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明 吳臻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政治課堂的有效性教學愈來愈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本文從如何創造各種教學情境出發,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和能力,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關鍵詞】政治教學情境;方法;作用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情商”的調動來增強教學效果,有目的創設教學環境。教師針對特定的學習目標,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政治知識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政治原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學目標。
一、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
1.通過參觀、調查、訪問,創設實際情境。政治是一門時事性很強的學科,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通過實際情景教學,學生能關心社會事務和國家大事,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培養了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感,更好更自覺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思考價值的情境。多媒體技術能把生動的圖像、清晰的文字和優美的音樂有機的結合起來,創造出有利于教學的情境。思想政治課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不但能夠凝聚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活課堂教學,也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在講授《哲學生活》: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時,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現感動中國人物中黃旭華、胡佩蘭等同志感人視頻,讓學生了解他們的事跡,談自己的想法,在社會傳遞正能量,由此完成學習內容。
3.利用分組活動討論,創設探究性情境。教師要放開手腳,要善于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以活躍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境。學生喜歡探究、獵奇、尋根問底,甚至愛好提出不同看法與別人爭論。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投身到問題情境中去活動,使學生在口說、手做、耳聽、眼看、腦想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能力。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中《價格變動的影響》的時候,教師通過自己制作課件:假如你是三星手機公司的總經理,你將怎樣面對市場激烈的競爭?這是個很能吸引學生的話題。教師將學生分小組討論,讓他們大膽發言,而且也不拘于課本上的知識,擴散思維,理論聯系實際,很富有時代氣息。這樣能使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二、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
1.課堂生動活潑,加強教學的情趣性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建立“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到知識,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講究授課的藝術,應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情境,把一些好的圖片、優美的音樂、精彩的視頻利用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單一守舊的思想政治政治課變得生動活潑,加強了教學的情趣性。
2.“把舞臺讓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設計好并且利用好書本上的探究活動, 把課件、書本知識和學生思考有機結合,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為了便于學生的活動和交流,教師可以改變小組的組合形式,比如,有時讓學生前后四人一組,有時讓學生離開座位自由組合,還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圈等等,這樣改變了學習活動的空間,改變了課堂氣氛的壓抑感,使學生精神愉悅。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動腦、動口、動手”以此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觀點。教師讓學生“多思”,讓學生“多說”,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責任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而創新就要靠人才,特別要靠年輕人才的不斷涌現。教師要依據“德育貼近生活”的理念,通過一定的情境教學,就是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不同情境,來發現學生的特長、優點和進步,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唯書,不唯上,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活力,培養學生創造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造條件,設計有實際的教學情境,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主體性;要多給學生創設有思考價值的情境,多給學生留一點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魏黎敏.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0
[2]許錫良.追求教育的真諦[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3]石文娜.淺談高中政治課堂效率的提高G633.2.2012
[4]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1]張偉明(1982.2-)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
[2]吳臻(1977.12-)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郵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