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亮
近年來,全國各地數學中考試題中,有很多題目都與課本例題、習題相類似.這些題目是課本例題、習題的“孿生”題,但其“形在書外,神在書內”.為什么它們備受命題者的青睞呢?因為它們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在教學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值得教育者去挖掘其中的內涵.命題者常將這些例題、習題進行整合、拓展,編寫出許多綜合性強,解題方法靈活多樣的題目.中考題是如何從教材中典型的例題、習題衍生出來的呢?就個人總結,可有以下幾點.
一、“完璧歸趙法”
【例1】(2008年南寧市中考試題)圖1如圖1,小李騎自行車從A地到B地,小明騎自行車從B地到A地,兩人都勻速前進.已知兩人在上午8時同時出發,到上午10時,兩人還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時,兩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兩地間的路程.
點評:此題就是源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題.本題考查路程知識,可用方程或算術來解.命題者要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思維的靈活性、對問題的多角度考慮等方面.
二、“偷梁換柱法”
即更改原來題目中有關的數據或背景,使其變成另一道題.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雖然與課本題的背景不一樣,但基礎知識鞏固了,能靈活運用三角函數,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綜上所述,課本題就是中考題的來源之一,它是通過改變題目背景、數據、題目條件、探求結論再拓展等多種途徑編成的好題.它的要求高于課本,涉及的知識面廣,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更為有效.所以它一直是命題者考查學生能力的藍本之一.
(責任編輯鐘偉芳)
近年來,全國各地數學中考試題中,有很多題目都與課本例題、習題相類似.這些題目是課本例題、習題的“孿生”題,但其“形在書外,神在書內”.為什么它們備受命題者的青睞呢?因為它們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在教學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值得教育者去挖掘其中的內涵.命題者常將這些例題、習題進行整合、拓展,編寫出許多綜合性強,解題方法靈活多樣的題目.中考題是如何從教材中典型的例題、習題衍生出來的呢?就個人總結,可有以下幾點.
一、“完璧歸趙法”
【例1】(2008年南寧市中考試題)圖1如圖1,小李騎自行車從A地到B地,小明騎自行車從B地到A地,兩人都勻速前進.已知兩人在上午8時同時出發,到上午10時,兩人還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時,兩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兩地間的路程.
點評:此題就是源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題.本題考查路程知識,可用方程或算術來解.命題者要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思維的靈活性、對問題的多角度考慮等方面.
二、“偷梁換柱法”
即更改原來題目中有關的數據或背景,使其變成另一道題.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雖然與課本題的背景不一樣,但基礎知識鞏固了,能靈活運用三角函數,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綜上所述,課本題就是中考題的來源之一,它是通過改變題目背景、數據、題目條件、探求結論再拓展等多種途徑編成的好題.它的要求高于課本,涉及的知識面廣,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更為有效.所以它一直是命題者考查學生能力的藍本之一.
(責任編輯鐘偉芳)
近年來,全國各地數學中考試題中,有很多題目都與課本例題、習題相類似.這些題目是課本例題、習題的“孿生”題,但其“形在書外,神在書內”.為什么它們備受命題者的青睞呢?因為它們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在教學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值得教育者去挖掘其中的內涵.命題者常將這些例題、習題進行整合、拓展,編寫出許多綜合性強,解題方法靈活多樣的題目.中考題是如何從教材中典型的例題、習題衍生出來的呢?就個人總結,可有以下幾點.
一、“完璧歸趙法”
【例1】(2008年南寧市中考試題)圖1如圖1,小李騎自行車從A地到B地,小明騎自行車從B地到A地,兩人都勻速前進.已知兩人在上午8時同時出發,到上午10時,兩人還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時,兩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兩地間的路程.
點評:此題就是源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題.本題考查路程知識,可用方程或算術來解.命題者要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思維的靈活性、對問題的多角度考慮等方面.
二、“偷梁換柱法”
即更改原來題目中有關的數據或背景,使其變成另一道題.
點評:本題旨在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雖然與課本題的背景不一樣,但基礎知識鞏固了,能靈活運用三角函數,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綜上所述,課本題就是中考題的來源之一,它是通過改變題目背景、數據、題目條件、探求結論再拓展等多種途徑編成的好題.它的要求高于課本,涉及的知識面廣,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更為有效.所以它一直是命題者考查學生能力的藍本之一.
(責任編輯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