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玲
【摘 要】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是以市場需要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為適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應摒棄陳舊的傳統教育模式,改變教育理念;摸索采用各種有效的先進教育模式,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培養能從事基本的對外交流的實用外語人才。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就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對策,以使英語教學能盡快適應新形勢,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 英語教學 改革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英語水平較差
從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工作已有19年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有了充分的了解:近些年來,隨著高校的全面擴招,高校錄取分數線的一再下降,使得各高校所招收的學生素質出現了下降的趨勢。而在高考招生時,高職院校往往是最后一個批次錄取,所招收的學生也是經過層層過濾剩下來的,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普遍較差,整體水平不高,大部分學生不能夠完全適應當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要求。還有些學生因為基礎差,徹底放棄學習英語的態度。
二、師資隊伍有待加強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都是科班出身,而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處處體現的是實用的職業特點。由于教師對該職業缺乏研究,缺乏專業背景,講授專業英語的難度較大,只能生硬地對教材進行翻譯,無法對學生的學習及應用進行有效的指導,教師教起來難,學生學起來也難。從而突顯出高職院校師資結構的問題,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師學歷結構的優化,卻忽視了對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教師隊伍只注重書本理論,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再者,學校的師資培養與繼續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式需要,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教學指導思想的偏位 教學方式方法單調
與其他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強調“能力為本”,重在培養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在經濟逐步全球化的今天,英語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在英語課的課堂應該以交際為主,強調教學互動。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大多數的英語課變成了理論課,而不是實踐課,在教學方面,教師注重對英語語法的講解,而忽視了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交際作用。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也并不是考慮到它的交際作用,而僅僅是為了通過種種英語等級的考試。
教學指導思想的偏位,勢必通過教學方法表現出來。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大都是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師們反復講解的是詞匯、搭配、句型及各種語法知識,缺乏連貫的英語表達,以至于學生多年來掌握的口語僅限于簡單的課堂用語,成了名副其實的“啞巴英語”。學生們成了教師的“聽眾”,參與課堂活動的權利和機會被剝奪,渴望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喪失了,運用的機會少了,能力的發展就受到了極大的障礙,另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資金等方面的原因,教學方法還處在傳統模式中:教師講課仍然離不開黑板粉筆,缺乏多媒體及網絡等輔助教學活動;圖書館及閱覽室里也沒有多少英文圖書雜志及音像制品;課下學生沒有或很少有相應的英語愛好小組和社團活動為依托,缺少或喪失英語運用的環境。這些都可以說是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一個的誤區,這種教學模式只能產生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應該說,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形勢不容樂觀。近些年來,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進行了包括學制在內的一系列改革,在此,我就以上提到的種種問題,提出幾點教學改革的建議,供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一、提高辦學質量 打造特色品牌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市場“適銷對路”的應用型人才。只有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辯證統一,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近些年來,人們對大學的期望已經由原來的希望能考上大學轉向:考上一所好大學——就讀一個好專業——找到一個理想職業。高職院校在競爭對手如林的環境中。要占據主動地位,就要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迅速提高學校的信譽度和親和力。品牌既可以是專業品牌、名師品牌、學生質量品牌,也可以是學校的整體形象品牌,通過品牌效應使學校獲得招生和就業的先發優勢,搶占先機。
二、加強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
我們經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教師必須不斷“充電”,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不被社會所淘汰。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除了掌握了英語這門學科的知識,還要對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有所了解。例如,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職業英語的課程,這就涉及了專業之間知識點的交叉,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道,授業,解惑”不可能再是21世紀教師教育事業的全部內容,教師在教書的同時,更要不忘“育人”,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他們知識學習的引路者。同時,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健全教師進修機制,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情況下,加大培訓力度,拓寬培訓渠道,豐富培訓方式,擴大對教師的培訓面。
三、改善教學模式 重視培養學生運用能力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習語言決不是僅僅掌握一些語法規則和部分詞匯某些用法就萬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運用這種語言進行交流。課堂上,老師應認真組織教學,主動地把“課堂主角”讓給學生,正確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如分組討論、分組練習對話、辯論、表演、演講、模擬講課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從而形成一種濃郁的、名副其實的英語課堂氣氛,激發他們講英語、用英語的積極性,避免“啞巴英語”的出現。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更應該注重教授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考試當然很重要,而對于老師來說,考試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考試絕不是第一位的,考試也絕非我們的教學目的。高職院校更應該注重學生對于實踐技能的學習,以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作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從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入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等級考試的過關率。盡力讓學生體會到教學過程的重要性,杜絕應試教學。此外,院校應加大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圖書館中英文圖書的藏書量,組建英語興趣小組或社團,為學生提供一個運用英語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次數和效果。
縱觀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和師資隊伍的建設,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任務還很重,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樹立高職教育、教學的理念,本著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以市場需求和學生的就業為導向,積極投身于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努力工作,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外向型、實用型、復合型的專業技術人才,從而為我國的高職英語教育教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壯麟. 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低效”問題[J]. 外語教學,2002(4).
[2]馬麗萍.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2001(5): 489.
[3]教育部.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