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青
摘 要: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語文作為我國教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任務中占領了很大一片天地。小學語文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學習基礎,能教會學生識字、閱讀、寫作等基本內容。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主要是將學生的親身體驗作為教學資源進行參考,以學生的體驗表達出主要的教學內容的一種全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就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語文作為教學的重點被延傳至今。近年來,隨著教學體系不斷改革,在語文教學上,出現了較多的新模式、新方法。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一種,它主要是以學生的體驗為基本教學資源、以學生體驗的表達為教學的主要環節,能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征
1.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導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由于小學生的思想和認知程度還不是很成熟,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多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和探索,同時尊重學生自身體驗的感受,相信學生有能力自主解決問題,并獲得相應的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整體性
人類的認知活動是由情景、意象等因素組成的一個整體系統,對事物的認識也是整體輸入的。在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活動作為教學的載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支持其學習,將識字、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整體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
3.活動性
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都有高度的好奇心,老師可以抓住這點,選擇一些學生喜歡、感興趣的事物,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親自去感受和體驗語文的內涵和魅力,并在此過程中獲得相應的語文知識,為更好地學習語文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4.生成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要求老師和學生能積極相互交流。老師應該重視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把學生的生活、娛樂和個人經驗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不限制于預設的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在互動中即興創作,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基本教學模式和變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能有效地促進師生交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在試驗過程中逐步形成“作文先導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和變式。
1.“作文先導式”基本教學模式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把語文的教學過程轉變成學生對語文需求的培養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作文先導式”強調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情景中體驗和感受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表達,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表達,鼓勵學生大膽地交流,打破傳統的“學科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2.“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變式
(1)“表達交流型”教學模式。“表達交流型”教學模式是創造不同的情景方式來整合語文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完善地表達。在教學中,經過學生初步體驗、表達交流和師生評議后,引導學生進行活動體驗的表達和交流,在此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在經歷一次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后,再進入更深的情景體驗,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更牢固,達到完善學生表達的目的。
(2)“閱讀拓展型”教學模式。在“作文先導式”的基本教學模式下,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表達欲望到學生交流表達能貫穿于語文教學開始,到“表達交流型”對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拓展,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的過程中,“閱讀拓展型”教學模式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閱讀拓展型”主要是針對小學高年級的教學,在上面兩種教學模式下,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拓展型”教學模式可以是對優秀的文章進行賞析和修改,也可以是在主題活動中利用閱讀環節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完善學習的語言表達。
在小學語文中,采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然流露,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老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并結合實際活動對學生進行長久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單平.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6).
[2]司明坤.小學語文中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1(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東陽市南市街道復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