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玉
【摘 要】科學教育承擔培養公民科學素質重任,科學實驗教學是引導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運用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培養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個性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激發興趣;突破重難點;提高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承擔著培養公民科學素質的重任,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探究式的科學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從而最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目的。圍繞這一目標,我們運用信息技術探究與探索在激發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及課堂效率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與經驗。特此與大家一起分享與探究。具體做法如下: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應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逐漸地進入了課堂。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圖片,以及網絡資源共享成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機結合,又是逐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最佳方式。在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究。
俗話說得好,在小學階段,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的好奇心強,加上求知欲,使他們在遇到感興趣的問題總要弄個究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這一特點,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教學三年級科學課《動物》一課時,教師事先搜集一些小動物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導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于小動物的天生喜愛之情被我迅速調動起來,積極投入到本單元小動物的觀察實驗中。
我們知道,在科學教材中,有關動物、植物、地球、宇宙等方面的內容,學生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獲取它,掌握它,只靠書上的資料和和老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老師要根據教學目的要求、教材內容,提供一些有結構的畫面,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例如,《哪種材料硬》一課,為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看一段“易拉罐的故事”的視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哄堂大笑后,去感悟,增強學生環保的意識。
二、利用媒體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小學科學課程把學生探究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實驗操作步驟是否正確,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實驗的結論,實驗的安全、規范的操作步驟是實驗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但在實驗教學中,有時只通過看圖、演示、講解實驗步驟還不夠,因此,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制作一些小課件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混合身邊的物質(二)》,我在教學中發現:小蘇打與白醋混合產生氣泡的現象是明顯而易懂,而燃燒著的火柴容易熄滅的現象卻只有一部分學生能明確感受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實驗所產生的泡泡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以致于耽誤了第二個實驗觀察的最佳時間,只好重新做一次才能清楚看到實驗現象。而利用媒體播放錄像,使學生清楚了解實驗方法,把重點移到觀察火柴的燃燒情況上,并結合看到的氣泡現象,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實驗難點。
在日常教學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操作技能是小學科學學習的難點,教師應力求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主的探究,在實踐中領悟科學的真諦。運用電教媒體來優化教學,能協助教師指導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提高操作技能。如演示實驗要求:用投影儀可讓細微變化清楚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現代教育教學強調,小學科學課程中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研究表明兒童生來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大的學習能力。教育需要為他們提供發展機遇。實踐證明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科學教學,確實能有效地推動科學探究學習活動的深入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能力。為了實現科學課程改革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用好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更大的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目標結合在一起。
如教科版版四年級下冊的《認識常見的巖石》,它只是《巖石與礦物》中的一個知識點,但它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又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內容。因此,我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對該內容進行了補充,讓學生根據“化石”這一大的主題,確定自己小組研究的小專題;如上網查詢資料。學生根據在信息課中所學到的方法,將所搜集到的有關化石的圖片、資料進行整理,并做成課件在班級的多媒體中展示。激發學生研究化石的興趣,并在整理的過程中掌握了一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技能,同時親身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也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我們知道,因特網(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因而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學習。所以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篩選、獲取有用的信息。把所學的知識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把小問題帶回去,通過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全方位的尋找答案。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實驗教學,能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都知道,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始于積極思維,始于動手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因此,教師可以針對重難點,自拍一些微視頻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