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源成
我校進行課堂改革已兩年多.從實踐看,比過去的陳舊課堂教學模式有了質的變化.但在改革過程中也發現諸多問題,尤其是“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地位”不夠凸顯,使學生的發展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原因是教師大膽改革的思想包袱放不下來,不夠信任我們的學生,總認為只有教師全面教導學生才能學到知識,學好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總是說多、做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習受到了限制,阻礙了學生思維品質等方面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課堂教學的現象,我校數學課題組深入開展課堂改革研究,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深入學生學習實際,重視學習新課改理論,通過網絡、報刊等途徑獲取有效課堂理論,并且觀看高效課堂實錄,到縣內或縣外附近名校參觀學習,通過這些理論和實踐學習,認真總結學習心得.在組內開展課改專題活動研究,在研討會上,我們通過反復分析、討論、比較,擬定教學方案,開展集體備課,開展“同課異構”導學實踐.經過縱向、橫向綜合比較及多次課改實踐,我校初步形成了數學組導學課堂模式.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學課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課題組制訂導學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側重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能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彰顯富有個性化的課堂.課堂的核心理念是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圍繞核心內容和理念,我們定位教師就像一場文藝演出中的節目主持人,學生是唱戲、演戲的主角.為了實現制定的目標,我們擬定“20+5+8+5+2=40”的課堂導學方案.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知道學習目標后圍繞課本內容獨立探索課本相關知識,培養獨立解決課本問題的能力,用時約20分鐘.在這個時段里,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學習難點,因此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課本中一些重點提示,如:課本中“思考”“歸納”“想一想”“探究”等.包括文中的彩色文字.這些往往能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鋪平學習道路,它們起了關鍵性作用.在這個時間段里,教師不要解釋、說明相關問題,而是巡回督促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己獲取知識.在自學活動結束后約用5分鐘進行學習小結活動,目的是強化知識,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對照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回答的形式有集體、個人等,但多是以檢測個人為主.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明白自己所獲得的知識與學習目標的差距.同時能讓學生獲取機會正確糾正問題,為評價學生自學作業提供了正確依據.為了檢測學生獨立學習的水平,可讓學生學完課本知識后,嘗試完成課堂作業.在完成課堂作業后用約8分鐘進行活動反饋.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揚合作精神,首先進行個人小展示,在同桌之間、前后桌之間交流作業,讓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教師此時深入學生中,并且指出存在的問題,糾正問題,讓學生反思問題.然后,進行課堂大展示,抽取展示學生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索存在問題,解決存在問題應由能力較強的學生解釋、說明其中的運用的原理、方法以及思維方法等.
隨之用課件展示解決問題中用到的一些重要概念、公式、定律、推論等,強化知識要點,突出重點內容,逐步完成學習目標任務.再次,展示學生做得較好的作業以及例題內容,目的是規范解題過程,讓學生通過對比,去偽存真,深刻理解、記憶,從而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學好知識,完成課堂學習目標.教師認真深入備課,篩選1~3道典型習題進行當堂檢測,這些題目在側重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約用5分鐘獨立探索完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再次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讓學生談談課堂收獲,凸顯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畫龍點睛,優化、完善課堂結構.包括布置有效課外作業,共約用2分鐘.
從實踐中可知,這樣設計課堂更適合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需要,導學案設計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學校的充分肯定和表揚,為此我們感到很高興.這樣的導學案設計讓學生學習過程更趨向于合理化、科學化,真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輕松學、樂意學、主動學;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主獲取知識,并從中培養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課堂中凸顯了教師輔導角色而不是教學主角,也真正體現了教師的輕松樂教,實現了師生的大解放.從實踐課堂檢測看,學生基本上能學會相關知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我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注重課堂外延伸工作即布置有效的課外作業等.實踐證明,我們的導學案設計比過去傳統教學方案設計包括課堂實踐大有進步,學生不再認為數學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學生的數學科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
(責任編輯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