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莉
摘 要:聲樂藝術是人們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演繹者通過對聲樂的理解把作品的思想傳達給聽眾,并在詮釋作品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共鳴。在交流情感的過程中,演唱者的聲樂藝術表現力是向聽眾傳達的橋梁,也是聲樂藝術的靈魂,沒有真摯情感的變現是無法打動觀眾的。本文就如何提高聲樂藝術表現力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藝術表現力 演唱者 聲樂藝術 演唱技巧
“技藝”與“聲情”是歌唱藝術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是歌唱藝術表現的最高境界。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經說過:“聲樂是表演藝術,一個歌唱家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和體驗作品情感的能力,并且會用歌聲去表達作品的內容、思想感情,這是歌唱者應當具備的表現能力。”表現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一、完善演唱技巧
聲樂藝術以演唱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一部作品的問世,要想使聽眾接受并欣賞它,就要通過演唱者的完美演繹,這不僅需要演唱者的聲音優美動聽還需要演唱者吐字圓潤聲音明亮,這樣就對演唱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要求演唱者要有純熟的演唱技巧和過硬的基本功。那么作為一個演唱者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呢?這是每一位演唱者都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因人與人的素質千差萬別每一個人面臨的實際情況又不盡相同。所以,訓練演唱技巧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經過多年的執教經驗反復摸索思考總結以及實踐驗證制定出來一種方法。
首先,要訓練并加強民族聲樂的基本功,要訓練出良好的歌唱聲音就必須要通過咬字吐字,呼吸,發聲三要素來鍛煉。掌握正確的呼氣方法,做到用腹部呼吸并且還要加強對聲音的控制力量。使我們自身能夠做到控制聲帶發聲最終達到使聲帶積極發聲的目的。在演唱時能夠掌握氣息的變化從而使歌唱的力度達到最佳狀態。其次,加強科普知識的學習尤其是熟練的掌握發聲的奧秘,積極的學習和探索演唱時發聲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在歌唱中為了能夠縮短變聲期以及在變聲后能夠保持良好的歌喉,最好是運用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為輔助手段突出口腔共鳴的作用必要的時候三個共鳴腔配合使用。
其次,最好是學習好漢子當中聲母和韻母的發音規則,經過唇、喉、齒、舌、樂等發音器官將字咬準然后按照“平、齊撮、合”的方式把字吐出來真正做到“以字行腔,字正腔圓”。經過嚴格的發聲訓練以后就會具有比較扎實的聲樂基本功和純熟的演唱技巧了,當我們具備了這一基本功之后就能夠創作出內容深刻而又豐富動人的聲樂形象了,最終我們將會用聲音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了。
最后,正確的歌唱姿勢。聲樂歌唱是人體各器官的內在和諧的運動。前蘇聯聲樂專家捷米采娃曾說:“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聲音的源泉。”聲樂藝術同時也是表演藝術,掌握好歌唱的基本要領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歌唱者在表演時要保持心情放松,這樣能保持聲音自然不局促;其次,集中精力,切忌在演唱時過多的肢體動作,分清表演和演唱的主次關系;再次,不要低頭影響聲道的正常發聲,把持脖頸部分的通暢等。歌唱姿勢是表現力的一部分,但表現者一定不能過于苛求姿勢標準而影響發揮,“自然”最好。
二、注重藝術修養
眾所周知,聲樂可以陶冶聽者的情操,表演者通過歌唱來表達聲樂作品的內涵以及意境。因此,歌者需要優秀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對歌唱的技巧融會貫通,而且要通過自己的理解用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作詞家、作曲家通過文字以及音樂符號通過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作品的演唱者就需要根據書面的這種無聲音樂的形式,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及對詞曲意境的把握通過自己的演唱方式聲情并茂的表現出來。聲樂作品是音樂本身、文學性、藝術性,如何通過演唱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怎樣的演唱形式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演唱者的加工、思考,這就是考驗演唱者聲樂藝術修養的功力。既不能更改原創者的意思,又不能僵硬的照搬絲毫不融入自己的想法。優秀的演唱者會根據原創融入自己的理解,有體驗的融入自己當時的感受,沒有親身體驗的想象自己如果處在歌曲所要表達的已經里面會使怎樣的一種感覺,繼而通過自己聲音以及形體的表達能力來完成對作品的詮釋。自我理解越深刻,通過理解表達出來的越完美、越生動,換言之,演唱者的表達能力越強。綜上所述,演唱者只有正確的把握歌詞,加入自己的理解,感受,再通過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使人們能夠根據通道的聲音明白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這就需要演唱者有深厚的聲樂藝術修養基礎和牢固的文化修養基礎。
