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濤 李亞志 周敏
【摘 要】現代教育媒體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結合構造類課程的特點,闡述了現代教育媒體在構造類課程中如何提高其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代教育媒體 教學效果 構造類課程
1 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心理學認為,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是有限的。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會引起他們的思維疲勞甚至厭煩,此時,如果能不失時機地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表現力,給學生一種具有新意的刺激,可以使學生從原來的逆制狀態轉化為興奮狀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講到軸系零件時,如果適時地給學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軸,鍵和軸上零件(比如一個齒輪)配合的動畫,或者是對開式徑向滑動的軸承座、軸承蓋、上軸瓦、下軸瓦和連接螺栓的視圖,配以一點音樂,此時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強大表現力,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 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在傳統的構造類課堂教學中,許多章節的內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現,學生又缺乏相應的經驗,因此使學生不能很好地認識事物。而借助計算機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知識直觀,形象化,使難點深入淺出,誘發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如在齒輪一章授課過程中,學生對漸開線的形成等內容的理解較困難,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對漸開線的形成,漸開線的性質,齒廓的咬合特性,普通的板書很難描述。若利用相關軟件,編制漸開線的形成過程,然后對漸開線上各點進行齒形角和受力的分析,學生就能很快地理解了什么是漸開線,為什么通常采用基圓附近的一段漸開線作為齒廓等問題。這些都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使學生在注意力和感觀上積極參與媒體活動,調動多種感官,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通過對現代教學媒體的合理運用,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想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必須積極地發散思維,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是有悖于教學原則的。那么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只是簡單地進行課堂提問是不夠的,還應當有一些新方法。構造類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和基礎課相比更加接近工程實際。因此要樹立“工程觀點及工程思維方法”,要理解及掌握本課程的一些內容,要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要進行創造性設計,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可把現代教育媒體作為中介物,通過演示,使知識結構的某種邏輯關系得到具體形象體現,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在講課過程中穿插播放電視錄像片及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進行形象教學,使學生對一些機構的特點,應用及零部件的結構等都有較形象的認識,這對展現事物特征結構,揭示其本質和規律,更全面調動學生的兩半腦,加深理解,記憶和提高學習效率都有深刻的意義。由于適時地運用了現代教育手段,學生的思維活躍了,思路打開了,從而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1.4 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有機會和有時間對所授內容作判斷、比較、分析、綜合,使學生處于積極動腦、動口的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在學習輪系的功用時,可以讓學生先觀看電教片,根據輪系的應用實例,讓學生總結出輪系的功用及原理。這樣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地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 現代教育媒體與傳統教育媒體的有機結合
現代教育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等優點,能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又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但不論怎樣,現代教育媒體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因此要找到傳統和現代的最佳結合點,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性質時,以往教師會利用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結構,雙搖桿機構的教學模型,結合板書進行分析。但由于已有的模型尺寸不能變化,因此,學生無法理解機構之間的變化。如利用相關軟件模擬機構中曲柄到搖桿的變化過程,則可彌補原有教具的不足。但若摒棄這些模型,學生會對電腦產生的結果表示懷疑。因此,只有讓學生自己動手搖一搖,轉一轉才能有更直接和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還能體會到死點位置的存在,了解如何通過死點位置。這是電腦無法做到的。另外,傳統的黑板仍有它的優勢。教員在黑板上即寫了要點,同時也是對授課節奏的調節和緩沖,給出了與學員交流的時間,否則學員會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必要的,合理的板書是對現代教育媒體的補充,是不能忽視的。因此,現代教學必須與傳統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學效果。
3 結束語
現代教育媒體能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使靜止的問題動態化,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欲望,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也有利于教師憑借豐富的感情材料,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但是只有用得好,用得巧,用得恰如其分,才能使現代教育媒體真正為教學服務,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切實提高機械設計系列課程課堂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