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英
觀察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活動的知覺活動。即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認真地看,同時對看到的事物進行思考,并且形成一種習慣。觀察力是人們從事觀察活動的能力。觀察能力也是學好美術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只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提高他們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夠讓他們畫出內容豐富、生動的作品。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美術教學中的寫生課是培訓學生觀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組織學生對靜物、風景、休息中的人物等靜態對象進行寫生,無疑是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入門之選。
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所接觸的事物相比農村的小孩來說,可謂多姿多彩。但太多的選擇有時候也更加容易讓這些小孩子目不暇接,找不到觀察的焦點。因此在寫生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和方法去觀察,把自己眼睛所觀察到的事物畫下來。
筆者曾經給四年級的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觀察各種各樣的建筑,畫出你最喜歡的建筑物。結果收回來的作業,只能說是有門有窗戶,看起來象個建筑物,在畫面上,根本看不出為什么是自己最喜歡的。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是教師傳遞給學生的觀察目的和觀察方法不夠明確,學生根本不清楚要怎么去觀察,即使個別同學比較認真的留意了這些建筑物,但由于沒掌握好觀察方法和適當的表現方法,結果畫面上看起來讓人有事倍功半的感覺。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特別安排了一節課講授幾種主要的觀察方法,如綜合觀察法、對比觀察法、重點觀察法。課后重新給學生布置任務:通過觀察各種各樣的建筑,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建筑物。觀察整棟建筑物的造型 (門、窗、陽臺等),與其它建筑物相比,好看在哪里?對自己認為最好看的地方進行局部觀察 (如形狀、圖案、花紋等)。從這兩次作業中,不難看出學生觀察能力所起的變化以及教師引導的重要性。
以貌取人。即,從單一角度 (相貌)去觀察、描繪一個人,這是很多學生在畫畫時出現的問題。很多學生在畫畫的時候經常喜歡跟著感覺走——猛盯著自己喜歡的局部畫。特別在畫人物的時候,就經常出現把頭部畫得很漂亮,畫完以后才發現比例不對,甚至位置不對等問題,結果要么畫不下去重頭來過,要么整張作業質量大打折扣。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忽視了整體觀察,缺乏對整體的把握。
保持第一印象。即是客觀事物最初在人的頭腦中留下的深刻的整體形象。就如第一次見到某個人,第一印象是性別、體型,其次是年齡、衣著、發型、五官等。第一印象通過充實、提煉、加工之后在頭腦中形成的形象稱作意象,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個意象對照客觀事物,運用寫生或者夸張的手段描繪出來。培養學生觀察事物整體的觀念,使學生在作畫過程中保持第一印象,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客觀事物外部特征給人留下的突出而又整體的感受,反映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質。(這里說的 “本質”,僅就造型而言)。
相同的事物,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也不同。比如數字 “6”和 “9”,站在上下位置的人,看到的永遠是跟對方相反的結果。從這一現象得到的啟示是:在看待一些事物的時候,需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在繪畫學習中,同樣也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對人物進行觀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同一事物,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額頭、雙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調,肚皮長大,鼻孔向上翻翹,脖子上長了一個比男人還要大的喉結,頭顱碩大,又沒有幾根頭發,皮膚黑得像漆”,這樣的文字描寫,幾乎沒有學生會對這個人的肖像圖感興趣,更不會對這個人有好感。但是當筆者講完齊宣王為這個人散盡后宮,并立她為皇后時,學生的興致馬上就給調動起來。通過鐘無艷的例子,學生明白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人的方法和道理,自然而然地就知道怎么通過四格漫畫去表現一個人。
默畫,是憑記憶作畫,是熟練掌握繪畫技巧,加深結構理解,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種訓練手段和捷徑。默畫訓練更需要認真的觀察,僅有良好的記憶力而沒有良好的觀察力是不可能做好默畫練習的。默畫練習一般要求先對形象有較深入的理解,對形象的特征結構及運動規律胸有成竹,然后再憑記憶畫出來。只有通過觀察,學生才能深入、具體、真實地表現出對象。所以常做默畫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大多數的學生最怕畫 “生活中的人”,那怕是畫自己最熟悉的家人、同學,都覺得無從下手。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筆者主要分成單個對象默畫和場景默畫兩部分進行。在單個對象默畫教學中,主要采取說特征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對象的特征,然后再進行默畫練習。可以先讓學生描述一個同學的特征,通過簡潔的語言描述,讓其他學生猜猜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學。如果很快就被猜中,說明這個學生基本能夠掌握觀察人物的方法,并能夠找出同學的關鍵特征。之所以選擇畫同學為訓練內容,除了他們彼此比較熟悉以外,更主要是因為在課堂上默畫的過程中,學生還有機會再次仔細觀察同學。默畫對象的選擇要先從熟悉到陌生進行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默畫能力。單個對象默畫是場景默畫的基礎,有了單個對象的默畫基礎,學習場景默畫就比較得心應手。
默畫訓練的第二部分是默寫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如何去選擇默畫的場景。例如跟媽媽去菜市場,觀察市場的一角;放學后士多店門口熱鬧的人群;交通路口等。也可以結合學校開展的校園活動、主題班會等進行。其次要引導學生如何判斷場景中的關鍵人物,分清人物之間的主次關系,然后才能做到有重點地觀察一個場面。
默畫常放在寫生作業之后,然而大量默畫是放在課外進行的,比堂上作業更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勤于畫默寫不僅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是鍛煉學生理解力、記憶力和概括力的好方法。
學科間整合或統整,是現代教育理念,亦是美術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由于美術學科具有人文性質,因此美術學習的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美術領域中。我們可以嘗試在美術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架起橋梁,通過結合其它學科部分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在新情景中探究、發現與美術有關的問題。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的科學探究要以系統的觀察為基礎。在此, “觀察”就是其中的一座連接美術和科學之間的橋梁。例如在三年級 《科學》教材中有一單元是 《植物的一生》,要求學生進行實驗,并觀察和記錄種子發芽、芽長成苗的各種變化情況。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科學實驗,布置學生根據植物的變化,給觀察日記配上插圖,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