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綺云
當前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在全國上下全面鋪開,作為改革主體的教師,其素質的提高就顯得至關重要,反思性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并被認為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最有效途徑。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正如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因此,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進行有效的教學探究,加強教學反思,使教學實踐日趨合理,以符合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開辟提高教學質量的新途徑,拓展教師專業化知識的新領域。
所為反思性數學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對反思性數學教學有深刻的理解,其教學行為才會與新課程標準一致,筆者通過學習反思性教學理論,認為只有深刻理解反思性教學的特征才有正確的反思教學的行為。以下是筆者對反思性數學教學的特征的理解:
一、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反思性數學教學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基本點,具有較強的創造性。這主要表現在兩個維度,一是作為數學實踐活動,反思性數學教學的反思不是經驗性教師教學后的簡單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學情況的反思,而是一種可重復實驗的研究意義上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學和人文統一的方式解決處于數學教學的決策、技術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教學主體和教學目的等方面不足問題,盡最大努力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也讓參與反思性教學的教師獲得了創造性思考直至創造性解決數學問題的機會。教師可通過反思數學教學現狀,發現教學問題,反思數學教學現狀通常有以下幾種:一是敘事法,參與數學教師向別人講述自己教學的案例與經歷、體驗與感受,在敘述過程中發現教師自己的教學問題或請別人發現和指出自己的問題;二是微格教學,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帶,在專家或他人的幫助下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教學缺陷;三是課堂操作,發現數學教學中需要改進之處;四是討論,對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經過討論達成共識;五是文獻檢索,從學生作業、教學計劃、教學研究文獻中發現問題。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參與學習過程的學生進行恰當引導,同時要對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反復論證,以便準確把握,從而提高發現和挖掘問題本質的能力。
二、“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發展
反思性數學教學強調的兩個“學會”,是全面發展教師能力與素質的過程。數學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一是“學會學習”,其含義也隨著人們的理解日趨豐富,不僅有技術的意義,而且有人格意義等。數學教育追求的目標之二是“學會教學”,其要求教師把數學教學過程作為“學會教學”的過程,不僅學習教學的技術,還要學習教學倫理與道德知識,善于把自己的主體性與主體間相互性融合起來。反思性數學教學既要求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全面發展學生,又要求教師“學會教學”,自身的能力與素質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直至成為學者型數學教師。因此,反思型教師與操作型教師有較大不同,操作型教師往往只了解自己教學的結果,喜歡問“怎么樣”。反思型教師不僅想知道自己教學的結果,而且要對結果及原因等進行深刻反思,總是問“為什么”。這種追問“為什么”的教學習慣,往往促進反思型數學教師增強問題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所以,只有教師的“學會教學”,才有學生的“學會學習”。數學教學反思性表現在思維活動中善于提出獨立見解,精練地檢查思維過程,不盲從,不輕信。在解決問題時能不斷地驗證所擬訂的假設,獲得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下面是筆者訓練實例:反思思路是否正確,發現其中的錯誤。
三、在探索中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反思性數學教學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動力。數學教學中教師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為了改進教學,其實質是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努力。作為教師,只有真正意識到教學是無止境的,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至于滿足現狀,不思進取。首先要認識反思的價值,充分認識到反思性數學教學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性,明確反思能幫助教師在教學中識錯糾偏,同時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水平。其次,要增強教學的責任感。反思是一種“積極的、堅持不懈和仔細的考慮”,通常是自己與自己過不去,是誘發痛苦的行為,缺乏較強的責任感和較好的意志品質的人往往望而卻步。我們要經常思考自身的教學行為是否有利于教學對象,是否符合學生的要求,是否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第三,要形成習慣化的反思行為,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全過程和教學情境進行反思,教師只有有了反思的習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一有疑點就進入反思狀態。許多反思性教學研究表明:“人們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質上是教學與教育合理方面的結合,而且教師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越是好教師”;“當人們努力追求教學合理性,并確證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賞時,就要激勵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
除以上三個特征外反思性數學教學也以增強教師的“道德感”為突破口。一般而言,缺乏道德感的教師,除非教學上的失誤或迫于外界壓力,否則是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從反思性數學教學的實踐層面來看,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增強數學教師的道德感似乎比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技能與能力更為重要。而倡導反思,是增強數學教師責任感的有效途徑之一。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數學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