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通過聲樂小組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與目前的聲樂教學環境相適應。聲樂小組的教學模式有別于大班課或集體授課,通過小組間的有機組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在聲樂學習中實現對知識的更透徹理解,協作學習在小組中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廣度、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同時在培養學生包容能力方面有著重要幫助。
關鍵詞:聲樂 小組課 教學 協作學習
和聲樂大課的教學目的一樣,采用小組形式進行的聲樂課程也是為幫助學生解決聲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而設計的,聲樂小組課程的要求比大課更加細致。與大課不同,教師在聲樂小組課不會講授過多的樂理基礎知識,課程的針對性也不明顯,不會出現教師單獨對某一學生進行輔導的情況出現。在聲樂小組課上,一般是由2-8名學生同時上課。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小組課程中采用協作學習的形式在拓展學生思維、增進學生間交流等方面具有著其他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協作學習中的組成人數一般以2-4名學生為宜,學生為完成小組的學習任務,就必須開展商討、對話甚至爭論,總之一切都是要為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而努力。隨著教育心理學研究理論的不斷深化,通過對協作學習在實踐中的應用和總結,已被越來越多學科所采用。但是協作學習在聲樂領域的應用范圍還有待推廣,被應用的時間也比較短,因此,本文主要以聲樂教學中常用的小組課為例,對協作學習在小組課中的應用展開分析,希望在強化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之間的相處與合作精神。
一、在小組課中應用協作學習的常用方式
(一) 均衡度與深淺度
在小組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間的不同差異方面出發,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就是在實現教學中的“均衡度”,在協作學習時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聲樂指導,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學生互補式協作學習,在小組課時教師可以讓聲樂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搭檔,這不但可以使差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強化,同時也讓基礎好的學生在輔導基礎差的學生的過程中,對自己已學的知識進行強化,實現對知識的全面了解;另一種小組協作模式是將認知方式有差異的學生進行搭檔,通過不同學生對事物的不同感知角度在小組內形成認知風格的互相作用。在小組協作學習時,組數盡量要小,這樣可以使教師更好地控制教學節奏,了解學生學習進度,讓每一名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二)協作學習與其它教學模式相配合
協作學習自身有著極強的包容性,教師在使用協作學習的同時還可以搭配其他的教學法,實現多方式共同作用于聲樂教學,期間不會出現教學法之間的矛盾碰撞。協作學習與其他教學法有很強的互補性,這就使得其他的教學法在應用于協作學習法之中時,不但沒有排斥想象,反而會彌補協作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小組合作對時間和效率有很強的控制度,教師在使用其他教學法與協作學習進行補充時,可以對小組中的學習進度進行把控,這種多手段同時發力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知識記憶。
(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
傳統的聲樂教學是以教師的 “教”為主要手段,以學生的 “學”來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就是課堂的權威,學生在學習中只有一再服從,缺乏自我思考的過程,沒有形成對聲樂學習的更多創新思維。協作學習就可以改變這樣的一種局面,通過學生間的自由合作與交流,解放了學生的個性,激發出了學生的創新性。要切實做好協作學習,還需要教師在自我教學思維中有所突破,要能夠實現把以教為主的課堂變成以學為主,讓學生“主導”課堂,教師在期間起到的是指導和促進作用。
二、協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注意問題
在課堂上開展以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發的小組課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驕傲是自身要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統籌能力,特別是在組織成績較好的學生和成績較差學生進行搭配學習時,教師更要對雙方在知識理解、團隊合作、協作精神等方面予以全面的考慮。在進行小組協作教學之前要明確教學目的,讓學生知道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可以是自身的知識水平得到怎樣的提升。要讓小組成員懂得要互相給與對方什么樣的幫助才能有效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標,只有先讓學生懂得了協作學習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推進這一教學模式。其次,教師要對各小組的協作學習狀態和進度進行建檔,通過檔案式管理來時刻掌握每名成員的學習情況,這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展開更有針對性的考察與指導。借助學習檔案與協作學習的雙重作用,教師可以在一個更加公平和科學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判,不僅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可以對所搭檔的小組合作的成果展開評價。教師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可以予以相應獎勵,營造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意識,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協作學習在促進聲樂小組教學中的確具有比較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聲樂方面發揮出了很大的優勢。但是,我們也絕不應該把協作學習的自身作用夸張化、絕對化,若在教學期間過于傾向對協作學習的依賴,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忽視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領導者、指導者的作用。尤其要注意的一點是,協作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單單是要讓學生學習到應有的聲樂知識,還應該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如何與人合作來完成某些學習任務,怎樣完善自己的交流方式。在課堂上,如果教師僅僅在形式上把學生進行了分組,而沒有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聲樂課要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那這樣的教學手段是不會起到任何效果的。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小組教學,借助協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樣才會對學生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京玉.論高師聲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統一[J].中國音樂,2008,(03).
[2]袁穗琴.聲樂小組課教學中的協作學習[J].北方音樂,2010,(09).
[3]賴媛圓.新教學理念下對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風,2010,(13).
[4]鄧昭全.試論如何上好聲樂小組課[J].北方音樂,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