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 振
在如火如荼的網絡信息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傳播黨和國家的主流思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共識。近年來,許多高校紛紛利用校園網站開辟網絡黨建基地,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在實踐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網絡信息時代不斷往前推進的今天,探析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加以解決顯得尤為迫切與必要。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主要是指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網絡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網絡的傳播技術為高校黨建宣傳、干部培訓、人才培養等方面服務,通過建立網絡黨建基地實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由靜態、封閉向動態、開放轉變,全面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順應了黨的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融合共生”的趨勢,也是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內在要求。
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直接影響到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為此,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必須牢固樹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強烈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與創新意識,不斷推進其進行改革和發展。信息網絡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形成了黨建工作全新的環境。推進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不僅僅是為了運用嶄新的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占領新的陣地,確保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保持同步。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網絡這一平臺宣揚自身的價值觀念,高校作為時代的知識群體聚集地具有數量眾多的網民,其對高校學生的消極影響更是不可小覷。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通過主動運用信息網絡技術表達我國黨和國家的聲音,與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聲音抗衡,保護我國高校網絡甚至是整個社會互聯網上“信息疆域”,這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歸屬感、民族文化認同感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高校學生作為整個時代中文化層次較高群體,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取舍以及思維方式等深受網絡的影響。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彌補了以往開展黨建工作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不足的缺陷,不但通過網絡去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宣揚愛國主義思想,提高大學生抵御落后腐朽思想侵蝕的“免疫力”,也利用網絡的雙向性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密切高校各群體之間的聯系。
很多高校的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工程尚未真正受到重視或者重視程度不夠,這種不重視最直接最常見的表現便是投入力度的明顯不足。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的有效推進缺乏經費的保障,而經費的不到位,自然使得網絡黨建基地建設、網絡黨建隊伍建設、網絡黨建功效等諸多方面大打折扣。
近年來,很多高校紛紛開辟了網絡黨建基地,但是這些網絡黨建基地往往是以學校網站或者學院網站附屬欄目的形式存在的,各學院甚至是整個學校都缺乏獨立的、完善的黨建網站。高校沒有建立獨立完善的黨建網站,自然也就談不上專職黨建工作人員對網絡黨建基地進行建設、管理、更新和維護。與此同時,高校網絡黨建基地還存在形式老套、內容單調、更新速度緩慢,無法吸引學生的關注和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等諸多問題。這樣一來,就使得高校網絡黨建基地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形同虛設,收不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預期的成效。
在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建設網絡黨建基地的實踐中,許多高校存在著相當明顯的重形式、輕內容傾向。歸納起來,高校網絡黨建基地存在的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創新。許多高校把推進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看做是執行上級下達的任務,甚至當成了評獎獲優的機會,未能切實領會到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有效教育載體的重要意義。許多網絡黨建基地只是簡單地對黨建活動進行報道、只是局限于刊登理論文章、只是停留在黨和國家政策文件的傳達,如此等等。
第二,機制不全,管理不善,缺乏規范。如前所述,學生網絡黨建基地未能引起高校足夠的重視,高校并未將網絡黨建基地建設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來落實。高校網絡黨建基地建設沒有形成有序的工作規則,沒有具體落實的專職工作人員,沒有完善合理的網絡黨建工作長效機制和網絡黨建基地科學的管理方式,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績效評定機制也不健全規范,缺乏實際操作性。
第三,網絡黨建基地建設縱向聯系缺乏。目前各高校的網絡黨建基地建設多數是以本學校或者本學院為單位進行的,很少有學校與學校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的溝通交流。校際之間、院際之間沒有或者很少開展網絡黨建基地建設交流活動,不利于資源和經驗的整合與共享,極大限制了高校學生網絡黨建基地建設的進一步深化。
