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蘭
高三生物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更要講究教學的有效性。一個高效的課堂必然要能引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而這可以通過問題串來達成。下面筆者結合相關內容談談如何運用問題串進行高三生物復習。
一、化大為小,厘清核心概念
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試題,發現其越來越注重對核心概念的考查。為此,在高三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串,層層設疑,抽絲剝繭般幫助學生厘清生物學概念。例如,在復習染色體組的概念時,首先出示雄果蠅體細胞的染色體圖,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并回答:①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②有幾對同源染色體?③有幾對常染色體?④有幾對性染色體?接著出示雄果蠅精子的染色體圖,引導學生分析:⑤果蠅的精子細胞中有幾條染色體?⑥有幾對同源染色體?⑦有幾對常染色體?有幾對性染色體?通過這樣分析,很快就使學生進入思考狀態,分析果蠅體細胞與精子染色體組成的不同,很容易就得出果蠅精子中的染色體就是一個染色體組,而染色體組是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通過設置問題串,把染色體組這個核心概念轉化成一個個小問題,各個擊破,從而達到厘清概念的目的。
二、化難為易,突破重難點
遺傳的有關知識歷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因此在高三復習中,必須夯實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其中學生對于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的區別很難理解。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筆者首先出示這樣一個案例:一對夫婦均為白化病攜帶者,父親沒有患色盲,母親是色盲基因攜帶者。然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串:①這對夫婦生一個孩子,患白化病的幾率是多少?②這對夫婦生一個女孩,患白化病的幾率是多少?③這對夫婦生一個男孩,患白化病的幾率是多少?④這對夫婦生一個孩子,患色盲的幾率是多少?⑤這對夫婦生一個女孩,患色盲的幾率是多少?⑥這對夫婦生一個男孩,患色盲的幾率是多少?通過這樣設置問題串,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的區別是發病率是否與性別相關聯,即常染色體上的基因遺傳發病率和性別無關,即男性發病率=女性發病率=人群中發病率;而伴性遺傳的發病率與性別相關聯,即男性發病率≠女性發病率≠人群中發病率。接著繼續提問:⑦這對夫婦生一個兩病皆患的孩子的幾率是多少?⑧這對夫婦生一個兩病皆患的女兒的幾率是多少?⑨這對夫婦生一個兩病皆患的兒子的幾率是多少?通過解答這樣的問題串,不僅使學生徹底理解了伴性遺傳與常染色體遺傳的區別,而且也掌握了患病幾率的計算方法,提升了解題能力。
三、化零為整,構建知識體系
高三復習要引導學生構建縱橫交錯的知識體系,才能在此基礎上提升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教材,教師把每一知識點的知識體系分解成一個個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后回答,最后教師可以適當點評、整合,很輕松地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體系。
例如,在復習激素調節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教材,然后提出以下問題串:①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能分泌激素?(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激素的產生部位)②分泌了激素之后,怎樣運到激素作用的目的地?(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激素的運輸方式)③激素分子是不是可以作用于所有的細胞?(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激素的作用部位)④激素是怎樣去作用于相應的靶器官或是靶細胞的?(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激素的作用機理)⑤激素是不是可以反復利用?(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激素的作用特點)⑥激素的化學成分都是蛋白質嗎?(意圖:引導學生總結激素的化學本質)
待學生答完了這些問題后,讓他們給激素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學生馬上就能得出:激素是由內分泌器官或是內分泌細胞分泌產生,通過體液(血液)運送,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是靶細胞,使靶細胞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改變。通過設置、回答問題串,學生很容易就把激素調節的過程、實質和特點搞清楚了,同時構建了一張激素調節的知識網絡。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把激素調節的具體實例填進去,進一步完善知識網絡。如在激素調節中,構建了知識體系后,引導學生分析血糖調節、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的過程,從而來完善知識體系。
高三復習中,以問題串為媒介,層層設疑,可以把學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但是也要注意問題串的數量,即問題串不能太多,太多的話容易給學生造成精神壓力,學生容易疲憊,課堂教學效果不好。還要注意設置問題串的質量,那種看似熱鬧、連珠炮似的一問一答的對話,并不能真正引發學生思考,實際是利用“滿堂問”進行“滿堂灌”。因此,在采用問題串進行教學的時候,還要注意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度。
參考文獻
[1]李克剛.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新教材中“問題串”的教學處理[J].生物學教學,2008,33(7):24-25.
[2]楊學哲.高三生物學復習課的問題設計[J].生物學教學,2007,32(4):36-37.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