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
【摘 要】筆者對當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諸多的無效現象進行了研究分析,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探究,提出了科學高效的改進策略,以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英語課堂;無序低效;現象分析;改進策略;教學效率
目前,作為重要的教學平臺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無序低效現象,迫切需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講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和快樂。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無序低效現象分析
1.活動內容偏離教學目標或預設目標不具體
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讓課堂呈現“繁榮”景象,預設的課堂活動往往偏離教學目標,或在預設目標時泛泛而言,總想通過某一活動讓學生把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一鍋端,因目標不夠明確具體,具體操作時沒有衡量尺度,并不明確學生通過這個活動到底應該學點什么知識,得到哪些能力,是否促進學生發展。盡管也有學生參與,看起來也很“熱鬧”,但因缺少應有的具體目標指向,活動主題往往偏離教學目標,因而達不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2.活動內容疏忽問題預設或實施手段無序性
教學活動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誤把“滿堂問”等同于啟發式教育,或誤把實施眾多的任務看作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被紛繁、蕪雜的問題或任務搞得暈頭轉向。如一些授課教師在公開課上,竟會展示多達十幾項任務的課件,并提出很多預設問題,問題是否得當、科學、有意義、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卻未考慮。使學生疲于應付,淺層參與,沒有思考,談不上成果。
3.活動內容過度依賴媒體而忽視學生思維性
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替代了靜止、呆板的教具,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這對學生的形象思維起到了導引、刺激的獨特作用,出現一些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的現象,把本該是教師引導思維的內容變成了多媒體演示課,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看者”,并不是思維的探究者;既不能在互相交流中訓練聽說能力,也沒有更多時間深入思考,怎能獲得預設的成果?
4.活動內容方式單一機械而缺乏方式多樣性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缺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和實施手段,只是把活動設為千篇一律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是小組討論,幾乎每堂課都是如此。而且在實際的操作中,參與活動的學生也僅局限于個別幾個,這樣的活動不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應對策略
筆者依據高中英語新課標和《新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探究,提出了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快速發展提高的改進策略,具體操作如下:
1.明確課堂活動目標要求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不僅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而且對每一個課堂活動目的還要明確具體,確定通過這個活動要讓學生學到什么,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哪方面的能力,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在此能力水平許可范圍內。
2.預設課堂活動操作環節
課堂時間極其有限,課堂活動要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精心預設,不能盲目濫設。有效生成課堂成果是教師整體把握、微觀設計的結果,能使教學有序展開。要摒棄那些無思維容量、不屑一論的問題,節約教學時間,使教學效率事半功倍。有效促使學生參與其中,而不是走馬觀花,例行公事。
3.避免課堂活動無效參與
新編中學英語教材,內容涵蓋面廣,不僅擴充了教學素材,還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揮的機會。對于高一英語教材各單元之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其目標是引導學生在真實、有意義的任務中學習,鞏固、擴大、使用語言知識,側重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心智和文化的發展意識;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4.評價課堂活動適可而止
教師應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使其能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習熱情。如果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得到表揚,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學習外語的積極性也會漸漸提高。相反,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或是在強調口語流利性的活動中,教師過多糾錯,就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出色表現應及時予以表揚鼓勵,或口頭表揚,或肯定的眼神動作(如點頭等);對其不足之處則應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議,善于利用有效及時的評價方法,捕捉放大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熱烈緊張地學習英語。
5.實現課堂活動多式多樣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于學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單一的表演、提問、討論,會使學生感到厭煩無趣。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內容而言,教學活動既要有訓練活動(practice activity)、記憶活動(memorization activity), 又要有理解活動(comprehension activity)、策略活動(strategy activity)、情感活動(affective activity)、反饋活動(feedback activity)和評價活動(assessment activity)等;就組織形式而言,既要有個體活動,又要有對子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就學習方式而言,既要有自主學習活動,又要有在競爭中學習和再合作中學習的活動。但采取何種活動形式要取決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筆者認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應傾向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序高效地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的發展,讓我們的課堂活動有效率、有深度、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