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課改的根本理念是關注人的發展,重視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歷史學科在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的個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從如何改進作業設計方面,闡述歷史學科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
【關鍵詞】新課程 歷史學科 作業設計 學生個性 培養
所謂個性,是指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即一個人心理特點的總和,它大致包括興趣、能力、氣質與性格等方面。而一個人個性的好壞對其前途往往有著重要影響。由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會文化傳統、家庭背景、性格、興趣愛好,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都是有獨特個性的人。但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過于注重學生發展的共性,而對學生的差異性關注不夠。因此教師只強調人的共性的一面而忽視了個性,這往往影響了人的和諧發展。
新一輪課改的根本理念是關注人的發展,重視學生完整的人格培養、個性充分發展,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歷史課程標準》提出:“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作為學校德育主渠道的歷史課在培養學生全面、健康的個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作業是教學的延伸和重要環節,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本人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根據自主、激趣和開放性原則,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對原有的作業重新進行設計,以達到張揚學生個性的目的。
一、自主選擇作業,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生自主選擇的結果是知識的獲得,如果受教育者沒有科學的選擇能力,知識的獲得是困難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更不必談創新和創造了。可見,學生在完成作業時能否做到“有選擇”是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選擇也是對學生主體性的最好詮釋。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內容、數量靈活、時間機動的作業,每個層次的作業目標和要求不同,由學生自由選擇。所以,我在上完一節課的內容后,分別布置了基礎練習題、編寫知識提綱、對有關歷史觀點發表評論等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可以全部都做,也可以選做其中的一題,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來確定。這樣既可以避免優秀的學生吃不飽,又可以防止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吃力的現象。學生通過自主選擇,會創造出豐富多彩、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個性化作業,把自己的作業完成得與眾不同,獨具匠心。促使每個學生樂于學習、學有所得,個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并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設置開放性的作業,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
1. 組織學生制作“歷史模型”,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西方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來源于實踐,而實踐能力的形成關鍵在于感知知識,用自己的參與行為提升理解和獲取知識的能力。歷史具有不可再現性,再加上距今年代久遠,與現實聯系不強,容易使學生產生距離感和隔膜感。為了讓學生感知歷史,體會歷史,理解歷史,在學習過程中,我專門布置學生制作一些與課本歷史知識有關的模型和實物。如:在學習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的繁榮時,涉及“筒車”這一歷史內容,由于書本介紹的知識較零碎,趣味性不強,又以說明性語言為主,比較枯燥。所以我在課后就指導學生在查找有關資料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制作筒車的模型。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按時上交了作業。通過對模型展覽和評價,展現了學生的成就感。這樣做不但增進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拉近了古代社會與現實的距離,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
2. 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獨立、團結協作的個性。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研究性學習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以探究學習為主要特征,強調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通過研究性學習這一載體,引導學生貼近社會,走近科學,參與實踐,服務現實,以增強對社會和未來的關愛,培養學生從多種渠道收集、處理、提取信息能力,強化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養成,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進而陶冶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道德。如:本校所在地麗水是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積淀文化古城,擁有豐富的歷史資源,我充分利用這一鄉土資源,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并要求寫出調查報告。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項活動中去,自行組成研究性課題小組,查找資料,確立課題,開展研究。本校有九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處州古城進行了考察研究,通過前后一個多月的調查、考察,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古城的歷史風貌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面對困難敢于抗挫的精神,而且學生自我調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團結協作的交往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動腦的實踐中真切感受人格體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而為個性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3. 撰寫歷史小論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探究鉆研精神。江澤民曾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教育創新的核心,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只有使學生掌握較為淵博的知識,才可能形成知識綜合、知識遷移的能力,才能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能力。學習歷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求他們能對歷史發表見解,或者運用歷史知識正確認識、剖析當前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為此,我在歷史教學中,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加深他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理解,提高他們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后,我給學生們布置撰寫歷史小論文的作業,鼓勵學生自己設立論文題目。從作業的結果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部分學生提出的觀點很有實用價值,其中幾位學生合作上交的小論文《孔子教育思想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作者通過自己從小學到中學的親身經歷,介紹了現行教育中貫徹的孔子的思想。如我們平時開展的輔優補差活動、舉辦的興趣小組等是“因材施教”的體現;單元復習、期中期末復習貫徹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思想等。endprint
多歧為貴,不取茍同。論文式作業的觀點給學生的主體意識的發揮提供了自由的空間,通過論文寫作,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探究鉆研精神,學生知道了到哪里去查找資料,懂得了如何去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寫作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更縝密,更有深度和廣度。
三、創設情境,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1. 鼓勵質疑,強化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在探究性學習中,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把發現問題作為日常歷史作業之一,適時教學生掌握一些起碼的置疑方式,引導、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結合所學及個人能力利用網絡資源挖掘歷史內涵的廣度和深度,展開聯想,提出最具個性特色、最適合自己的設問,并整理出自己認為最滿意的答案。例如學完《新興力量的崛起》一課后,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法德會和解”這樣深刻的問題。我及時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和材料分析,得出結論:推進西歐聯合的共同利益是促使法德和解合作的重要因素。通過鼓勵學生質疑,不但強化了學生獨立思考意識,也激發了學生的成功動機。
2. 編排歷史劇,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歷史學科具有時間、空間、人物的特定場景,老師可利用這些特點,根據材料組織同學編寫歷史劇,“再現”歷史,回溯歷史、感受歷史。用語言、形體和道具等表現出特定的歷史場景,在表演前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的目的。如學習“科舉制”前,可以讓學生編排文學作品“范進中舉”歷史劇,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歷史、在對人物角色的發揮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通過精心的準備,學生把人物的性格、動作、造型等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學生還適度創新,臺詞、動作都夸大渲染。通過演出,使學生認識到,開始于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在選拔官員上有其積極作用,在明朝之前曾推動了我國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已經走向腐朽,成為一項愚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殘害了知識分子。編演歷史劇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知識,鍛煉了學生的口語的表達能力、文學寫作的能力、舞臺表現能力、美術設計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多角度思維能力。
3. 布置辯論式的作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辯論就是不依賴已有的方法和答案,通過思考、判斷,敢于擺脫習慣、權威等定勢,打破傳統、經驗的束縛和影響,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產生一種新穎、獨到的前所未有的問題來認識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理解與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創造個性。如講完金的建立與宋金的和戰有關內容后,結合所學內容,我提出這樣的辯題:你是如何看待南宋以屈辱的條件換取和平這一選擇的?讓學生自愿分成正反兩方,然后根據各自的分析理解,并通過查閱資料、充實論據,寫一份辯論稿式的作業。正方觀點:這種選擇是理智的,利大于弊,反方觀點:這種選擇是恥辱的,弊大于利。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了怎樣展開辯論,從而提高自己的歷史思辨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給學生提供空余時間就是創造寶貴財富”。歷史作業既是教學的目的,又是教學的手段。作業的設計只有積極引入新課程理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作業形式,在這種情況下,作業才能變成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張揚,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新理念。
【作者簡介】
呂新華,1973出生,男,浙江松陽,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歷史教學2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