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摘 要:近年來,一種新的閱讀形式正在逐漸興起,而這種新的閱讀形式在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著原有的閱讀習慣,是一種具有突破常規性的閱讀教學改革,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并能夠在群文閱讀中衍生出學生對于閱讀的思考,提升學生對于閱讀中思想的認識度,進而能夠實現學生讀寫能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下面就以六年級語文中的第一單元為例,淺探在群文閱讀中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讀寫能力;群文閱讀;學生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變化量都呈現著螺旋式增長的趨勢,由此產生了不少新的知識,如果我們仍然采用舊的閱讀方式,那么,我們必然會與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為了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量,我們必須提高獲取信息閱讀量的速度,而群文閱讀這一新的閱讀教學實踐出現正好適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拓展和延伸了學生的閱讀視角,對于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全方位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一、單元整合,促使群文閱讀課堂主題的凸顯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往往是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進行課堂教學的,小學教材也往往是以不同類型的、不同題材的文章在一個主題單元里出現,如,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中便有體現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公平客觀分析事物的《兩小兒辯日》,也有體現做事要腳踏實地的《學奕》,更有體現時光飛逝的惋嘆和挽留以及珍惜時間、自我勉勵的《匆匆》,這些各種不同主題的、不同題材的文章可以培養學生實現群文閱讀的多視角,在這些文章中讓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提取、整合資源的能力,橫向比較不同類型文章的情節和主題不同的地方,大量的信息閱讀對比分析,以期實現學生信息整合資源的能力提升,即:學生自身感悟不同類型的文章,鍛煉學生學習總結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目標,培養多視角的群文閱讀能力。
二、強化語言運用,促使群文閱讀盡顯個性化閱讀
強化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就必須在教學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并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并加深對語言運用的把握力度,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除了對一類課文的精品閱讀,還增加了學生課外文章的閱讀量,小學六年級語文第一單元上就增加了趙麗宏的散文《頂碗少年》等文章,表達要想成就一個完美人生,必將經過一番磨難,其人生注定要經歷痛苦蛻變的主題含義,而在《手指》這篇文章中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明白書中手指的深層含義是什么,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在最后闡述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主題。又如,在《學奕》和《兩小兒辯日》中可以引導學生在關注語言的運用上采用一事一議進行議論表達,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學生聯系具體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并要求引用聯想法、對比法等手法,表達自己的感悟,給予學生寫作的平臺,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的筆觸及到對于生活的感悟,提升學生個性化閱讀及讀寫的能力。而這些讓在學生學習上有了更大的空間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學會質疑,不同文章的文章類型給予學生海量的閱讀信息的同時,更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從而讓學生獲得對于世界觀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對于生活的想象力,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通過教師課外布置略讀課文心得的作業,并讓學生以自己身邊的實例來述說對于文章主題的把握,學生通過作業的形式闡述對于文章的理解,讓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細小的事物,并很好地用文字寫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信息綜合整理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細微處的觀察,可以更好使群文閱讀激起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感悟主題的能力和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體系的優化組合
無論任何事物都呈現著或多或少的聯系,都在一定程度上建構成一個完整有機的聯系框架,群文閱讀中注重優化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體系的融合,使其兩者形成一個更為寬泛的聯系圈,如,在《頂碗少年》中,我們可以聯系到課外中著名的《阿甘正傳》或者是學生中看過的一些勵志性書籍如《名人傳》等,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闡述課外知識與課內知識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在主題的表達上又有哪些差別,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成為你心中主人公的形象等這些問題,這樣才能在群文學習中中占據主動權。取得群文閱讀效益的最大化,拓展學生閱讀的視野和思路,才談得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真正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實現讀寫能力的提高。
群文閱讀在整個教學中顯示出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給教師的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給整個教學體系帶來新的機遇。
參考文獻:
[1]陳玉.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S1).
[2]張旭.淺談閱讀教學方法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8).
[3]任樂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9(32).
(作者單位 福州道山西路營房里直街2號林則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