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素養已經成為大學生進入理想企業的必備金鑰匙。高等教育在強調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需要正視大學生職業素養下滑的現狀,從高校和大學生自身兩方面努力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
關鍵詞:高校;職業素養;大學生;企業用工
當今社會職業競爭日益激烈,除了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長,來自企業的“用工難”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似乎企業總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突出的原因在于大學生職業素養的下滑,沒有競爭能力、缺乏職業品質、無法勝任企業工作,用人單位對新進大學生職員的綜合評價逐年降低。
一、職業素養強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為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就是勞動工作者在從事某種職業時所具備的內在規范和要求,是勞動者各個方面的綜合品質。各類研究文獻或有不同,但究其內涵,一般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作風、職業意識等方面。[1]新型社會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不再是單一的專業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綜合型人才,即高素養職業人才。在當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就是職業素養的競爭,職業素養在人生成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職業道德是核心
職業道德在職業素養中占據核心地位。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長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質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職業道德也不例外,職業道德也是從事工作所必備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養備受青睞。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是基本的職業道德。當代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僅要學習有形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無形的職業道德素養,這是就業的基本。不管是當今的和平社會還是戰爭不斷的混亂時代,無不大力提倡敬業、愛業、勤業、精業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論語學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來《禮記學記》當中更是明確提出“敬業樂群”一語。其所為“敬事”、“敬業”均指的是聚精會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蕩之謂也?!边@種“不怠慢,不放蕩”正是之盡職盡責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把“愛崗敬業”作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之一。[2]從而可以看出職業道德在從事職業中的重要性。
2.職業技能是通行證
出了大學門,工作靠證件,而證件直接體現的就是各種技能。在這個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下,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有關注自己就業能力。職業能力是通行證,在人力資源招聘中各種技能證就是進入企業的前提資格,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階梯,是競爭者之間的基本武器。
3.職業意識是調節器
意識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識是無窮的,它帶來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也是人生成長中無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積極的職業意識讓人走向成功,有了職業意識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在自己意識的調控下規劃人生,實現人生理想。人的潛意識十分重要,意識能讓職業者積極主動起來,不處于被動狀態。用人單位更看重職業意識,更關注職業者的所思所想,意識控制行動,是行動的調節器,有了好意識才能更好的行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脫穎而出。[3]
二、大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1.人生目標模糊、人生價值觀淺薄
在新時代發展下,人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美的同時學生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復雜。當今學生是家里的嬌寵,無論做什么都有家長在后遮風擋雨,抗壓意識越來越薄弱,享樂主義越來越強,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人生目標模糊,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碌碌無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沒有目標,沒有人生的規劃和打算,只有墮落和頹廢。
2.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薄弱,個性化很強,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現階段團隊合作在職業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然而現階段大學生越來越有個性,獨立性很強,不聽他人意見。與此同時,社會責任感也越來越薄弱,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做到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到的職責。當代大學生賦予創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強,愛挑戰,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職業素養不足
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往往沒有幾個大學生能找到理想的職業,而用人單位也很難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學生職業素養不足。在校大學生只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能,其他的無形技能幾乎沒有,在大學期間也沒去主動培養。
三、職業素養的培養
1.大學生的自我培養
作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素養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學生在校園里理應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自我培養,不僅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也要培養好自己的職業素養,學會思考,能吃苦耐勞,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綜合型人才。
2.高校的培養
學校強化高等教育市場化理念,推進教育教學體質的改革。學校培養人才目標要轉向市場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培養,學校的培養不能和市場脫節。要研究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培養出符合社會市場所需的新型人才。[5]
參考文獻:
[1]楊祖勇.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J].池州學院學報,2009.
[2]孫德厚. 我國傳統職業道德觀及其對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啟迪[J].行政與法,2003.
[3]楊琳. 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研究與實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
[4]張薇. 21世紀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5] 張琛,劉加寧,曉雅,楊健全.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問題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
作者簡介:齊麗娟(1984-),女,山西朔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