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潔
摘 要:教育專家陶行知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善意的引導,孩子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熱切期盼和鼓勵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孩子的自由發展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巨大助力,我們就是要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實踐技能,最終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自主游戲;幼兒發展
幼兒的天性就是玩耍,幼兒的玩耍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和無限的知識,能夠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精神氣質和行為語言,在當代的教學中,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豐富多彩的幼兒活動使游戲成為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不停地為自己的孩子報各種課外的補習班和特長班,這不僅抹殺了孩子的天性,還禁錮了孩子的自由發展。本文就依照筆者的教學經驗,簡單地談一談要想讓孩子自主發展,教師應該如何進行自主游戲教學。
一、創造適合幼兒游戲的環境
學齡前的兒童,往往是依靠自己有限的感性認知來體會世界,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不知道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幼教在讓幼兒進行游戲教學之
前,必須考慮清楚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還有對外在事物的感知能力。根據幼兒發展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的區分和有針對性的鍛煉。比方說,在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的時候,就要單獨地設置出一部分區域,讓孩子在這一有限的區域里進行活動和探索,這一活動區域里的任何東西,都必須經過幼教細致的考慮,都是要和自然萬物有關系,這樣才能讓孩子身臨其境這個環境,深入理解自然環境中的種種神奇,從而樹立正確的認知。幼教可以在這一區域里,放置一些沒有傷害的草木,比如,各種顏色無毒害的花朵,草本的柔軟的小草(這里不鼓勵教師采取虛假的模型,其一是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其二是反復利用的玩具反而會使得消毒作用做得不夠。)
二、課堂要賦予彈性,靈活多變
每節課上課之前都應有計劃,教師應該考慮好本節課的重點和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提前量,有所應對。但是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教學活動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實踐活動,計劃作為一個寫在紙上的書面文字,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標準,而不是實踐標準,教師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形式狀況,優化課堂教學邏輯,將幼兒本位時刻牢記心中,以幼兒的自由發展為主,讓課堂張持有度。比方說,在教小朋友學習家庭人物關系的時候,孩子們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圖畫,而是有想自己扮演一個家庭的想法,這個時候,幼教不應當因為要完成課堂進度而阻止學生,而是應該立刻變化教學方
式,讓孩子們開始扮演。在這個游戲中,有的孩子扮演父親,有的孩子扮演母親,大家都是歡樂的一家人。教師在這個時候再加以引導,“小朋友們,爸爸的爸爸是誰啊?”孩子們就會立刻考慮到這一點上來,學會祖父這個家庭成員……這樣逐步地引導和自主游戲,很容易就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孩子們的頭腦得以發展。
孩子自由發展,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心愿,而游戲教學的這個過程,又是孩子的最愛。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只有讓孩子在游戲中自主進行學習,不斷發展,才能讓孩子、家長和老師得到共同的快樂。將幼兒作為教學本體進行的游戲式教學,是教導幼兒在探索和發掘中,感受正確的世界觀,從而與社會人文完美接軌。
參考文獻:
[1]宋薇.優化區域游戲環境,營造幼兒自由發展空間[J].考試周刊,2009(17).
[2]陳曉慧.把游戲還給孩子:淺談小班幼兒自主游戲[J].中國幼兒,2014(06).
(作者單位 浙江省長興縣虹星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