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云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倡導新型的師生關系,然而班主任和家長的關系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一些班主任和家長沖突的事件值得深思。以當班主任的經歷,就班主任與家長的關系,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等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和諧;溝通;尊重
一、班主任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協調
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通訊聯系等形式和家長溝通。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他們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了如指掌。一般來說,家長都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在家里的情況,班主任在和家長交談的時候,不管學生的表現如何,應首先講出學生的優點,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任何一個學生家長都樂意聽老師說出自己孩子的優點,幾句夸獎的話會拉近與家長的距離。班主任要善于傾聽,談話時要營造平等的談話氣氛,有時候班主任要讓家長多說,如果家長沒有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那將達不到有效交流的目的。班主任可以從家長那里獲得重要的信息,從而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
二、班主任要有家長的心腸
班主任對待學生要像家長對待孩子一樣,兼嚴父與慈母集于一身。既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真誠地愛護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如果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他們的深情與期望,那么他們將更親近班主任,樂于接受教育,從而使班主任工作獲得更大的成效。學生的進步自然會讓家長感受到,而且會心存感激,家長和班主任的關系也會更和諧。
三、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家長,切忌訓斥家長
有家長反映:我害怕接到班主任的電話,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班主任打電話過來,肯定是孩子在學校出問題了。其實,班主任在學生偶有小過失便找家長告狀,等于在向學生宣告自己的無能。我覺得作為班主任在學生犯錯時,應該體現出寬廣的胸懷,尊重學生的人格,更應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班主任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更不能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要心平氣和地和學生家長一起研究解決教育學生時出現的問題的辦法。若班主任不能友好地對待學生家長,學生的心靈將會造成極大的傷害。班主任是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健康個性的培養者,是學生人格的榜樣、道德行為的示范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導師,是影響學生整個人生命運的人。因此,我們班主任在處理學生事故時,務必做到:尊重學生家長。
總之,班主任和家長和諧關系的建立需要靠班主任的責任心、耐心,靠家長的支持,靠相互尊重,靠彼此感情的交流。班主任,只有正確地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同時,家長應該盡力配合班主任,共同承擔起教育學生的責任。班主任與家長需要建立一種平等、合作、和諧的關系,班主任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起紐帶作用,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建立和諧、穩定的聯系,促使班主任和家長的關系更和諧,整個校園更和諧,整個社會更和諧!
(作者單位 湖北省建始縣龍坪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