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強
【摘 要】我們作為政治教師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政治觀點,探究全新的教育方法,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我們教師是導演,是主導,學生是演員,是主體。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主體;發揮
在我們高中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迎接著很多的考驗與問題。比如我們作為政治教師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政治觀點,探究全新的教育方法,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我們教師是導演,是主導,學生是演員,是主體。我們如何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討:
一、從上課的內容上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我們老師們上政治課,如果什么都講,什么都往學生腦子里灌,這恰恰忽視了學生的作用,忘卻了學生是主體的效果。當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非取消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我們要在課堂上做到“三講”和“三不講”。這個“三講”其實就是講重難點,講考點,講易錯易混淆點;所謂“三不講”就是學生們己經學會的不講,學生們能夠學會的不講,學生們怎么學都學不會的不講。這樣,結合學生們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的難度去思考其中的問題,再去安排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
例如在高一政治生活《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這一框題里有三個內容:政府的宗旨、政府的原則及具體要求、政府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徑。在這里,第一個問題學生們自己能夠學會,不用教師講。第二個問題是重點,要重點講。第三個問題中有易混易錯點,要少講精講。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探究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們在談論問題時,常常會遇到困難。教師可以深入到學生們中間去,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加以記錄,加以引導。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就不假思索地發問,那么即使得到正確的答案,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教師只要在關鍵地方點撥一下,然后讓學生們再去思考,解決得出答案。
比如在《生活與哲學》第六課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課程標準要求理解實踐的含義。我們在合作探究時就設置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什么是實踐?下列哪些屬于實踐活動?為什么?①蜜蜂釀蜜、鸚鵡學舌;②人認識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活動;③教師講課;④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⑤經濟體制改革。在探究這個問題時,學生們根據課本知識能夠初步知道實踐的含義,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實踐的含義,因為學生們不知道掌握該含義的幾個關鍵點,所以后面的判斷題,大部分學生就會有一定的難度,有的探究甚至無法進行。教師發現這個問題后,應該從實踐的主體、對象、性質等方面點撥。根據教師的點撥,學生們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實踐含義的理解。
二、從課堂的過程看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老師的授課過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先學后教再當堂訓練。
首先,我們應當讓學生自己先去學習,當然這是要在我們老師的帶領下完成的自學。老師也不能讓學生們漫無目的的去預習,我們需要做的是根據教學的目標,設置幾個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們在自學中帶著問題去思考,當然我們設置的問題應該以基礎題為主。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學到樂趣,看到自己的問題被自己所能解決,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就要有檢查,我們要通過講解幾道經典的例題,來檢查他們自學的效果。當然也可以讓還是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自行討論,讓學生來幫助學生,真正實現自我解決問題。
然后,我們老師要在課堂上不斷的提出問題,通過設疑,引發學生們去思考,讓學生們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中來,從而可以到達教學中的共鳴;通過設疑,調節課堂學習的氛圍,體現出師生互動。比如我們在講授完政府的原則及具體要求后,就可以設問,“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違背了對人民負責原則的哪一點要求?”在講解好政府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徑后,讓孩子們區分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三個概念。通過不斷的設問,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也讓學生們真正行動起來,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還可以設置情境。情境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中去學習,讓他們參與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與運用。如每節課都布置一下,國際國內與下節課的知識點有關的時事政治,在上課前10分鐘讓他們說說這些時事政治與這節課的關系,有什么知識點是相通的,可以激發他們的聯想思維,開拓他們理論跟實際之間的關系。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九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可以引入這樣一組事件: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成工業明肢,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最終流向藥品企業,進入消費者腹中。隨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表示,對違反規定生產銷售使用藥用空心膠囊的企業,將依法嚴肅查處。這和本課的教學內容不謀而合,通過設置這樣一個情境,既體現了知識的現實價值,又能夠讓學生親身運用本課的知識加以分析,做到學以致用。
最后,當堂訓練。作為課堂檢測的作業設置上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有一定的量度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便于檢測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總之,思想政治課只有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講、讀、練相結合的原則,才能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陳宗敏.構建師“導”生“演”的高中政治課[J].考試(綜合版).;2012年10期
[2]王冬.淺談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3]雷驥.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與現代性超越[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