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歷史時期,多元文化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而將多元文化理念引入到視唱練耳教學中,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這不僅能將其它學科和音樂之間的界限打破,彌補不同音樂學科之間的局限性,同時還可使唱練耳教學的靈活性增強,與高校音樂教育現代化視唱練耳教學的需要相適應。本文在多元文化視野下,對視唱練耳教學的途徑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多元文化 視唱練耳教學 途徑 研究 探索
音樂的多元化是伴隨著文化的多元化產生的,它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形態中。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活動,音樂教育具有多元化的意義。而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視唱練習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對學生的讀譜能力和音樂聽覺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學習和節奏及音準等。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因此多元文化視野下,為唱練耳課程教學提供了多方位的視角,并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我們應加大對視唱練耳教學研究的力度,通過對唱練耳教學途徑的探索,與高校音樂教育現代化視唱練耳教學的需要相適應。
一、多元化的視唱練耳教學內容
在多元文化視野下,應將其它學科的知識,融入到視唱練耳的教學中,使視唱聯耳的教學學科有更廣的范圍、更寬的涉及面。音樂學科的主體就是音樂文化,需要在視唱聯耳的教學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內容。尊重本土文化,和學生共同分享其它種類的文化,使學生能更好的領悟自己遺產的特殊性。將多元化的音樂內容融入到視唱練耳教學中,可使學生對音樂寶庫中的珍品更全面的了解。作為傳承人類文化的載體,音樂和社會生活、繪畫和舞蹈等的聯系非常的密切。而當前音樂教學正處于改革的大環境下,需要對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對中、外音樂文化的縱橫關系進行廣泛的研究。在多元音樂文化的比較中,開展視唱練耳的教學,使學生全方位了解中外音樂文化。以增加多維的視角和多元的思考,對不同文化傳統和不同風格的音樂特色進行識別。對不同音樂形態及不同文化背景下音樂的異同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對中西方文化的區別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二、多元化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
思維方法的多元化,為改革視唱練耳課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但還需要教師不斷實踐、創新和探索改革的深度與廣度,進而形成一定的規模。由于不斷擴展的教學內容,必然會加大力度改革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隨著進一步深化的對音樂的認識以及不斷發展的音樂形態,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更多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既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培養和引導學生的多聲部音樂市場能力以及各種譜表的讀譜能力,進行節奏和基本音準的視覺練習,同時將文化性和情感性融入其中。由于不斷增加的音樂內容,不能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全面的涉及。所以可采用擴展訓練的方式,練習的時候可采用泛聽或精聽的模式。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教師從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音樂的實踐性和審美性方面,合理安排教學的進度和課程的進度。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并鍛煉自我的音樂思維,教學形式是實際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整體教學得以實施的必要途徑。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可幫助自我建立完整的知識機構。實現音樂實踐的連貫性和音樂思維的靈活性。
三、多元化的視唱練耳能力訓練
視唱練耳的學習可對學生的審美標準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還會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中運用這樣的標準。當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發出第一個音階的時候,在自我的音樂世界中,就開始萌生音樂的概念。當學生對某種類型的音樂能夠流利和準確的演唱時,在血液中已經滲透音樂的基本概念,這種基本概念會成為對音樂進行評價和欣賞的內置的指令性操作系統。
21世紀,飛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使課堂上能夠展現大量的實際音樂作品。而廣泛運用的多媒體技術,將視唱練耳的聽覺模式進一步擴展,將學生和實際音樂間的距離進行了縮短,視唱練耳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理解簡單的旋律、和弦、節奏和音準等音樂元素,更主要的是延伸基礎訓練,擴展技能訓練。趨向應用性、音樂性和審美性,對音樂能夠更好的表現和理解。利用多媒體的音源優勢,可對視唱練耳教學進行豐富,在教學實踐中納入實際音樂作品和不同樂器的音色。在實際作品中,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個旋律、和弦或者是音程,由于不同的緊張度和不同的演奏法,會帶給人迥然不同的感受。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是勢在必行的。它利用多種手段,包括音響、圖片、文字和聲音等,在內容上豐富了傳統的單一技能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多元音樂感受,通過采用技術網絡化,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結語
音樂教育在面臨全面改革的大環境下,在課程模式上,應著眼于包容性、互動性和開放性,隨著日益發展的音樂人類學,也開始逐漸完善了視唱練耳等基礎學科,它在音樂教育領域中,對傳播和傳承音樂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我們身處多元化時代,應在多元文化視野下,正確看待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摒棄那種陳舊、保守和單一的眼光。目前,多元音樂文化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因此視唱練耳課程未來的改革方向,就是多元音樂教育。通過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融入多元音樂教育,并不斷的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能夠更好的感悟、理解和體驗音樂的魅力,實現多元文化更好的服務音樂的目的。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4年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教學研究項目“藝術教育視唱練耳訓練中協作性的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黃瓊瑤.在變化中發展的高師基本樂科——以高師教改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為例[J].音樂創作,2012,(07).
[2]李曉爽.新時期對視唱練耳教學研究的新探索——讀《視唱練耳教學論》有感[J].音樂大觀, 2012,(06).
[3]劉茜.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J].歌海,2011,(06).
[4]韓晉寧.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樂性的體現[J].黃河之聲,2010,(10).
[5]涂李瑤.淺談高等院校音樂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
郝麗娟,吉林藝術學院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