互聯網技術吸引受眾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強大的交互性,這能夠極大地滿足個體自我表現意識的需要。但是縱觀當下的高校黨建網絡基地,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網絡信息化進程都偏于單向性,都僅僅旨在將網絡黨建基地建設成為黨和國家理論與政策方針發布與宣傳的陣地。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單向性過強,網絡黨建基地缺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的互動模塊,黨建工作信息化進程中忽略黨建過程中學生的意見反饋。這很容易導致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處于“一廂情愿”的尷尬局面,難以達到黨建工作進公寓、黨建工作在生活、黨建工作駐人心的效果,這也體現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過程中的不科學性。
高校要從根本上肯定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把卓有成效地開展網絡黨建基地建設列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應該指定或者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通過投入足夠的資金創設有利的、優越的研究建設環境,大力支持網絡黨建基地建設,設立專門的經費用于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化、信息化的建設更新和管理。
另外,高校在重視硬件建設的同時,還需要打造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的教師與學生網絡黨建隊伍。除對那些政治素質高、理論知識深厚的教師進行網絡信息技術培訓,建設一支理論與技術并重的優質教師黨建隊伍外,還要重視學生黨建隊伍的建設,重點培養一批成績優異、工作能力強、網絡技術扎實的學生黨員,成為網絡黨建工作者,以發揮其影響力。
機制創新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需要,也是增強高校學生網絡黨建基地生機與活力的需要。
第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網絡管理規章制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的推進要依靠制度的規范性、穩定性和約束性,從而提高網絡黨建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高校有關職能部門要對網絡黨建的指導思想、原則、方法、途徑、措施、技術支持和基本要求作出規定,并做好充分的宣傳工作,確保廣大學生都熟悉、適應網絡黨建工作。
第二,要建立網上評估與信息反饋機制。高校網絡黨建基地要使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就要提供一個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平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可以通過網絡評估、網上問卷調查等形式對網絡黨建工作進行成果驗收,通過信息的反饋收集學生關于網絡黨建工作意見,及時總結經驗,做好工作的改進,不斷開創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的新局面。
利用網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首要的任務就是建立網絡上的馬克思主義陣地,宣傳黨和國家的主流思想,這就要求網絡黨建內容在堅持主旋律的基礎上,還必須適應新的時勢,通過不斷創新增強其時代感、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深邃的、嚴肅的思想,把偉岸的、先進的形象演繹成為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從而用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去感染“觸網”的學生。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內容要以現實的熱點為切入點,娛樂節目《中國好聲音》的感人事跡等熱點社會問題都可以成為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有力案例。創新高校學生網絡黨建基地內容,把嚴肅的政治內容與生動活潑的實例融為一體,能夠使其更通俗易懂,更為學生所接受,真正發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高校學生網絡黨建要真正把嚴謹的政治理論、嚴肅的道德律令等黨建核心內容轉變成為網絡中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多彩形態,除了創新網絡黨建基地內容,還必須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各種各樣的網絡黨建形式。
1.建立網上黨校。網上黨校可以為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提供更多的黨務知識、黨務動態、點播課件和教師的實時授課視頻,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網絡平臺。網上黨校的建設應該著眼于理論知識、實證分析和網上培訓課的開展,積極創新和豐富網上黨校的欄目,把網上黨校建設成為學校的學生黨建品牌,實現黨建的遠程教育,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參與黨課培訓。
2.開設黨務工作網站。在黨建工作網站上開辟形式多樣、富于感染力的窗口和欄目,將黨的基本知識、黨的基本理論、黨的光榮歷史、黨的先烈事跡、黨課輔導材料以及黨的熱點問題都收入黨務工作網站的相關目錄,可以大大增強學生黨建工作的覆蓋面、針對性與實效性。
3.開設特色專題欄目。高校學生網絡黨建基地可以將學生周圍的實例作為切入點開設特色專題欄目,例如優秀共產黨員采訪、黨日活動專題、社會實踐專題等都可以在黨建網站上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宣傳報道。這樣一來,不僅使優秀黨員人物立體化、人性化,引導廣大學生努力學習先進人物,而且讓生硬的理論與跳躍的現實富有意義地產生碰撞與交融,極大提高了學生對網絡黨建的興趣,從而切實增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進行學生黨建工作,尤其需要以創新為先導,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停滯不前,要及時總結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網絡信息化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新事物、新氣象、新成就、新創造、新思路,不斷推進黨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1]王小錫,王建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論[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王保順.校園網設計與遠程教學系統開發[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張學成,郭文亮,楊云.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證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