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學
【摘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德育教育越來越重要,培養好學生的興趣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學校、教師、家長三者之間要努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關鍵詞】興趣;習慣;培養
一、影響小學生學習的不良習慣有如下幾個方面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許多家長放縱溺愛孩子,時間長了,在家里養成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也帶到了學校里面。
(一)貪玩
孩子進入學校后,本應該好好學習,但是由于孩子本身小,自控力差,上課不認真聽課,心不在焉,心思早就跑到學校外面去了,下課后猛玩,放學后在家里也玩。城市的家長有時候比較溺愛,放縱不管理,農村的孩子由于家長比較忙,也沒有多余的精力看管孩子,有時候玩起來就忘記做作業,甚至忘記吃飯。這種方式對于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二)作業不認真
許多小學生做作業時,拿出玩具玩一會兒,又回來做作業,做一會兒作業,又去玩,上課時,邊聽老師講課,邊玩小玩具或聊天。這些習慣很不好,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放學回家后做作業,有的學生自己從不檢查,或者只做書面作業,不做口頭作業,家長也不予以輔導,造成了作業做錯了家長也不知曉的嚴重后果。
(三)不良的生活習慣
現代小學生的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生活秩序規律性差;時間觀念不強,貪睡、遲到,不注重學習與休息的協調性,飲食習慣差,不注重合理的飲食規律和健康的飲食衛生。這些不良的表現都會給他們以后的發育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二、小學生不良學習行為的對策
(一)從課堂內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每節課的開始創設懸念,激發興趣。我們做老師的應該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有趣的情景,使得學生親自參與其中,這樣學生才能越聽越想聽,他們的積極性被我們調動起來了,效果也好。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做游戲,或者進行表演,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這樣的游戲或表演,就能引起學習的興趣。比如講到寫作時,在黑板上畫一幅胖娃娃圖片,讓學生蒙上眼睛,去為胖娃娃貼上鼻子或者眼睛,學生一定會很高興的,班里的氣氛也得到了提高。
(二)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學生的思維培養,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師生關系是一種雙向互動關系,孩子對于自己喜歡的老師以積極的態度和反應,容易與教師溝通,教學效果就好些。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系,以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多一點指導,多一點肯定,多一點溝通,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責任心,如語言上多商量、探詢,少批評指責,讓學生體驗到尊重與自尊的感覺。行為上少壓制性管理,處理突發事件要冷靜,切忌當眾武斷批評,不輕易下結論,否則會挫傷學生幼小的心靈。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如朋友相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要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首先家長要有“使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意識。父母也應該重視孩子不想行為習慣的培養:(1)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家長在家中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如:先管住自己,不要太寵溺孩子,什么都幫孩子做;(2)在孩子還沒上學時就得給孩子打“預防針”,和他說說上學時要注意的事情,讓他學會區分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還有一些小學應該怎么做的概念。如上課坐端正,不講話,下課沒有玩具玩等;(3)自己教給孩子的東西自己也要做到,如生活中的小事,飯前飯后洗手,起床不賴床等;(4)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經濟和生活空間,要創造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和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環境。
(四)嚴格規章制度約束,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培養
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嚴格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發展,使其在規定的范圍內按照正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克服不良行為習慣不僅需要內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強制力,要鼓勵學生向良好行為習慣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學生不要做違規違紀的事情。學校要根據具體實際制定學校德育工作綱要、學生一日常規、學生文明標準等規章制度,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中逗硬執行,強化監督檢查,真正實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約束方面,要加強執行文化建設,經常檢查,及時公布情況,獎優罰劣,形成風氣。
(五)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各種實踐過程的開展,才能感受遵規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學校要善于與周邊的社區單位取得聯系,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只有立足于“知”、“行”統一的原則,在課內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行為習慣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品德。
總之,只有對不良課堂行為做出深入探討與研究,并設法預防,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使有不良課堂行為的學生轉變成積極有效的學習者,才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才能促進學生人生的發展,這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的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