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擁軍
摘 要:懲戒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往往只能起短期的抑制作用,并不能使行為持久地消除,它是作為一種帶有抑制性的控制手段,是在某一不希望的行為出現之后采取的某些措施來管理學生的行為,其作用是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次數。
關鍵詞:班主任;中職學生管理;懲戒;利弊
在中職學校,許多班主任喜歡依靠懲戒來作為對學生行為管理的一種手段,就因為它能產生一種短期的速效,這種方法對于改變學生某些違反規定的行為,確實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對懲戒的依賴和傾向得到了強化。不過,過多的懲戒從長遠來看,可能具有累積性的副作用,如持續地對某位學生做懲戒,或多次對學生作相同的懲戒,對學生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導致反感甚至對立,過多過重的懲戒雖可以抑制個體不良行為的發生,但對集體的情緒會起到消極的作用,影響到班級學生的主動精神和靈活性。
一、懲戒的可行性
我個人認為懲戒作為職業學校班級管理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按作用可以分為兩種:預防性懲戒和懲處性懲戒。預防性懲戒即在有個體學生具有違反管理規定行為以后,對其進行的一般性處罰,可預防本人和其他學生再次出現類似的行為,起到告誡和警示作用。如,學生上課看課外書、講話影響課堂紀律、手機突然響起、在宿舍中違反熄燈規定、發型不合適、作業不交等,可作一般處理,在與其談話中切勿用詞過重,語言激烈,盡可能分析產生其行為的原因,解釋對其做出處罰的必要,對他的懲處也應權衡輕重,以達到勸告、提醒其他學生再次發生類似行為的目的。在班級中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坦然接受處罰的,并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但也有個別學生會再次或多次重犯,這也是對班主任耐心的考驗。但從時效的角度來看,懲戒已經是對事件的后處理了,因此,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來把握。
二、懲戒的有效性
在中職學校中還有些學生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有著道德和原則上的錯誤,具有主觀故意的,可以進行懲處性懲戒。如,結伙打架、賭博、敲詐勒索、偷竊、夜不歸宿等行為,已達到了觸犯法律的程度,只不過是為了保護青少年而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對于這類行為,我認為可適當加重懲戒的力度。這類學生,以我的經驗看,他們在違反嚴重的校紀校規之前,大多已有很多小的違紀行為的出現,估計教師也對其多次做過規勸和告誡,但效果甚微。因此在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同時,有充分的必要和他們仔細分析違紀行為的原因和動機,讓他們懂得相關規定的存在必定有它的必要性,其違反了就會得到相應的懲戒;并且讓他們認識到后果的嚴重性,違紀行為對其本人、同學、家庭甚至社會帶來的危害,讓他們從內心認識到錯誤,并感到后悔。在處理這類學生時更要講究方式方法,過輕,不足以達到懲戒的目的,對教育班級中其他學生不利;過重,可能導致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暴自棄,和教師產生對立,出現更加嚴重的行為。
2003年,當時在學生中正是盛行網絡游戲的時候,我所帶的中職班中有一部分學生是走讀的,每天都在課余和自習課上交流網絡游戲的體會和心得、武器裝備,導致了幾個寄宿學生偷偷溜出學校通宵游戲,早上偷偷溜回教室的事情發生。特別是王某某同學,平時在宿舍中舍友就反映他很懶,可以幾天不洗腳就上床睡覺,性格上意志和控制力較薄弱,平時說話結巴,同學經常要取笑他,加上性格固執,不宜說服,令他在班級中很孤僻。自從他迷上了《魔力寶貝》這款網絡游戲以后,連續曠課,甚至在寒假里,連續20多天是在網吧里過的,連大年夜都沒在家過,父母把大街小巷里網吧的位置都知道得很熟了。開學前他父母找到我,一起做了他一天的思想工作,后來,我利用帶他實習的機會又和他陸續談了很多次,往往一談就是一兩個小時,但過后效果都甚微,實習工作不肯做,經常一個人發呆。找他談,他認為只有在游戲中能找到自我,幻想里面的人物就是他自己,去克服障礙,完成一個個任務,感受著在現實中沒有的幸福感和榮譽感。最后王某某發展到上課就是睡覺,布置的作業也不完成,嚴重影響了班級的管理。于是,我用到了罰站、罰抄、停課的手段,這導致了他在一個學期里更加自暴自棄,出現了對我反感的情緒,并又多次出現了曠課。最后他父母看來無望,幫他買好了電腦,退了學。王某某的退學給我們的觸動很大,我也在班里和學生特地討論過這件事,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我自己也作了檢討:一方面是我對王某某同學的個性了解得不細致,沒有深入地察覺他情緒和思想上的變化;二是對他的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處理得過于簡單;三是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對他的幫助不夠,使他逐步脫離了班集體,在網絡游戲中尋找快樂和成就感,以此來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和不如意。這是一個不成功的案例,也是我所有帶的班級中唯一一位沒完成學業的學生。至今我還在反思,對于個體的他,我的引導和教育是失敗的,但對于班級中的其他學生卻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甚至有學生一下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了游戲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班級中避免了類似行為的出現,曠課去游戲沒有再發生,最后學生都順利完成了學業,甚至進入了很好的企業。事情孰大孰小,我想大多數班主任在處理班級的問題學生時肯定會準確權衡的。
自古以來,我國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較深,至今還未脫離“先生教,學生受”的傳統教學模式。教育的改革,也只是在一些評價和進階的形式與內容上作了調整。我認為就目前我國教育的體系,還是以教師的教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還是被動的學,特別是在班容量較大的情況下,要想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進度和目標,適當地引入懲戒的方法和手段,也是為了將德育教育和知識教育更好結合地傳授給學生。一些教育體系比較完善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有對學生進行懲戒的制度,只是將規則制訂得更加詳細和規范,比如,規定了戒尺的寬度和長度、受戒的部位和次數等。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學生都適合懲戒,學生管理工作本來就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需要適時、適地、適情地開展工作,這需要教師運用更多的智慧。現在,社會、家長、學校對老師管理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各方需要多元化的管理班級、引導學生,甚至把一部分需要家長去做的,也要求老師去做好,這更要求教師需要更多的學識,掌握更多教育的方法,了解學生更多的情況,提高與家長溝通的能力,尋求更好解決問題行為的辦法。
三、懲戒的局限性
懲戒是一把雙刃劍,過多地使用,可能會導致學生采用另外的違紀行為、方式逃避處罰,致使師生矛盾激化,甚至導致更嚴重的情況發生。在考慮對全班或人數較多的懲戒時要特別慎重,這樣容易使他們產生條件反射式的畏懼感,和老師的交流會減少,甚至采用欺騙的方式回避,不利于班主任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造成開展班級各類工作和活動的困難。我覺得,在對學生教育過程中適度地引入懲戒,把握好分寸,可以讓它來磨礪學生青春期那些躁動而脆弱的性格。教育研究所劉京鐸教授說過:“沒有經歷過教育懲戒的人,其生命成長是有缺憾的;經歷過適當教育懲戒的人,其人格才能健康和諧地發展。”
在各地各校都在開展用行為引導方法來教育學生的同時,我想懲戒作為一種規范學生個體行為的手段,也應起到它相應的作用。懲戒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教育,因此在懲戒的同時讓學生知道,無論在何時、在何地、在何種工作崗位上,違反了相關規定,必定會受到處罰,他們今天所經歷的,也有可能變成他們日后的財富,作為受教育者,懲戒就像是蝴蝶蛻變時經歷的疼痛,最終會綻放出人生的美麗。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高新園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