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亮
【摘 要】文章就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各種方法進行了探討和闡述。
【關鍵詞】思想品德 激發 學習興趣 方法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初中思想品德課淡化教材知識體系,強化學生參與,自主探究和實踐活動,更加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心理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于是將“思想政治”改為“思想品德”。這種變化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變革傳統的思想教學模式,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這一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下的思想品德課應該怎樣上,怎樣才能把它上好?根據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和反思,認為,教師除了要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大為重要。
一、搞好課前預習,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習動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費。”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與課前預習是緊密相連的。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怎樣與教師的嚴格要求、具體指導是分不開的。在學生做課前準備時,教師可以提供預習提綱,學生通過預習,查找與本課相關聯的內容,對教材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能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這樣學習目標明確了,興趣隨之產生,學習的熱情也高漲了。
二、巧設導語,引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是激起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源泉,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教師應注重新課導入語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學法,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進入最佳求職狀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是復習舊課,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再導入新課的方法,但經常采用此法就顯得單調而不能吸引學生了。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導語一定要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可以用歌曲開頭,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則寓言開頭,也可以用一個故事開頭等等。我在上《人生當自強》一課時,舉了一個實驗案例,在非洲草原的奧蘭治河兩岸,生活著許多羚羊,人們發現,盡管兩岸的環境條件相同,但東岸羚羊的生存能力總比西岸強。為什么呢?動物學家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原來,東岸羚羊的附近生活著一群狼,面對這樣的情形,東岸羚羊就把自己變得強健起來了。由這個故事導入,使課堂教學主題鮮明,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教學效果也不錯。
三、巧妙設疑,培養思維,激發興趣
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為了設疑,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聯系生活,設置一些精巧別致的小問題,做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教師除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力及品德得到升華和發展外,師生間還可以互相解難答疑,互相啟發補充,形成師生間雙向的智慧交流,奔放出創新的火花,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氛圍。
四、建立師生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成功的關鍵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學生都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與積極性的高低,常常有賴于他們對教師的情感。高尚而純潔的愛,是師生心靈交流的通道,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引領學生前進的路標。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以一顆火熱的心去關心、愛護他們,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視之,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
五、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運用于教學。現代教育技術,代替了過去的黑板、粉筆,作為教具的傳統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動畫、圖像、聲音融合在一起,真是圖文聲并茂,把學生帶入一個心曠神怡的境界,猶如身臨其境,頓時知趣橫生,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收到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節課時,播放影碟讓學生欣賞一幅幅鮮活的圖畫,聆聽《春天的故事》,然后結合歌詞內容,向學生講述深圳的改革舉措。學生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輕松地將理論轉化為認知,認識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無比正確。
當然,思想品德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很多。只要教師努力探索,認真把教材鉆研,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深入到學生的心靈,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選擇靈活多樣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達到學習知識和思想品德雙豐收,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