的專職人員全面參與職業認知教育。他們的工作通常包括搜集職業介紹信息與實習信息,幫助前來咨詢的學生分析各種職業的特點與發展前景,組織職業咨詢會與研討會等。
授課教師在職業認知教育中主要是參與職業探索課程的設計與講授。另外,一些專業課教師也被邀請參加職業咨詢。如密歇根州立大學聘請各院系的系主任為繼續深造的同學提供咨詢,同時鼓勵專業課教師接受學生訪談,為學生提供職業認知與職業選擇咨詢。
另外,美國各高校職業生涯輔導機構都非常重視雇主和本校校友的參與。高校通過各種方式建立與雇主和校友的密切聯系,邀請他們及時向大學反饋市場對應用人才的能力及素質要求,與學生一起分享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信息,為在校生提供各種實習和培訓的機會等。
此外,一些學校還積極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如俄亥俄州立大學通過學生組織給在校生講解如何尋找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相關事宜的咨詢等。
從美國高校的經驗可以發現,與我國高校職業認知教育主要由學校層面的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不同,美國很多高校注重院系層面職業生涯服務辦公室的構建,并由他們承擔了大量的針對本院系學生的職業認知教育任務。其原因在于,院系層面的機構更了解本學院或本系學生的認知需要,與本院主要雇主或校友的聯系更密切,在實施本院系專業職業認知教育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物流專業目前在我國還屬于新興專業,缺乏高水平的政府及社會性組織物流職業信息提供渠道,學校用人單位與畢業生資源積累少的情況下,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很難成為組織和開展物流專業職業認知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建議我國高校強化物流專業所在院系的職業認知教育職能,將院系層面的職業生涯輔導辦公室作為組織和開展物流專業職業認知教育的主體。由他們負責組織物流職業及崗位介紹方面資料的搜集,組織有關教師開設更貼近物流專業需要的職業探索課程,召集針對物流專業的職業認知講座與座談會,建立用人單位和物流專業畢業生的聯系等。
從美國經驗可以看出,美國專業課教師雖然參與職業認知教育,但主要通過參加學生訪談、為學生深造提供專業咨詢等渠道參與,參與程度不深。究其原因,可能與美國專業職業生涯指導教師數量充足、專業化程度高以及物流、供應鏈管理專業發展歷史較長、社會性職業信息資源豐富、校友與雇主參與度高等有關。因此,專業課教師無需過多參與職業認知服務。
與美國相比,目前我國這些條件基本都不具備,這就使得有必要鼓勵物流專業課教師廣泛參與職業認知教育。物流專業課教師由于掌握比較豐富的專業職業資訊,對我國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比較熟悉,與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部門接觸較多,同時對本專業畢業學生情況也比較了解,因此在物流專業職業認知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而且也能夠為物流專業職業認知教育做出獨特貢獻。
專業課教師可多方面參與職業認知教育。例如入學階段,可由經驗豐富的專業課教師以系列講座的形式開展專業與職業認知教育,重點介紹本校物流專業的就業現狀、物流專業的就業前景、物流職業的基本特點(職業成長的特點、職業分布的特點等)、物流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等,讓學生初步了解物流專業的整體就業狀況與職業要求。二年級,考慮到物流專業就業方向復雜而廣泛的特點,可考慮由經驗豐富的專業課教師開設一門專門介紹物流崗位設置與技能要求方面的課程,以真實企業案例方式,系統介紹不同行業物流部門的設置情況、典型的物流崗位有哪些、不同崗位的具體職責與技能要求是什么等,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和直觀了解不同類型物流崗位的職責與能力要求,為細化職業選擇打下基礎。三年級,鑒于大多數學校會在三年級集中開設專業課,各專業課教師可繼續在本人承擔的課程中向學生講解職業的內容。另外,三年級后很多學生開始實習,專業課教師可利用自身與用人單位和往屆畢業生的關系,獲取實習崗位機會并推薦給學生,并提供實習崗位的咨詢輔導等。
我國國內很多高校物流專業創建于2004 年后,截止目前已經有一定量的畢業生,且部分畢業生應該已經成為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所以我國高校可借鑒美國經驗,下大力氣構建從事物流工作的畢業生信息數據庫。初期數據庫資料的來源需由院系職業生涯機構自行搜集,數據庫初步建立后,每年要求應屆畢業生自行提交個人就業情況。為保證數據庫信息的及時更新,應對往屆畢業生進行按期回訪,或將數據庫向全體物流專業畢業生開放,鼓勵他們及時更新自己的職業信息。
該數據庫建成后應對物流專業在校生開放,讓在校生在查閱畢業校友的去向和職業成長經歷的過程中接受職業認知教育,另外也要鼓勵在校生通過數據庫提供的聯系方式與畢業校友主動聯系,向校友咨詢職業崗位、職業選擇與成長等方面的知識。
實習在學生職業認知教育以及實現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物流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因此實習在物流專業職業認知教育中處于更重要的地位。我國高校應積極學習美國高校經驗,高度重視實習環節工作。一是大力開展實習基地建設,密切聯系工商企業物流部門、物流企業等,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二是鼓勵畢業校友為學校提供實習信息或實習機會。三是充分發揮物流學生社團的作用,鼓勵他們廣泛搜集實習信息,與畢業校友聯系征集實習信息等。
物流專業自身的特點、高校在開展大學生職業認知教育中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我國高校職業認知教育的現狀,決定了我國高校物流專業的職業認知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高校在物流本科專業職業認知教育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我國高校一方面要借鑒其經驗,另一方面還要結合中國實際,探索適合我國現實的高校職業認知教育思路。本文就我國高校如何開展物流本科專業的職業認知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路與建議,同時由于這些思路與建議的落實涉及到資金、人力的投入以及激勵機制的建立等,所以還需要政府與學校層面予以大力支持。
[1]陳曉歡.美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研究—以田納西科技大學為例[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2]江麗.美國大學生生涯信息服務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3]沈蓓緋.美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體系—以密西根州立大學為例[J].教育發展研究,2009,(5):75-76.
[4]譚建偉,孫麗璐.專業課程教師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關系研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