三、扎實聲樂理論
歌唱是用優美動聽的歌聲來表達人們感情的一門藝術,它要求演唱者通過語言和形體來表現。詞作者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文字和音樂符號的形式寫到了書面上,演唱者要通過自己所學到了理論知識,把書面上的文字轉化為一句句優美動聽的旋律來供聽者欣賞。這就是考驗演唱者藝術表現力,因此掌握扎實的聲樂理論就成為了最最基礎的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表達詞作者的情感。
如何才能掌握扎實的聲樂理論呢?下面我從幾點來談談我的認識。
首先,聲樂是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是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的。因此,演唱者應該強化自己的語言能力,做到口齒清晰、咬字正確,尤其在接觸外文的時候更努力學習,領會言語的內涵,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其次,勤加練習,對音準、音色等最基礎內容做到信手拈來,只有基礎打得好,才能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再次,要培養自己表演能力,唱歌也是一種表演,它包括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各個方面,舞臺演唱不是單純的演唱,聽者不只聽演唱者演唱的聽覺效果,而且還要欣賞原唱者的舞臺表演的視覺效果,這就需要演唱者有完美的舞臺感覺、優異的舞臺表現等等各個方面。
四、加強實踐訓練
聲樂藝術是一種具有較高實踐性的表演。歌唱者的聲樂藝術表現力一般通過兩個渠道獲得,即課堂教學訓練、舞臺實踐經驗。老師通過教學以及演唱者通過加強訓練,可以使演唱者得到理論性的演唱技巧;理論聯系實際是教學的法寶,當演唱者踏上舞臺的時候會與平常練習截然不同,聽眾的反應和刺激可以增強表演者的演唱欲望,這也是實踐訓練的獨特所在。只有當表演者真正走上舞臺,經歷實質性的表演實踐,才有能力將聲樂藝術的主體用最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抒發藝術的真實情感;也只有通過實踐訓練才能刺激到聽眾的思想意識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實踐是演唱者最好的老師,只有通過各種演出實踐,積累實踐經驗,才能使表演者真正掌握表演的真諦。當表演者獲得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后,才能賦予表演者深厚的藝術表現力,在舞臺上才能表演自如,從而虜獲聽眾的心,獲得聽眾的認可。
五、學會確處理情感
演繹一首好的作品,光做到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要揣度好作品本身塑造的人物情感,然后再用演唱的形式將作品表現出來。在歌唱的表演中,演唱者的情緒是積極的,無論作品所要表達的是樂觀還是悲觀的情緒。演唱者將作品的情感變化起伏用自己的快樂、悲傷、思念、厭惡等感情變化積極興奮的表現出來,將情感通過歌聲傾注到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中,將音樂的臆想轉化成有血有肉的真實形象,使聽眾隨之產生激動、痛恨、無奈的感覺,能使作品做到生動感人,那么這種演唱就成功了。
六、增強“二度”創作能力的培養
聲樂作品是蘊含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字,它需要通過音樂符號、音樂語言來描繪作者的意境,從而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歌曲的“二度”創作能使演唱者深入作者的表達意境中去,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理解作者情感真諦、剖析作者的思想內涵,從而運用掌握相關聲樂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將作品用最貼切的情感聲情并茂的表演出來。由此可見,提高演唱者的歌曲“二度”創作能力是提高聲樂藝術表現力的重要途徑。
七、結束語
表現力的歌唱者演繹作品的重要支柱,歌唱的藝術表現力是聲樂藝術的靈魂。提高歌唱者的聲樂藝術表現力,才能使歌唱者做大聲情并茂,打動觀眾,獲得認可。
參考文獻:
[1]王珍珍.提高歌唱技巧與藝術表現力的方法[M].西安音樂學院,2010(6).
[2]王艷;歌唱藝術中應加強表演意識[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5-6).
[3]廖家驊.聲樂藝術的審美內涵[J].中國音樂;2006(4).
[4]崔木子.試論聲樂的藝術表現力[M].蘇州大學,2010(3).
[5]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3-4).
[6]楊麗華.聲樂表演中如何樹立良好的臺風[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2-3).
[7]黃文杰.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3).
作者單位:長治學院師范分院