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棟
摘 要: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本文對如何創新新時期的計算機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育觀 教學內容 學習方法 自主探索 教學手段
一、教育觀創新
傳統教育是繼承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重點是傳授已有的文化科學知識。教師主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結果是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培養。
創新教育是研究式、探索式、批判式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師為主導、但不主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注意培養其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求異,不唯書、不唯師。總之,創新教育不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知識”,更讓學生得“方法”。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教材、教學設備等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探索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理念。
二、教學內容創新
當今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如何緊跟計算機的發展進行教學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計算機硬件快速的發展,帶動軟件的發展,如Windows操作系統,由最初的3.2到Windows XP,直到最新的Windows7、Windows8,而我們的教材還是Windows XP。這說明我們的教材已經落后,但是教材又不能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同時、同步更新,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我們要以教材為基礎,對教學內容要不斷地進行更新和補充。
1.軟件的升級
在計算機教學中,軟件的升級是常事,不同的學生可能喜歡不同的軟件版本。所以在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版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不同版本軟件間的共同特點,讓學生掌握它們的共同基本操作模式,找出不同版本軟件的不同點和新增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舉一反三,從而全面掌握各個版本的使用。
2.小技巧的補充
對于計算機的操作,教材上只是提供最普通的操作方法,而許多的操作常會有一些快捷的操作方法和一些小技巧,這些小技巧應用起來既方便又快捷。如點擊“開始”可以用Win鍵也可以同時按下Ctrl+Esc鍵。類似這樣的實用的小技巧在教學時可以加以補充,同時引導學生自己去不斷發現和總結。
3.及時跟蹤計算機學習的最新教學動態
時代在發展,同樣教學方法也在發展著,教師要及時地跟蹤和跟上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及時更新計算機教學的理念及最新的一些計算機的軟硬件的知識,也使我們計算機軟硬件得到及時的更新。比如可以從一些計算機雜志、報紙等新聞媒體上獲取最新信息。
三、開拓新的學習方法
基礎好的學生上課走神,基礎差的學生聽得明白,但是一上機就可能什么也不會了。為此,筆者采用研討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研究、討論的方法去學習并掌握新知識,應用新知識。如對Excel的學習,教師沒有必要進行詳細講解,可事先提出一些要求,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完成。練習時,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允許查閱課本、小組討論。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操作速度有快有慢,操作方式有用菜單、用工具欄或用快捷方式等等。練習完成后,找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讓他們講解自己的操作過程,然后全體學生對他的操作進行討論和分析,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
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
質疑能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只有通過質疑和提出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夠得到不斷強化,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夠得以不斷提高。教師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學生就敢于質疑;教師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學生就善于質疑;教師努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自由的教學氛圍,學生就經常質疑。特別是在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操作計算機,但具體的工作原理不清楚,他們會想到好多問題,這時要給學生想象的機會和空間。能夠發現問題,說明學生已經深深地進入到了學習當中,問題的解決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五、教學手段的創新
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到了各行各業,對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在計算機教學中,課件一般是圍繞教學,通過計算機用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形式把教學內容表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不僅作為輔助手段、教學時的教案,它同時也是教師的成果。
在課件的制作上,既要讓課件新穎實用,同時又要堅決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美觀。新穎實用的課件能使教學變得輕松,特別是對于難點的突破更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同時優秀的課件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既能突出教學的重點又不失美觀,必然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我也要制作”的學習的動力。
(作者單位:鄒城市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