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判斷一個教師教育觀念的科學或先進與否,最關鍵的是看學生觀!是把學生當人還是當物?如果把學生真正當做人,自然會尊重學生的尊嚴、思想、情感、個性、能力——包括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關鍵詞】教育觀念 教育方法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只要處理得好,缺陷也能轉化為各種各樣的優點。”作為教師要始終堅信,孩子們在路上,在我們用心教育下盡力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上班路上一位清脆的男童音向我問好,尋聲望去,是他,剛入校不久就曾讓年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頭痛的小調皮——亮。
感知亮。那是一次德育例會上,亮年級組長談到他們年級有一位很有特點的學生。特點一:發型怪異。長長的不對稱式,且遮住了半邊臉。特點二:與校外閑散人員聯系密切且動用了鐵棍子多次跨年級打架。特點三:多次截同年級同學錢物。特點四:不聽教師勸阻,頂撞、辱罵教師。特點五:屢次無故曠課、不完成作業、不佩戴少先隊標志。特點六:班主任聯系不上家長。亮的種種表現令年級組、班主任很棘手,給年級、班級帶來極壞的影響,更讓他們擔心的是亮的身邊慢慢聚集了跟隨者,他們奉亮為老大。
從此亮引起了我的關注。我初步了解到:亮父母離異,隨父親生活。但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又把亮送到了爺爺奶奶家,由于爺爺奶奶溺愛晚輩加之不善管教,導致亮沒有禮貌、沒有規矩成為家中“老大”。特別是亮在小學與老師發生矛盾,奶奶找到學校……這讓亮更加肆無忌憚!
感觸亮。一天上午,我巡視完各樓層班級準備到校園看看,剛剛走出教學樓就看見一個學生掙脫開瘦弱的班主任往校外沖,緊跟在后的年級組長跟我說,那是亮。因為沒完成作業、不佩戴少先隊標志、遲到等,老師說了幾句他便耍起性子……見此,我便說,你們去上課吧,我跟他談談。
眼前的亮,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又將大大的防寒服坎肩的帽子戴在那頂帽子上,與這個季節顯得那么的不協調。亮斜挎著腿歪歪的站著,頭扭向一邊,眼睛看著別處,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我知道他在等我的疾風驟雨。
我壓住火輕聲問道:“今天怎么穿這么大一個坎肩?怎么還戴著帽子?不熱嗎?”(他把我視為空氣,既不看我,也不理我)
“你怎么跑出來了?不上課了?”(我再次成為空氣)
“你哪里不舒服嗎?沒吃早點吧?”(他動了一下,還是沒有回答)
“看來你真生氣,有人氣你了嗎?”這時他翻著白眼兒答非所問地說:“頭發都剪成這樣了,還不滿意。”
“哦,你理發了?理的什么樣,快讓我看看。”我順勢將他戴的兩層帽子摘下來,還沒看清他的發型,帽子再次被他扣上。
“我還沒看到你的發型了,再讓我看看。”他護著頭,時刻防備著我。說:“難看。”“是嗎?讓我看一眼,要是真的很難看,我帶你到理發館再理一理”他摘下帽子,我端詳了一下說:“多帥的小平頭,比你以前精神多了,一看就是個健康陽光的大男孩兒,看樣子老師省得花錢帶你到理發館了。”“難看死了”他再次強調。“你不相信我,那咱們去問問同學?”他竟然同意了。來到教學樓恰巧碰到兩個同年級的、和他發型一樣的男同學,得到肯定回答后,他再不去護他的頭。我借機又和他聊起來:“看樣子你是個非常愛美的男孩子,這次老師和你一起發現了你的美,外表干凈整潔,追求時髦,但我們是中學生,有我們學生固定的美的要求,追求時髦不是我們這個年紀應該有的。美不但在外表,還在行為,遵守學校規定和中學生行為規范是美的行為的最低標準……”亮默默地聽著。
感受亮。亮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愛,在過渡溺愛的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已經成為一個說一不二的霸道皇帝。他渴望別人的關心與愛護,但由于平時疏于管理,養成的不良習慣又會常常出錯引來教師的批評,所以,他想用奇異的發型、頂撞教師、打罵同學的方式引起身邊人對他的關注。
面對這樣一個反反復復,讓班主任、科任教師大傷腦筋的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將他推出去是不行的,那就該調整我們自己去接納他。討厭、懲罰只會加重亮的一再放任,對班級管理更是雪上加霜。但改變亮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要做好內功,規劃出詳盡的引導計劃。走進家庭掌握亮的生活境況,走近學習,請科任老師多多關照,讓他感受老師如家長般的愛。多多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以肯定,當然,對他的錯誤也要不失時機地給以糾正。同時也要安排一些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孩子多與他溝通、交流,轉移他的注意力,增強他的學習興趣。
此后,在每天的巡視中,我都會去關注一下亮,看到他的點點進步我都會給他一個肯定。同時也和他的班主任溝通,及時修正教育方法。我發現亮非常勤快,就建議班主任任他為勞動委員,他不但每天自己帶頭掃本班的校園衛生區,還組織同學們分組打掃,那些曾經聚集在亮身邊的跟隨者,變成了維護班級校園環境的小衛士。如今的亮有了很大改變,但過去養成的不良習慣還是時常有反復。
感悟亮。記得李鎮西老師說過:“判斷一個教師教育觀念的科學或先進與否,最關鍵的是看學生觀!是把學生當人還是當物?如果把學生真正當做人,自然會尊重學生的尊嚴、思想、情感、個性、能力——包括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尊重學生情感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個性,發現學生的能力,使之自主發展,健康成長。
為把亮變成正常孩子,我們做足功課創新一些招法,用亮可能接受的方式引導、教育。雖有反復,可以看得出亮天天有變化月月在進步。我們堅信,只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就一定會使亮感受家人之恩,感念學校之愛,感謝同學之誼,感激老師之德,也一定助推亮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簡介】
張麗營,女,1963年3月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學一級職稱,現任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九中學德育校長,研究方向:中學責任教育之策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