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火群
摘 要: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EQ的現狀出發,提出了學生EQ水平的培養策略,為學生以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關鍵詞:職業中學;學生;EQ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人們習慣了用“分數”作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所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這種評價標準中,就成了所謂的“差生”。因為他們成績不好,分數不高,是所謂的中考失敗者。但是這種標準忽視了學生潛在的價值、情感、人格等EQ因素的挖掘,容易造成學生人格的缺陷、適應能力差、自卑、孤僻、易怒、暴躁等。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認為,一個人的成功,20%歸功于智商(IQ),80%歸功于情商。因此,在職業中學階段引入情商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非智力能力,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一、情商(EQ)
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由以下部分組成:(1)自我覺察能力;(2)情緒自我控制與激勵能力;(3)認知他人情境的能力;(4)承受挫折能力;(5)維系融洽人際關系的能力。
二、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學生EQ的現狀分析
1.中等職業學生EQ水平較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差、紀律差、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較低、應對焦慮能力不強、脾氣差、情緒容易失控、處理人際關系的水平不高、責任感不強,所以在職業中學里經常發生抽煙、喝酒、吵架、打架等事件。
2.基礎教育中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EQ教育和培養。在基礎教育中,只重視IQ的開發,并沒有充分意識到EQ教育的重要性。在學校管理時,只片面地強調對學生的思想管理和行為管理,習慣用一大堆相關的管理制度去約束學生,而忽視了教育管理和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家庭教育中EQ的缺失。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是中考的“失敗者”,可想而知其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成績等表現也好不到哪里去,這讓他們的家長覺得臉上無光。有些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過于粗暴,這反而適得其反;有些家長忙于生計而忽略了對自己孩子的管教,聽之任之;有些父母關系不好或者離婚等情況對孩子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學生的EQ水平會普遍偏低。
三、培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EQ的策略
1.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教育大計,德育先行”,德育工作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現在很多學校都充分意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派專人負責,使得德育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2.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EQ。職業中學的學生與普高學生相比,他們的課業負擔較輕,空余時間也較多。如果聽之任之,反倒不利于學校的管理。不如將他們的空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籃球、乒乓球、拔河等體育比賽,歌唱文藝類比賽,志愿者服務活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建立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更好地健康成長。
3.EQ培養與IQ教育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情商培養環境。學校在安排教學時,要將學生情商的培養與EQ教育相結合,將EQ教育納入課程體系,有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可以借鑒高校的做法與經驗,開設獨立的EQ課程,全面對學生進行EQ培養。
4.課堂教學時可將多種教學方式與學習方法相結合。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要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與灌輸,而要將對學生EQ的培養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討論等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僅獲得知識,還學會自我了解、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及理解別人、尊重別人等良好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情商教育。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進行專業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在實施教學時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模擬生產、生活,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這個任務實施的團隊中,每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活動實施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每個人積極參與,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溝通、探討,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5.提高教職工的EQ水平,加強師德培養。“身正為師,學高為范。”學校教職員工的EQ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商水平。教師的言行舉止都起到示范作用。學校一位男老師抓住一個男生在男廁所偷偷抽煙,這男生不僅沒有感到羞愧,承認錯誤,反對老師說:“你不也在學校的非吸煙區吸煙的嘛!”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和綜合素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6.EQ的培養要與學生的發展階段結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都在17~20歲之間,他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有個性、自尊心強、自我意識膨脹、浮躁等,所以EQ的培養要與他們自身的發展階段相結合,既要保留個性、給足面子,又要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EQ的培養。
7.加強與家長聯系,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職業中學學生的家長大多都疏于對孩子的管教,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學校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家校通、家長會、學校發放相關資料等方式,讓家長關注自己的孩子,讓家長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讓學生在家庭中感受愛的魅力。
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傳授知識,不是能力的培養,而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在職業中學階段,引入情商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提高非智力能力,為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美]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商[M].耿文秀,查波,譯.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38.
[2]舒紅.用智慧的情商培養潤澤學生的鮮活生命[J].新課程學習,2010(12):194-19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二甲職業中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