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洋
“高效課堂”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已受到廣泛的關注。目前的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高耗時、低效益的現象。高效課堂應該是課堂教學評價最根本的準則,是課堂教學的永恒追求。沒有高效課堂的支撐,教學改革就是無源之水,就是緣木求魚。那么,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下面,筆者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對當前“高能低效”課堂的反思
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低能高效”,首先要確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造成小學語文教學“高能低效“的原因復雜,但最主要的還是對語文學科的認識問題。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要“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此,若認識上有偏差,教學中就會方向不明。語文教學曾出現過兩種偏向:一種是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另一種是把語文課上成純工具課。這兩種思想指導下的語文課,均無“低能高效”可言。當前,我們應當全面地理解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目的和任務,正確處理各種關系,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科學的軌道向縱深發展。
二、精心設計課堂的各個環節
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里積極、快樂地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和交流,吸取文本的精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精心設計。有效導入、有效提問、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等都是我們需要研究探討的。
1、激趣導入。魏書生在《談語文教學》中也這樣說:“導語設計得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一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確實,好的開頭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一半。簡潔生動的導語配合相應導入新課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學生倍受吸引,能讓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使他們獲得深刻的感知。如:學習《南沙群島》一課,導入時我用課件展示有關南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通過畫面初步感知南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當然,導課的方法、形式多種多樣,具體使用哪一種,要根據文本的特點、具體的課型等實際情況來定。
2.有效的提問。如何實現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問題要明確、有思考的價值。在設計問題時,問題的指向要明確,即要尋找什么樣的答案需明確,如果范圍太大,學生就會無從下手。設計的問題還要緊緊圍繞文本,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提問要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轉化處,以及容易產生矛盾或疑難之處;選擇能觸動學生思維神經、給學生點撥正確思維方向的問題進行提問。 其次,問題設計要難易適度。所提問題學生不必花多大的力氣就能回答;提的問題太難,學生經過努力仍百思不解,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把問題提得比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就能得到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巧妙設計一些可發展性的提問,以達到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目的。
3.教學策略要科學性。所謂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主要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的研究重點。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按照一定的科學依據,根據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師特點、教學手段、教學環境和條件等因素選擇教學方法,應全面、具體、綜合地考慮教學系統中的各種因素,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組合、創造性地進行運用,從而得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環節必須科學
1.充分備課
教師要備好課。備課包括“備課標”、“備文本”、“備學生”。《語文課程規范》積極倡議自主、協作、探求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構成。依據課標要求備課要深化、細致地研討教材,把教材中包括著的智力、非智力要素充沛開掘出來、應用起來,去粗取精,化繁為簡,對教法停止挑選,防止復雜重復,拖泥帶水。這樣,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出來。
2.恰當提問
教學中要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中心詞匯句,改動那種釣魚式的復雜串講,增加有效提問。教學的進程中,教師是主導,把握著教學的全局和方向,必需站在一定的高度,擔負起優化教學的義務,引導學生積極探求,鼓舞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學生則在教師的鼓舞和引導下,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此發現新的天地,發明新的情境。這樣,才能從基本上改動那種單向灌輸為雙向交流的師生和諧一致的關系,為提高小語教學效果提供不竭動力。
四、生成的課堂充滿智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在新課程中,我們應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以超越預設中的目標和程序。每一節語文課都應該是不可重復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過程,都應該是讓學生盡情綻放自己思維感受的過程,而不應是預設的一成不變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教師應及時捕捉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資源,但不能一味地為了追求生成而迷失了方向。課堂生成需要我們教師具有高超的調控藝術和引領技巧。生成不能游離了教學目標之外,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信息,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善于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進行積極的引導,使課堂有效生成,讓課堂煥發勃勃的生機。
綜上所述,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只要肯下功夫、不斷反思,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變得越來越有生命力,一定會奏出“高效”的最強音!
【作者單位:漣水黃營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