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鋒
【摘 要】問題意識、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整個數學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的教學統一、因材施教等理論均是在闡述如何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學習能力,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境界。本文以“問題”為切入點,探討學生如何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提問意識;問題解決;自主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一個好的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教學生研究,教學生創造,教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新課程的理念不謀而合,培養問題意識是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有意識地提出“是什么”、“為什么”,從而激發解決問題的需求,明白“怎么做”。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努力朝著這一方向行進,通過長期精心的培育,讓每個學生都能以“問題”為核心,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
一、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問題意識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由此可見,問題是創新的起點,培養學生提問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蔽覀円囵B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在意識驅動下的解題,才是學生內心需求的真正體現,才能達到解題的最終目的。
首先我們要教會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可以在知識的“生長點”上尋找問題,實現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也可以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尋找問題,實現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題;更簡單的就是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尋找問題。培養學生“處處有問題”的意識。其次,給學生營造一個敢于提出問題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努力創設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放松學生的身心,讓他們“問”的積極,“問”的大膽。
在進行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游戲、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實物內容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心理上的疑問,形成問題意識。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給課堂教學增添無窮魅力。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認識”時,教師先出示利用各種不同顏色的圖形組合成的漂亮圖案,再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他們動起來,組成了一幅畫,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學生欣賞這幅畫的同時,讓學生說說圖中有些什么,從而激發學生產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我們也來做一幅吧”。進而爭先恐后地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
二、分析數量關系,獲得解題方法
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題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國內外歷來的數學課程都把解決問題作為重要的目標。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尤為重要的。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感知問題,通過文字描述、畫面或其它形式,了解已知條件,明確問題中可供利用的信息,然后根據問題進行信息篩選,即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明確問題的初始狀態和所要達到的目標狀態。
例如,教學這樣一道題“四、五年級同學采集樹種,四年級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級比四年級少采集2.8千克。四、五年級同學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教師給出問題“這道題目要求什么?”學生都知道要求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樹種,“那怎么求,數量關系式是怎樣的?題目中的條件有直接告訴我們嗎?”教師的幾個問題就把這道題要思考的重點拋給了學生,讓學生去分析題目,選擇合適的數學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三、總結解題策略,提高解題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但是,我們要注重學生的歸納總結,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設計了這樣的題目: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說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最后,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體現。作為教師,我們在肯定學生方法的同時,更要及時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出最優的方法,在“多樣化”的基礎上實現“最優化”,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問題解決是整個數學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應伴隨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只有教師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進而引發積極地探索過程,尋求解題的最佳方法,構建問題解決模型,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去認識世界,用數學的方法去主動解決問題。那么,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